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拆弹专家2》:焕发香港电影新活力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拆弹专家2》:焕发香港电影新活力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1-14 12: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康宁

  内地香港合拍片从21世纪初的尝试开始,历经磨砺、调试,已经从“水土不服”呈现出融合成熟的态势。然而,很多合拍片为了迎合内地口味,大多会减少或者抽去香港的地域空间标签与文化符号,于是我们看到了以内地新闻事件为题材的《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粘合了内地与香港的城市标签的《春娇与志明》(2012)和《一代宗师》(2013);模糊掉空间标签,抽离故事发生地,建构想象空间的《美人鱼》(2016)《西游降魔篇》(2013)。

《拆弹专家2》:焕发香港电影新活力

  因疫情影响,2020年上映的内地香港合拍片很有限,仍有以中国女排为原型的《夺冠》以及表现中国海上救援队的《紧急救援》等。正在热映的《拆弹专家2》(2020)延续了2017年《拆弹专家》的故事,并在此基础上,重拾香港电影久违的活力,也让观众看到“港味”美学焕发新的生机。

  香港警匪片的重新诠释

  观众可能对导演邱礼涛有些陌生,但这个“非知名”香港导演已经执导了130多部影片。他的电影类型庞杂、题材多样,涵盖了恐怖、喜剧、功夫、警匪、社会、励志等许多类型,水平也良莠不齐。

  邱礼涛不是典型的警匪片导演,常在典型的类型电影中独辟蹊径,在叙事中加入一条社会良知与剖析人性的路线,在通俗的类型框架下写人写情。在警匪片《黑白道》(2006)中,他对卧底警察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他们结束卧底生活、回归警队之后的内心状态。可以看出,邱礼涛在警匪片的创作中往往融入对个体的体恤与对社会的思考。

  “你信我,你就是警察,你不信我,你就是恐怖分子。”《拆弹专家2》中这句台词解构了经典香港警匪片正邪二元对立的格局,比如《英雄本色》(1986)在警匪对立中表现江湖道义与英雄气概,也打破了类似《无间道》中两个深陷“无间地狱”的卧底相互交缠、寻找出路的身份焦虑,在为警察设置多变身份的基础上,重新诠释了警匪之间反转与互通的关系,增加了戏剧的张力。

《拆弹专家2》:焕发香港电影新活力

  影片《拆弹专家2》跳出了第一部《拆弹专家》“拆弹——遇难——排难”的简单叙事,注入了明显的自省意识。这样的自省,主要体现在影片中角色身份的反转上。不像《黑白道》《laughing gor 之变节》等影片中,主人公清楚知道自己卧底身份,并为自己特殊的身份纠结痛苦,在《拆弹专家2》中,主人公潘乘风在身份谜题中加入了“失忆”和“植入记忆”的情节,让其在身份翻转的过程多了几重叙事屏障,在黄色滤镜后的真实回忆与绿色滤镜后的建构回忆之间来回跳切。将明确身份这样的情节点复杂化,不仅将观众带入悬念的旋涡中,同时放大了潘乘风作为一个警察的的理性与自省。

  “表演狂”的进阶与救赎

  在邱礼涛的电影中,主人公们常常是“表演狂”。他们受环境重压,被命运捉弄,性格出现较大转变,开始愤怒、叛逆呈现癫狂式的表演性状态。比如《人肉叉烧包》《的士判官》《伊波拉病毒》等影片,将社会的残酷本质投射在了一个具体的人物身上:在外界环境的重压下,个体的兽性、魔化被激发出来,用一种近乎“表演狂”的演绎方式,表现对社会的不满与愤怒。

  在邱礼涛的创作序列中,“表演狂”常常是一个失败男士,而在《拆弹专家2》中,潘乘风所承担的“表演狂”角色实现了进阶与救赎。他拥有残缺的身体,被建构的记忆,经历了异常艰难的四个阶段的明显变化:勇敢有爱的拆弹专家、失去左腿放弃工作的落魄警员、因愤怒失去理智的犯罪分子、被植入记忆重新恢复理智后的卧底探员。最终,仍然能够通过舍弃与牺牲实现救赎与自我救赎。

《拆弹专家2》:焕发香港电影新活力

  失忆的潘乘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接收了记忆的移植与重塑,从生理上来说,他成为一个失去自主的、被建构出来的主体。与此同时,影片还将表演放置于一个奇观展览式的装置中,香港国际机场、地铁,以及影片结尾处青马大桥的炸毁,震撼而炫目。这些刻意扩大了的表演空间,使潘乘风的警察形象多了一分传奇与悲怆。

  《拆弹专家2》不仅重现了香港电影顽强的生命韧性,更能清楚地看到香港电影涅槃重生般的决心与可能性。这部带有明显时代印痕的香港电影,用势不可挡的气势表现出香港电影可以起死回生的决心、勇气及能力。影片对于香港警匪片的重新诠释,复原了这个城市的殊异性,然而“表演狂”的进阶与救赎所呈现出的个体内省,又使这种殊异性拥有可以被理解、被共情的可能。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