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拂去蒙在岁月表面的尘埃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1-26 17: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拂去蒙在岁月表面的尘埃

  ——评人物纪录片《铁血传奇》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李建强

  日前在央视播出的人物纪录片《铁血传奇》由《陈赓》《袁殊》和《钱壮飞》组成,表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群特殊身份的中共党员潜伏敌营、与狼共舞的传奇故事,被誉为真实版的“潜伏”和“伪装者”。

  片中讲述了三位主人公的历经艰险:陈赓是黄埔一期的高材生,在旧军队原本可以官运亨通、享尽荣华富贵,却选择了一条九死一生的道路;钱壮飞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书法、绘画、文学无不精通,早年以拍摄并主演电影闻名,却义无反顾、弃艺从戎,潜伏在中统高层;尤其是袁殊,风流倜傥、游走江湖,留学回国后本可前程似锦,但却忍辱负重,成为“五重”间谍,最后竟深陷牢狱之灾。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虽九死其犹未悔”呢?透过影像生动细致诠释,观众终至明了,是坚定的精神信仰和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片中人物经受住严峻考验的精神支柱。

  以往有关党史人物纪录片多表现叱咤风云、气壮山河的英雄豪杰,对鲜为人知、寂寂无闻的暗底俊杰则关注很少。然而,从无名的角色进入,常常能够由微知著、由表及里,发掘出历史更为深沉本质的东西。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言,“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是在厄运中被显现出来的。”困顿难解、亦人亦鬼的极端情境常常更能考验人的本真光泽,衬托人的心理底色,呈现人的精神高度。这些优秀共产党人以自己的言行告诉人们,忠诚、高尚、尊严、坚贞不渝的理想和矢志不移的信仰,是阶级先锋队个体生命的主旋律,也是历史进步和民族振兴的必然归宿。拂去蒙在岁月表面的尘埃,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辉煌不正是由无数党员,用鲜血和生命锻造、用忠诚和信仰铸就的。编导执着于挖掘人生强度和内在动力,这在市场声浪铺天盖地、一些人生活状态日趋内卷化的当下,无疑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从精神格局看,《铁血传奇》的三位主角如出一辙;从个性和命运看,三者却迥然有异。其实人物的差异性,正是人物的准确性,需要有许多令人信服的细节给予加持和佐证。正如导演韩晶所说:“历史的魅力,在于细节,而非结论。因为在大历史面前,我们都是全知的,唯有面对细节,我们才无知或一知半解。因此,历史本无悬念,唯有细节充满玄机。”也就是说,宏观的精神叙事得有生活细节的支撑,微观的场景叙事要体现大历史的眼光。因此在编导的视域里,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精神和物质互相激荡,构成独特的人文场域世界和丰腴的历史影像色调。是以,《陈赓》里有了传主一连写给王根英的三封求爱信;《袁殊》中有了潘汉年与传主的促膝谈心和深长叹息;《钱壮飞》内有了传主收到六封加急电报时的彷徨犹豫、踌躇不定……这些闲笔和细节还原了主人公的生活场域,使观众结识他们,认知他们,相信他们,直至走进他们的心里。片中的这些人物,首先是真实生动的人,然后才有了地下工作者的身份,由此,党性和人性、历史的宏大意蕴和个体生命的鲜活得到了和谐统一。

  如今,纪录片的拍摄手段、方式日新月异。恰如李安导演曾说,电影最终实现表达,“必须要和技术产生一个很熟悉的依存关系”。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如何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制作更具影像美感、现代工业属性、新鲜的视听体验,既有可看性和耐看性,还具有社会内涵的纪录影像,是中国纪录电影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一次挑战,也是中国纪录电影后来居上,自立于世界民族电影之林的一次机遇。

  在《铁血传奇》里,不仅有时空交错、历史画面和情景再现、蒙太奇和长镜头交叉等技术的运用,还添增了“手绘画”“蜡像冻结”等新元素。尤其是“蜡像冻结”这种独创的“把时间放慢”的影像手法,将流动的线性时间变成凝固态的空间,让历史人物与历史场景犹如“蜡像”般冻结和发酵。由此,让观众“看到被无限拉长的时空序列帧,从而获得了更为丰富和细致的视觉信息。”例如,在《钱壮飞》一集里,主人公破译六封绝密电报的场景,刻不容缓,步步紧逼,如果线性式的排列,亦顺理成章,但难免单调乏味。编导将人物焦灼的心理冲突与手头的紧张动作用“蜡像”展示,或凝固或展开,时冻结时苏醒,辅以手绘画,得以多模态地生发与互补,动静相宜,张弛有序,让观众在瞬息之间,接收到现场之外更多的视觉预演与意义建构,大大丰富了纪录影像的生命张力。

  当然,人物纪录片的探求不可能有止境。比如,作为人物纪录片,历史叙事和交代是必不可少的,但怎样防止铺陈过多,以致产生被历史事件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再如,画外音的穿插渗入如何成为影像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被动加持?还有,中共地下党员成千上万,在结集表现他们的事迹时,怎样更合理更近逻辑?诸如此类问题,都还需要在日后的创作中找到更好的答案。(李建强)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杨韵莟:仙侠古偶剧的“工业糖精”何时休?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