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简洁雅致的素髹漆器

来源:人民日报2020-12-26 09: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聂 菲

  核心阅读

  素髹漆器,又称“无文漆器”,强调漆色之美,无纹饰之缀,是漆器中最为简约、承袭时间最久的类别

  宋代是素髹漆器集大成时期,品类丰富,出土数量大盛于前,在历代素髹漆器中堪为典范

  在宋代文人清新雅致的审美思想影响下,素髹漆器形成了独具时代气息的特征

  以现代人眼光看,宋朝的美学类似于“极简风”,这一风格很好地体现于宋代素髹漆器中。近日,湖南省博物馆举办的“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展览上,一套素雅清髹的漆食器引人注目,让人们品味到宋朝人追求清新高雅的文化意趣。

戗金莲瓣形朱漆奁“仕女消夏图”盖面

南宋素髹黑漆食器(1972年上海宝山月浦南塘宋代谭思通夫人邹氏墓出土)

南宋戗金莲瓣形朱漆奁(1978年江苏武进5号宋墓出土)

南宋莲瓣形漆托盏(1991年江苏江阴宋墓出土)

  一席馔器,一色素髹

  这套漆食器1972年出土于上海宝山月浦的谭思通夫妇合葬墓。在谭思通夫人邹氏墓室中,考古人员发现随葬各种金银器、漆器70余件,其中素髹漆器10件:酒盏、圆盘各2件,漆钵1件,用于盛放酒、菜;同类小碟4件。造型简洁,胎体轻薄,素髹黑漆,漆质醇厚,器面锃亮,虽无纹饰,但细节考究。盏体圆润,圈足饼状,腹呈弧形,有一种韵律感。圆盘敞口,弧腹,圈足,虽无纹饰却有雅韵。小碟盘口微敞,内略呈弧形,平底,简约中透着精致。此外,还有1件点心圆盒,外表质朴,内蕴巧思,盒内有S形隔断将器内格局一分为二,一格髹黑漆,一格髹褐红漆,为盛放各类酒食点心的器具,兼具实用性和美感。

  据墓志记载,宋承务郎谭思通为宋文官七品阶,属于殷实之家。所出土的整套漆食器,胎质轻薄,清雅素髹,造型简洁,漆色光亮,是反映这个时期一色素髹漆器水平的标准器。

  重漆色之美,无纹饰之缀

  在江南地区的考古发现中,宋代漆食器十分丰富。此次展出的漆器最大特点为朴质无华的素髹漆器。用漆漆物谓之“髹”,素髹即所谓单色漆器,《髹饰录》称“质色”“单素”。这种漆器又称“无文漆器”,强调漆色之美,无纹饰之缀。素髹漆器是漆器中最为简约、承袭时间最久的类别。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天然漆并利用它髹涂器具的国家,距今已有七八千年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的朱漆碗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久远的一色素髹漆器。以后各个朝代均有素髹漆器出现。宋代是素髹漆器集大成时期,品类有碗、钵、盘、碟、盒、奁等生活日用品,也有雅致风物古琴等,出土数量大盛于前,在历代素髹漆器中堪为典范。

  素髹有一色、异色之分。宋代一色素髹漆器有黑、朱、紫、绿和金漆等色。异色素髹,有表里异色,或表里同色、圈足异色之分,还有漆层异色。

  朱、黑二色沿用时间最长,二色可单独使用,也可同髹于一器。朱髹漆器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渲染出喜庆气氛,广受欢迎。宋代漆器尚朱,红色漆器品格甚高。宋代禁朱漆法令不断,朱漆受到严格限制,所以,目前出土异色素髹漆器中,几乎无通体朱髹漆器。

  宋代素髹漆器还有一个特点,喜在器外壁或器底以朱漆写铭文,说明漆器制作地点。此次还展出了江苏常州丽华新村出土花瓣式漆食盘,敞口,盘壁为二十八瓣花形,平底,寓实用性与欣赏性于一体。内髹黑漆,外髹朱色漆,漆层较厚,光润匀和。盘内底朱书“湖州西王上三”六字。湖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南宋时期湖州是都城临安辅京,因临近都城,大批官宦、巨商、富户前来定居。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官营和民营漆器作坊并存,民用漆器手工业普及,涌现了不少漆器制造行,从事漆器买卖交易。据《东京梦华录》载,宋开封有漆行和漆店,《梦粱录》也记述当时临安漆铺林立,城内大街及诸坊巷“连门俱是”,“湖州西王上三”铭文漆器的出土就是一个例证。

  宋代制胎工艺进步,圈叠法大盛,素髹漆器几乎都为圈叠胎制作而成,由此引发了漆器艺术的变革。所谓“圈叠法”,是将“木片裁成条,水浴加温,弯曲成圈,烘干定形后,一圈圈累叠,胶粘成型,经打磨后,再上灰髹漆”,经多次刮灰和髹涂底漆打磨后,即制成一件薄、轻的漆器胎型。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将各圈接口错开,从而分散木材的张力,器物则不易变形。最早发现“圈叠胎工艺”与南宋谭思通夫妇合葬墓这批素髹漆器有关联,其出土时有残损。当年,文物修复工作者吴福宝带领上海博物馆修复团队因为修理这批实物,发现了漆器制作中的“圈叠胎工艺”,复原了工艺流程,对文物界影响很大。

  慢工出细活,古淡有真味

  “器以载道”是中国古代制作器物所遵循的造物思想。“格物致知”的理念渐渐渗入宋代美学思想中,在工艺上表现为托物言志、移情于物。

  纵观宋代手工艺品,无论冰肌玉骨的单色瓷、淡雅质朴的纺织品、朴实无华的素髹漆器,还是简洁隽永的家具,往往造型简朴、不修繁饰,却有较高的工艺美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宋代也是审美转型时代,即由唐代相对奔放热情、色调热烈的审美转向相对静心平淡、色彩典雅。素髹漆器是这时期艺术风格典型代表。

  宋代素髹漆器最大特点是“素”字,不仅代表着素雅与简单,也代表着“少就是多”的用色理念,其温润内涵的特质与宋代文人温文儒雅的品性相得益彰。以谭思通夫妇合葬墓出土整套漆食器为例,其不施任何繁饰,不求过分华丽,这是一种与宋代整体工艺美术“雅”的风格相契合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现了宋人理性、内敛的人生态度。

  宋代素髹漆器在造型上进入一个“求变”新阶段。“变”不只体现在器形种类的多样,更体现在器物造型曲线的丰富。宋代以前历代漆器未出土过起棱分瓣器物。起棱分瓣器物的兴起一方面取决于易于表现多曲造型的“圈叠胎工艺”成熟,另一方面社会审美取向不可忽视。宋朝以降,文人画中花卉题材明显增多,对“花中四君子”的描绘与赞美成为造型趋同的间接原因,金银器、陶瓷器的花口、花足、花身造型相伴而来,不胜枚举。而金银器锤揲技法的产生又为其他器物多曲造型起到示范作用,其他材质器物争先仿效贵金属成为造型趋同的直接原因。如江苏常州出土圈叠胎花瓣式漆食盘,盘壁为二十八瓣花形,器身随花口分瓣起伏,花瓣曲度优美流畅,堪称上品。对花瓣形态的钟爱不光体现在素髹漆器上,在宋代雕漆和戗金漆器中也有体现,从中可见宋人“求变”创新、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态度。

  宋代制漆工艺精细,对生漆质量要求严格。据南宋诗人赵蕃《验漆》一诗记载,当时检验生漆方法繁复:“好漆清如镜,悬丝似钓钩。”用灰工艺上,宋代多数漆器有较厚漆地仗,灰底含漆量很高,非常坚固。乐器制作中宋人已能用透明漆调制出纯度、硬度都适中的纯朱色漆。素髹漆器看似简单,实则制造复杂,耗时很长,可谓慢工出细活。

  所谓“古淡有真味”,在宋代文人清新雅致的审美思想影响下,素髹漆器形成了独具时代气息的特征。它们与人们日常饮食起居息息相关,造型简洁雅致。总之,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沉淀出宋代素髹漆器的美,让千年后的人们得以领略宋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慢生活的态度。

  (作者为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

  制图:蔡华伟

[ 责编:张义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