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此心安处是吾乡

来源:北京日报2020-10-20 10:0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方木鱼

  河南郏县城西小峨嵋山东麓有座三苏园,背靠嵩阳,南面汝水。公元1101年,苏轼病逝常州,弟苏辙及子苏过遵其遗嘱,葬苏轼于此。11年后,苏辙亦葬于苏轼身旁。元朝时,郏县县尹杨允为苏洵筑衣冠冢,合称“三苏坟”。小峨嵋山与蜀地之峨眉颇有几分形似,因为苏轼之故,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山丘得以青史留名。

  这个月华如水的秋季里,我捧读李一冰先生所著《苏东坡新传》,为乌台诗狱中虎口逃生的苏轼,为被贬黄州狼狈至极的东坡先生,为北归途中染疾而亡的文忠公泫然久之。

  为苏轼作传不是件容易事,这个名字太伟大。为苏轼作传又是件容易事,有那么多关于他的文字流传下来。林语堂先生在1936年举家赴美,随身装了一箱有关苏轼的珍本古籍。1977年,林语堂英文版《苏东坡传》出版。他在开篇说:“要了解一个死去已经一千年的人并不困难。试想,通常要了解与我们同住在一个城市的居民,或是了解一位市长的生活,实在嫌所知不足,要了解一个古人,不是有时反倒容易吗?……我读过他的札记,他的七百首诗,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

  林语堂看到的是横空出世、天才洋溢的苏东坡,李一冰看到的则是在狱中狼狈至极的苏东坡、出狱后虎口余生的苏东坡,是从苦难、苦闷走向坚强、坚韧的苏东坡。据李一冰之子李雍说,李一冰是从苏轼被贬黄州动笔写起,后来补缀前后,最终成70余万字巨著。

  乌台诗狱,贬官黄州,那是苏轼一生坎坷漂泊的开始。以东坡诗词为主线,将自己的悲辛穷厄融入字里行间,借东坡诗词浇自己胸中块垒,用一颗心灵回应另一颗心灵,这是李一冰与其他作者的不同之处。李一冰熟记苏东坡两千余首诗词,又参考东坡文集和后人笔记百余种,考证坚实,笔触细腻。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东坡自己的文字,当然是第一手好材料,第二个重要资料来源则是宋人笔记,至于其他传记中广泛流传的苏轼王安石金陵相见,大谈政治,以及东坡买屋焚券的轶事,作者经考证后一概未予采用。

  作者首先从苏家崛起说起,探寻苏轼横空出世的时代背景,作者这样解释:赵匡胤陈桥兵变,两宋三百年风云拉开帷幕。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朝廷重文抑武,大范围启用文臣。奈何五代战乱多年,读书人少之又少,以至于宋真宗亲作《劝学篇》遍陈读书的种种好处。科举致仕的风气吹进四川,吹入西蜀,吹进“五世不显”的眉山苏家,这成了三苏尤其是苏轼文坛留名的大背景。

  作者秉持“无一事无来历,无一字无来历”的原则,在保证时间、地点、人物真实性的基础上,以合理的想象与推演将其曲折而又丰富多彩的一生划分为12个章节娓娓道来。余秋雨曾评价此书“是文字较为典雅的学术著作,大抵让苏轼以其诗文来自道生平,作者的归结甚有见地”。

  第一章,苏轼还是个“食蓼少年”。

  唐朝神龙年间,河北赵郡苏氏落籍眉山,苏轼之父苏洵娶眉山富豪程氏女为妻,发奋读书。苏轼幼年时随母亲读《后汉书》,立志要做范滂一样的人物。苏轼谪居黄州时,日课中有一项任务是抄《汉书》。他对友人说,自己前后总共抄过三遍《汉书》,第一次抄三个字为标题,第二次抄两个字,后来抄一个字。友人随便列举一字,苏轼应声而诵,无一字差缺。

  李一冰描述宋朝守岁、四川二月农闲的蚕市,以及三苏父子在来风轩读书的场景,很容易让人想起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怀旧感。

  1056年,苏洵拜谒益州知州张方平、雅州知州雷简夫,不求为官,但求举荐贤达,二人合力将苏洵举荐给欧阳修。1057年,三苏同时进京赶考,欧阳修误将苏轼的作品看作学生曾巩所作,为避嫌将试卷取为第二。宋仁宗殿试苏轼、苏辙兄弟后,对曹皇后说:“吾今日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这句话,日后救了苏轼的命。

  第五章,苏轼身陷“乌台诗狱”。

  钱锺书先生说,中国文人向来是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而以诗余的词来言诗中言不得的志。苏轼最初却以写诗为主。元祐党争时,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主张变法,苏轼则主张循序渐进。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反对变法,苏轼又主张不可因循守旧。一心为民的苏轼同时得罪了两派,于是才华横溢的他刚在仕途上崭露头角就连遭贬秩,始终得不到重用。

  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知州,在《湖州谢上表》中因“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之语得罪了当朝新贵,遂遭弹劾,在御史台受审入狱,几欲丧命。因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成群,故御史台又称为“乌台”,史称“乌台诗案”。后来,宰相吴充以魏武能容祢衡,王安石以圣朝不宜诛名士进行劝诫,太皇太后也以仁宗皇帝“太平宰相之语”干预,苏轼幸免一死。如惊弓之鸟的他不得不谨小慎微行事,却仍无法泯灭创作的激情。这是苏东坡人生中最为黑暗的日子,也是李一冰先生一开始所着手写作之处。作者仔细甄选苏诗版本,反复推敲东坡诗词背后隐藏的信息,呈现了中年苏轼的窘境。

  第六章,苏轼被贬黄州,后来去江淮与京华,再到杭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最后病死在北归的路上,这个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老者走完了他漂泊大半个中国的风雨人生。

  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有名无实,日子过得艰苦,以至要将每月的薪水分成30吊,挂在房梁上,每天只用一吊。后来,黄州知州同情苏轼的遭遇,将黄州东门外一处山坡让苏轼耕种。苏轼过起了半耕半读的田园生活。因为山坡地处城东,故名东坡,后来竟成了苏轼的号。在此后的日子里,这样窘迫却也快乐的日子成了苏东坡的常态。

  把时间拉回到1057年,苏轼中举那年,范仲淹逝世。这个写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文学家兼军事家,没有见到苏轼以毕生之力把这句话融入到自己的精神深处。1101年,苏东坡去世前两个月,写下绝命诗《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清人纪晓岚在修《四库全书》时读到此诗,道:“写出英雄失路之感。”换个角度看,苏东坡政坛末路却何尝不是他在诗词书画等文学领域迈向巅峰的必经之路?

  同是天涯沦落人,同在俗世看俗尘。跟着李一冰先生的重新解读,再看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感受已经全然不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生波澜曲折,从此只在词中见。人到中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集苏轼词偶得一句:“长恨此身非我有,此心安处是吾乡”。

  正在故宫举办的苏轼主题书画特展掀起了又一轮东坡热,赏过书画,细读此书,当有不一样的体悟吧。(方木鱼)

[ 责编:张义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