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山海情》,花儿一唱幸福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山海情》,花儿一唱幸福来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1-29 21: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谢伟锋

  日新月异的中国,从来不缺充满真情实感、沟通彼此心灵的好故事。被誉为“地球上最伟大事业”的脱贫攻坚,就为这个时代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日,讲述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使西海固地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电视剧《山海情》大结局,收获豆瓣开分9.4分,成为2021年开年最受关注的电视剧作品。

  一部“扶贫”主题的电视剧,既成功“破圈”,也成为“爆款”,在社交媒体上形成无数“自来水”的围观,以至于有人把“从未考虑过的宁夏作为旅游目的地”,这其中必然自有它过人之处。电视剧不同于电影,需要在较长的时间进行延展,观众在追剧的过程中往往会“掉粉”。那么,作为着眼于“苦瘠甲天下”的扶贫剧情,《山海情》如何持续吸睛,并把大量年轻观众拉回“年代剧”的场景之中,就很值得研究。

  人是最重要的资源要素,支撑整个电视剧的,是演员在诠释角色过程中的张力。《山海情》的主角是青年扶贫干部马得福,饰演者黄轩。只要看下这剧的演职表,就知道年轻人肩上的压力有多重。很多爆款剧里,主角都无一例外地被配角的演技压着半头,譬如《北平无战事》里的刘烨,《人民的名义》里的陆毅。主角光环在艺术创作中并非是占便宜的,甚至需要将人物的锋芒有意收敛起来,去突出他人的喜怒哀乐,矛盾就此鲜活起来。

  最终,《山海情》里的马得福“我太难了”的胸臆直抒,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大家在他这里身临其境地感受脱贫攻坚战的艰辛。围绕马得福串联起来的多个线索和角色,被落一子而满盘活,就此打开整部剧的生动局面。譬如,整部剧的“麻烦制造者”李大有,这个爱耍小聪明却又没见过世面的小农型老汉,因为和马得福在移民搬迁、菌菇种植等多个重要场景里产生对立,将滑头却也不失原则的形象呈现出来。凡人生活的本质在于不停地解决各种问题,这是文艺创作永远绕不过的点,即便是置于国家东西部协作扶贫攻坚时代背景中的《山海情》也不例外。只有当“人”与“事”的矛盾得以平息,观众的情感起伏才能归于平静,一段心灵的旅程,也悄然形成。

  相比于时代的宏观叙事,普通人的表达更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就文艺创作的角度来说,扶贫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件件具体的事。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山海情》里,教师白崇礼是一个让人无法忘怀的角色。在中后期的一两集里,白崇礼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他与“读书无用论”的博弈,放在当下依然有现实意义。白崇礼与马得福构成彼此的“最佳拍档”,但两者并非是没有龃龉,包括在“送孩子去福建打工”这事上有不同的意见,双方不欢而散。若是细究这段戏,其实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错,生活在宁夏戈壁滩上的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是迫切的,很难在眼前和长远之中达成一致。没有以苦煽情,也没有以喜避实,《山海情》就是在这样的笑中带泪里,讲述一段段真实的扶贫故事。

  剧中的很多原型人物在观剧后感叹,真实的西海固远比电视剧里要苦得多。这种差距,并非是因为剧组创作的不真实。恰恰相反,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山海情》客观地还原一个地区的蜕变历程,甚至还随着剧情要求,剧组正儿八经地种上了双孢菇。笔者认为,之所以电视剧要温和化处理西海固的贫困,还在于一种意境的营造,这也是艺术与生活的共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弱化了电视剧的主题。相反,在瓶颈处要“破题”的时候,往往会凸显出人的无奈与无力。此时,剧情会借助“神秘力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股“神秘力量”,大家也猜到,就是宁夏的花儿。《山海情》里,白崇礼带领学生合唱花儿,为远去福建打工的少年送行,其中有苦涩也有惜别;最后涌泉村整体搬迁,花儿则是对过去贫苦的告别,里面有不舍更有期待。“干沙滩上花不开,想喊云彩落下来。喊了一年又一年,喊了一年又一年。喊得哟,日日落尘埃……”在悠长嘹亮的花儿中,人们听到了西海固原住民对于幸福生活的心心念念。贫苦不需要赤裸裸地表达在屏幕前,但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却要大声唱给大家听。花儿一唱幸福来,这样的故事出现在《山海情》之中,本身就是一股无形的感染力。《山海情》跨越地域、见证历史,里面无处不在的花儿,宛如从西北戈壁上涌动的春水,滋润着每一个观众的心田。(谢伟锋)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