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秦观传》的知人论世精神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秦观传》的知人论世精神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1-13 09: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秦少游学术研究会副会长 刘勇刚

  秦观,字少游,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民间往往亲切地称他为秦少游。秦少游与苏小妹的故事广为流传,虽然是虚构的小说家言,但至少说明人们喜欢他。

《秦观传》的知人论世精神

  秦少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很长时间以来,论者抑或文学青年大抵如此评价:北宋风流才子,一代婉约词宗。这个定位自然不算错,秦观确实以歌词为人熟知,但并不全面,一有偏差,即非真实。那么,真实的秦少游是什么样子呢?适如北大教授、全国秦少游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程郁缀先生所说“一流才子,无双国士”,这一提法堪称一锤定音。

  风流才子与一流才子,一字之差其侧重点大有不同,前者是流连欢场、柔情缱绻的浪漫才子,后者则是经世致用、忧国忧民的文宗国士。古往今来,一些人刻意渲染秦少游走马章台、狂荡不羁的风流艳事,遮蔽了他志在当世的忧患意识。我们认为,研究古人要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知人,首先要把握作者的全人。所谓全人,就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是立体的而不是单面的。任何创作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其特定的语境。论世,就是探究作者所处的社会状态和具体时空。清人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文德》说得好:“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文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遽论其文也。”

  最近,文化学者许伟忠先生推出的《秦观传》(中华书局2020年版),就本着知人论世的精神为乡贤秦少游作传。书中所叙写的秦少游堪称一个真实的人,即彰显了才子与国士的双重品格。

  在《秦观传》出版之前,许伟忠对于秦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出版过《悲情歌手秦少游评传》,对 “婉约词宗”和“悲情歌手”这一角色作了较为深刻的阐发。但仅仅围绕淮海词把秦少游定位为“悲情歌手”,局度不免有些狭窄,因为他不仅是北宋当红词人,诗文成就亦不可低估;他是文备众体的文学家,亦是“博综史传,通晓佛书,讲集医药,明练法律”的学者,更是忧国忧民、经世致用的政论家。得失寸心知,许伟忠也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这之后持续不断地研读《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编注了《悦读秦少游》一书。对作者而言,更可贵的是对秦少游获得了全面的认识:一是“山抹微云秦学士”,即词坛当红写手,二是洞达当世之务的无双国士,三是学识广博、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

  从理论上说,秦观的传记可以有多个不同的版本。许伟忠的《秦观传》是独一无二的。笔者这样说绝非溢美。因为看得出,该书在写作过程中所做的功课较之于其他作者是大不一样的。一句话,颇得江山之助。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得好:“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亦抑江山之助乎!”屈原的“风骚之情”,以及“香草美人”意象世界的建构得力于荆楚江山之助。后世不少大诗人,也都有江山之助的人生履历,如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等,秦少游亦是如此。秦少游喜好漫游,文学创作与行迹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他人生后期的七年都在贬谪中度过,不啻一段较为漫长的文化苦旅。要真正读懂秦少游,走进秦少游的心灵深处,就得追寻他的足迹,也就是做田野调查,行万里路。

  2015年,许伟忠参与了中华秦氏宗亲联谊会“追寻先祖的足迹”工程,历时两年多时间走遍秦少游曾经留下雪泥鸿爪的四十多个城市,行程四万多公里,饱览风景名胜、文化遗迹,如杭州风篁岭龙井、丽水莺花亭、郴州苏仙岭“三绝碑”、广西容州鬼门关天险等。随后,执笔写成《足迹:追寻秦少游》。该书对秦少游作品的解读突破了先前文字的静态认知而达到了心灵烛照,其中还配有大量相关遗迹的插图,令人身临其境,发思古之幽情。

  “追寻先祖的足迹”,在风雨江山中获得的感悟是弥足珍贵、无可取代的。这也使《秦观传》深契于历史的真实,充满了代入感。在谋篇布局上,此书以秦少游历时性的人生轨迹为主轴,从“慷慨不负年少时”到“西风吹泪古藤州”,将其生命历程、文学创作与科举仕途等线索打并在一起交错叙论。作者充分发挥实地考察诸多遗迹的优势,把秦少游的遭际、相关作品与各地景观名胜糅合起来加以综观书写。这令读者情不自禁地去想象历史细节,徜徉于秦少游的人生情境之中,仿佛穿越时光,与他把臂入林,或风雨连床作一夕之谈。这便是田野调查得江山之助的独特性,绝非单纯钻故纸堆所能同日而语。

  秦少游是人不是神,也有缺点,也有不能免俗的地方。《秦观传》一书不虚美,不隐过,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作者笔下的秦少游是日常生活化的,去除了光环和掩饰,凸显出一个有血有肉、有得有失的真人。比如前两次科举落榜,对落榜原因的探究就是基于生活化的分析,作者以秦少游的诗文为依据,坦率指出应试期间他根本不在状态,“缺乏自制,放松、放任、放纵自己”,落榜委实不足为奇。书中也写到了秦少游投书干谒达官贵人鲜于诜、曾肇、王珪、吕公著等人,似乎很俗气,有损于他清高的秉性,其实不然。士子获得晋身之阶,一靠自身的才华,一靠大力者之揄扬提携,官场之惯例而已。秦少游靠文章实力引荐自己,无损于人品。

  许伟忠在从事秦少游研究之前,是一位知名的小说散文家,发表了不少优秀作品,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学想象力,文字锤炼工夫亦颇为扎实。这一点,从《秦观传》中每章标题的用心琢磨就可以窥见一斑。《秦观传》没有遵循纯然学院派的写作路子,而是把学术思辨、文献资料、文学叙事等融合在一起,因为有故事,有情境,辅之以清新畅达的文笔,足以引人入胜。一句话,《秦观传》的可读性使读者充满了期待,对于宣传少游文化善莫大焉!(刘勇刚)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