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欧阳中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播火人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欧阳中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播火人

来源:齐鲁晚报2021-01-02 10:1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刘邦治

  11月初,惊闻欧阳中石先生仙逝,十分悲痛。回想前几年与先生交往之事,尤其是先生不顾年高体弱,身体力行地倡导并奔走中华传统美德进万家活动的场景,历历在目,令我感慨良多,我将一些片段草就成篇,以彰立显示先生树人之风,亦慰思念心迹。

欧阳中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播火人

  我最初认识中石先生缘因一次大赛。1996年6月,山东艺术学院承办了一次全国戏曲新歌大赛,我当时在济南铁路局宣传部工作,被承办方邀请参加。中石先生是大赛聘请的首席评审专家,也是我负责接送车站的贵宾。先生当年七十岁左右,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身材比较瘦弱,头发稀疏,两鬓斑白,步履蹒跚,手拿一根木拐杖,但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先生是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对书法和戏曲都有很深的造诣,我对京戏也有兴趣,大赛期间特意去听先生的戏曲讲座。先生以朴素的语言,娓娓道出戏曲的专业知识,比如京剧唱腔的“气口”和演员上场的“程式”等。大赛结束后,我陪主办方负责人送先生返程回京,与先生的初次见面时间虽短,但仍有如沐春风之感,虽慕先生书法家大名已久,但不好意思求之墨宝,实为当时一桩未了心愿。

  1998年6月,我调到济南铁路机械学校任党委书记,当时中石先生正在济南,我向一位同是京剧票友,也爱好书法的领导提起,有一桩向中石先生求写墨宝的心愿未了,这位领导当即答应,替我向先生求写。没过几天,我就拿到了先生给我题写的书法。书法精致二尺长,一尺宽,正文内容“天下平”三个大字;双落款,邦治先生、中石字及印章。书体笔美圆劲、平和蕴藉,结体宽绰舒朗,端庄洒落,风神俱足,书意按字揭意,引经据典。通过先生题字,可看出先生不是简单地写书法,抄写一些人们熟知的诗句或名言,而是据名写意,文以载道,书以焕彩,作为中国第一任书法艺术博士生导师名不虚传。

  2000年7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济南铁路机械学校由中专改为大专,改名为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这是学校历史发展的大事。2001年是学校建校50周年,我决定编辑一本总结办学50年的书,书名为《春华秋实~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五十年回眸》。对于书名,我反复考虑应由欧阳中石先生题写,一是为书增彩,使纪念办学五十年回眸更加厚重,二是先生题写书名后,可用于更改后的校名。为办好这一举两得的好事,我通过友人先向中石先生做了介绍,先生答应后,我和学校工会副主席李明到北京拜访先生,李明是当代著名画家李苦禅先生的长孙。

  先生当时住在首都师范大学校园内,家属楼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盖的老式砖楼,他住在二层一户旧式的三居室,比较简陋。书房比较小,中间放一张小写字台,后一排书柜,桌前放两把椅子,没有常见的会客沙发。见到先生,寒暄了几句就热情交谈起来。

  李明作了自我介绍,谈起苦禅先生,中石先生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我与苦禅先生结识多年,可谈之事俯拾皆是。我一直尊他为师,情同故旧。苦老多年来一直呼我用字‘中实’。朋友告诉苦老用字有误,可苦老执意如此。在苦老心里,我一直就是诚实敦厚之人,所以一直用‘中实’这两个字。”谈到正题,先生从身后的书柜里取出一张纸卷,展开就是《春华秋实~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五十年回眸》十九个字。四大余小,排列整齐,字体匀称,笔力劲锋,美妙典雅。李明随即掏出润笔费,敬递先生,只见先生脸色一沉,拒绝收钱。我们多说也无用,只能拱手叩谢,并与先生合影留念。离开后,先生那一身山东老乡厚道重情的风范,一直萦绕脑海。

  欧阳中石先生在世人看来是一位书法大家,其实先生也是教育、逻辑、书法、戏曲等诸多学科领域有精深造诣的著名学者。先生常常自喻是个“教书匠”。在晚年,他对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现象十分忧虑,向社会呼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自2006年以来,他与同为山东籍的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任继愈先生共同编纂指导《中华传统美德丛书》。为宣传中华传统美德,他不顾八十高龄,身体力行,多次到全国各地学校、企业、军营、监狱赠送《中华传统美德丛书》。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他痛陈了有些高校近几年连续出现的失德现象,最早提出了学校教育就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观点,并在任教的首都师范大学开展“弘扬中华文化、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活动。

  我们也聘请先生为德育导师,当时先生正在研究如何在职教领域推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问题,所以爽快答应。2011年10月,山东职业学院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先生已届耄耋之年,不顾年老体弱,亲赴济南,出席我校校庆纪念大会,并在庆典仪式上接受了我校的聘书。当时的场面令全校师生感动。先生受聘我院德育导师,不是徒挂其名,而是为学校出谋划策,要把我校建成弘扬中华文化,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样板田”。先生还亲自为学院撰写校训。2011年上半年,我们将学院的校训草案、办学方向、育人标准等书面报告先生,请先生画龙点睛。先生收到后,仅用三天时间就反馈了为我们撰写的精辟校训,并用他潇洒厚重的书体写出来,即“知能共进,德道同优”。先生把知识、能力的并进,品德和技术的同优作为校训,高度契合了我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宗旨,凝练了我校育人理念和目标,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并成为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

  欧阳中石先生还倡导了中华美德进万家活动,并为活动书写标旗。2012年5月,《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主编殷昭俐向学院赠书。他向我讲述了一件事,这本书出版前,《中华传统美德丛书》主编季羡林先生在审此书时,对他和中石先生交代:“这本书很好,要给家乡赠送一部分,不要钱,由他和中石来办,相信你们能办好。”殷昭俐说,“如今季老走了,中石先生也跑不动了,这项任务我要继续完成。”

  因美德教育结缘,我与先生往来增多,常随先生参加活动,深受道德文化熏陶。2011年6月,我跟随先生到运河山东段开展中华美德进万家活动,先生为运河监狱捐赠中华传统美德图书,为监狱干警和被改造的犯人作了崇德守法的报告,还为监狱题写了“立德为本,育能树人”的改造工作理念。许多人对先生不顾年高体弱奔走美德活动不理解,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先生回答了这个问题。

  2013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和山东的几家媒体采访全国政协委员欧阳中石先生,我们学校作为中华传统美德进万家活动的组织者陪同先生接受采访。在谈到“开展立德树人、中华美德进万家”活动时,先生说,“我们山东有很多古代圣贤,他们代表儒学文化,是讲美德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我们这些人要把美德传承给我们的后辈,后辈们再传给他们的后辈,这样代代相传,这是我们民族的责任。”这番话道出了先生孜孜不倦耕耘中华传统美德的心声。

  欧阳中石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对艺术理论有独到的建树。2011年12月7日,清华大学时代论坛举办“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大师对话会。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著名诗人和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和欧阳中石先生,四位大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与清华学子分享对于科学、人文、艺术的理解。我有幸陪同先生与会,亲耳聆听了先生对艺术和科学的精辟阐释。先生引经据典,从《论语》到《晋书》,探讨了古人对艺术的概念。他说,艺术是用想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典型,属社会意识形态,尽管艺术不能像科学人文那样直接服务于社会,但艺术之美能使人感悟生命,给人审美式思维。他举了“神舟八号”飞船成功返航,称天地对接;天地是否真的相接了吗?没有!这是修辞上的夸张,是一种想象。但是想象能启发科学。比如我们喜欢月亮产生了“嫦娥奔月”,可以理解为科学与神话的美妙结合。如此看来,艺术家应该有科学家的思维,科学家也应该有艺术家的灵感。先生态度谦恭,语言朴素低调,娓娓道来,要言不繁。忽而驰骋想象于九霄之外,忽而又引经据典于史书,让人陶醉于飘逸的思维之中,美妙神游而又受益良多,足以显示一代大家学识之丰厚。

  先生艺术理论有建树,诗文也颇丰,年已耄耋,笔耕不辍。2013年1月,先生书作-诗文《中华颂》,由李肇星作序,殷学仁辑注,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中华颂》共九篇,依次为《中华颂》《祖国颂》《时代颂》《和平统一颂》《国贤颂》《国宾馆颂》《和谐颂》《泰山颂》《长城颂》,九篇宏文,立意高远,大气磅礴。或抒爱国之情表赤子之心;或颂中华山河之壮丽,展华夏民族之精神;或讴歌时代之风貌,赞国贤志士,彰显精深博大之中华传统文化。纵观书作雄雅温润,刚柔相济,尽显温柔敦厚之貌。风神潇洒,气态轩昂,书风柔中寓刚,尽得中和之美。诗文双绝,展现了书法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我将读后感发表于2013年4月12日《大众日报》读书版,打印送审先生时,先生予以批注:“溢美之词太多,小作品只是在生活中写出一点对自己祖国的一片诚心而已,其他皆不足以论也”。

  中石先生在教育、文化、艺术、逻辑等文科领域都达到精深的高度,博得社会广泛赞誉。但他一如既往,继续保持谦恭低调的本性。先生虽然走了,但是他德艺双馨的高尚品格,永远留给了我们。(刘邦治)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