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米花之味》:故乡没有面目全非,却已物是人非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米花之味》:故乡没有面目全非,却已物是人非

来源:解放日报2020-08-06 09: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龚金平

  亮相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米花之味》,故事发生在中缅边境一个四季如春的傣族寨子里。这里天高地远,苍翠辽阔,阳光有一种通透又热烈的明艳,一切都显得静谧安然。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节奏舒缓,如清风拂过生活的河流,偶尔留下几圈涟漪又飘然而去,绝不阻滞水的流淌,更不改变河道的方向。寨子里的生活看上去凝滞循环,苍白单调,但这里的人怡然自得,养育了一种波澜不惊的气度。那些日常生活中的龃龉与冲突、隔膜与对立,似乎都不值一提。

《米花之味》:故乡没有面目全非,却已物是人非

  当然,作为一部故事片,《米花之味》还是有冲突的。这种冲突在可见的层面是代际无法沟通的隔膜,背后却是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剧烈冲撞。当“城市”“现代文明”以强势的姿态进入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寨子时,那些延续了几代人的传统礼俗、宗教仪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突然显出其全部的尴尬与别扭,甚至与保守、落后、愚昧成为同义词。影片并不想在两种文明的冲撞中分出一个胜负,评出一个高下,而是冷峻地意识到生活本身的悖谬与两难,用克制内敛的方式,让人物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之间试探、退缩、犹豫,终归释然。

  在大城市打工多年的单身妈妈叶喃回到老家之后,虽然看着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潜滋暗长:曾经心心念念的米花,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吃;小时候给她留下温暖回忆的女儿喃杭,变得非常陌生,不仅有很多坏习惯,如撒谎、欺骗、偷窃,还缺乏同理心和感恩心;村民并非那么淳朴善良,而是有着不怀好意的窥探、诋毁……在心力交瘁之际,叶喃也想过逃离,但一个母亲的责任心又让她意识到,小孩的错可能都是大人的错。只是,大人的错又是谁的错?

  影片中叶喃与女儿,叶喃与父亲,喃杭与老师之间的矛盾,看起来都像生活中微末的烦恼与风波,或是因喃杭“中二时期”的叛逆所带来的冲撞。但其实,这些矛盾真正的根源是喃杭等孩子因“留守儿童”的身份与生活,导致他们缺少管教,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那么,寨子里的年轻人为什么一定要外出打工?他们也许会给出冠冕堂皇的理由,如保障全家的生活,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只是,这听上去像一个伪命题:千百年来这里的村民都安居乐业,为何到了现代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反而有了生存的焦虑?说到底,这是因为现代化开拓了生活的疆域,拓宽了大家的视野,同时引入了许多以前不存在的物质诱惑,如进口饼干、电视机、手机、网络、汽车,等等。这种现代化的进程,对于这种少数民族村寨来说,确实是一次震惊与阵痛体验。面对这样汹涌的时代大潮,任何高调的宣讲都显得虚弱无力,影片只能通过那几个跳广场舞的大妈来表明心迹:大妈们在简陋的舞台上跳舞,突然停电,伴随着狂风暴雨,村民一哄而散,但大妈们仍然在黑暗中,面对着空无一人的观众席,跳得欢天喜地。也许,这份超然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喜悦,而非外在的褒奖或名利,是影片意欲树立的一个精神标杆。

  然而,大多数人都没法像大妈这样豁达,尤其是见过大世面的年轻人。叶喃的痛苦就在于,她拥有了现代的目光,但她的根又在这个寨子里,她的情感态度就变得非常暧昧和含混。她无法以一种漠然旁观的心态来欣赏这里的建筑与民俗,也无法心如止水地回到原先的生活轨道。在这种无所适从的夹缝中,她该如何自处,又该如何完成与女儿的沟通?对此,影片无能为力,只好通过母女俩两次跳舞的桥段,对人物的困境进行想象性的解决。

  影片的最后,母女俩来到石佛所在的溶洞,在这个幽静之地,翩翩起舞,用自由曼妙的身姿,心无旁骛的轻盈,与天地,与石佛,当然也与身边的人,获得了心灵感应,实现了母女间的和解,完成了传统礼俗的代际传承,成全了对于现实困境的暂时超越。只是,这一切都像一个不真实的梦。

  因为,溶洞的空旷与静寂并非常态,而是得益于这个景点“今天休息”,以及母女俩身段纤弱得以穿过那道铁门。在溶洞里,喃杭一度以为回荡着有上古神韵的吟唱,一番寻找之后,却发现声音来自水滴敲打着一个易拉罐。这像一个黑色幽默意味的恶作剧。言外之意是,这个圣地,不仅以冷冰冰的方式阻隔村民的进入,还因为旅游开发而被破坏和亵渎。村民再难在这里获得心灵的安宁与内心的慰藉,这也是所有曾经封闭自足的空间如今都面临的困境:与世隔绝只会深陷贫困与愚昧;打开家门,拥抱现代文明,会不会使传统无处栖身、精神无所寄托?

  影片通过一对母女之间的代际冲突,折射出这些传统村寨在现代化冲击下的生存焦虑与精神苦痛,对于中国社会现实有着积极的反思意义,这是影片最大的价值。同时,影片不断通过大远景镜头与小景别的内景镜头,放大旖旎的外景与逼仄内景的对比,以不动声色的方式将生活中的裂痕勾勒出来,将留守儿童的精神空虚和人格缺陷裸露在观众面前,将那些因贫穷而轻易击穿道德底线的人性真相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是影片成功之处。当然,为了与影片整体性的诗意基调相吻合,影片对于这些生活的阴暗面其实是欲言又止的,并最终在一个空幻的场景中对所有矛盾进行想象性的解决,用一种宗教情怀来净化心灵,圆融万物,这是影片的局限,也是现实的无奈。(龚金平)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