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间要好诗,杜甫怎样走向世界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人间要好诗,杜甫怎样走向世界

来源:文汇报2020-09-15 09: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柳青

  洪业所著《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开篇即写:“中国八世纪的诗人杜甫,作为中国的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莎士比亚、弥尔顿、彭斯、华兹华斯、贝朗瑞、雨果以及波德莱尔,被介绍给西方。杜甫不能被视为他们中的任何一位。杜甫是独一无二的。”开宗明义,在一个更普遍的世界文学的坐标系里明确了杜甫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洪业这本著作的前身,是他先后在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讲“杜诗与历史”,学生和同行们都认为洪先生以他独特的讲法“介绍杜甫于天下”,是很有价值的。这促使他写出一本目标读者“并非汉学专家”的杜甫传记,用诗人的374首作品铺展开他一生的故事和他所在时代的画卷。

  并不是BBC的纪录片让杜甫 “破圈”成为全球网红。事实上,西方学子和文学爱好者在半个多世纪里通过洪业的著作了解这位生活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国诗人,读者里就有牛津大学历史系学生、后来的BBC纪录片主持人迈克尔·伍德。他怀着感情制作了一部有关杜甫的纪录片——这部一夜间成为爆款的纪录片,一字不差地借用了洪业著作的名字,《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对杜甫的研究,是热度从未消退的“显学”

  白居易在《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这首诗的最后写道:“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好诗”的“意”在人间会跨越接受屏障。BBC的纪录片试图呈现的不是西方如何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地“发现”杜甫,而是这个伟大诗人许久以来的传阅率和接受率,远超出“故乡人”和“他乡人”的想象。

  学者宇文所安在纪录片《杜甫》中屡次出镜,其实,在影片筹拍阶段,宇文所安翻译的《杜甫诗集》在2016年出版。2018年,这位当代汉学大家从哈佛大学荣休时,据在场的陈引驰回忆:“有两桌是有名字的,一桌是李白桌,一桌是杜甫桌。”时间倒推到1950年,洪业出版《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时,冯至先生在国内出版了《杜甫传》,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出版了《杜甫私记》,以至于在汉学界,1950年被视为一个标志性的年份。再往前推,北美最大的教育出版社Houghton Mifflin在1929年和1934年先后出版了劳伦斯埃斯科关于杜甫的两部专著:《杜甫,一个中国诗人的自传》和《一个中国诗人的旅行,江湖客杜甫》。

  西方世界对杜甫的阅读和研究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传教士钱德明用法语撰写的《杜甫传》被认为是最早把杜甫介绍到欧洲的专文。这篇传记名义的文章,带着浓重的虚构色彩,有诸多作者自由发挥的细节远离史实。尽管原书已绝版,但其出版后一百多年里的西方学者要研究杜甫时,总要直接间接地引用钱德明,甚至连翟理斯这样的汉学家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名人大辞典》里述及杜甫的部分,也照抄钱德明。

  第一篇系统介绍杜甫的文字是元稹为他写的墓志铭,那是在公元813年,元稹接受杜甫孙子的委托,当时距离杜甫去世已经四十多年。元稹写道:“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这段文字对杜甫在文体上的建树论述周全,而文中关于他生平的重要事实——比如最基本的生卒年份——都遗漏了。对杜甫生卒年份的考据,持续了几百年;第一版杜诗全集的编纂要到他死后270年;对杜甫文集的整理出版从1069年断断续续地持续到1667年,确立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包括1457首诗和32篇文章。

  追溯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脉络是艰难的,对诗人经历和对他诗作的理解,在漫长的1000多年里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所以洪业戏称自己的专著“一半迎神,一半打鬼”。他不满于围绕杜甫论述的诸多谬误,他也坚持,只有尽可能准确地了解诗人创作的时间、地点和史实,才可能正确地理解杜诗,因为,“杜甫乐于用最精简的辞句讲述最丰富的事物,我们欣赏其信息的完整前,不得不想象一个背景,补充遗失的线索。如果没有历史背景,某些诗篇对今天的读者而言将毫无意义,而某些诗篇则能帮助我们补充重要的史实,纠正唐史记载中让人困惑的讹误。”

  “知人论世”和“兴观群怨”

  作为史学家的洪业和时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的诗人冯至,两人在几乎同时出版了有关杜甫的传记。洪业的《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冯至的《杜甫传》是在不同地域和读者群中,接受度很高的两本杜甫传记,两者之间构成了非常奇妙的对照和互补。面对杜甫留下的“诗史”,洪业虽出于私人的阅读经历和战乱年代从杜诗中获取的特殊情感体验,但他所持的是史家视野,书写“围绕着诗的史”,从史料的迷宫里觅出一条方向清晰的小径。冯至更多以诗人和诗人之间跨越时空的相惜,写出“从史中诞生的诗”,他搜罗信史支离破碎的片段,重构了一首荡气回肠的以诗人为主题的叙事诗。

  孟子读诗,强调“知其人” “论其世”,《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恪守的写作信念正是“知人论世”,洪业以勘误和考古的努力,一次次回到杜甫写作的现场,尝试着唤回杜甫身处的离乱时代——年迈昏聩的帝王,深陷党争的皇子和大臣,各怀鬼胎的节度使,虎视眈眈的外族,以及整个国度里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流离失所。在层出不穷的悲剧里,贫困的诗人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他几乎没有机会出现在时代的舞台上,但是在写作中,他“占有”了整个时代。

  孔子在《论语·阳货》里给出这样的论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从此,“兴观群怨”成为文学鉴赏的准绳,这也是流淌在冯至《杜甫传》中的修辞意趣。诗人写诗人,便从同为写作者的理解,深入了诗人的内部视角。冯至的写作“力求每句话有根据,不违背历史”,却在历史触角所不及处,勾勒了诗人的内心戏剧,从他在动荡时局中的苦心境,到他在钻研写作时的苦用心,逐一深入创作者内在满是冲突和矛盾的精神世界。“无论哪一代读者都能在里面感到诚朴的气氛,诗中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历历如在目前。”这段话形容的是杜诗,其实《杜甫传》也是这样,它传递了历历如在目前的情境,一种超然于时间和史笔之外的氛围。

  杜甫的诗是“知人论世”和 “兴观群怨”的相遇,洪业和冯至的写作也近似“知人论世”和“兴观群怨”的互补。在史家和诗家对照间,杜甫至情至义的形象清晰起来——在他死去1250年后,他也许终于能不必感叹“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柳青)

 

[ 责编:张义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 刘 青:《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是结束,亦是开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