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软”科幻更需要“硬”主题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软”科幻更需要“硬”主题

来源:南方日报2021-02-03 10: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曼卿

  在近期上映的电影中,国产科幻电影《缉魂》是相当特别的一部作品。在笔者看来,这是一部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软科幻电影,而由电影得失所引发的热议,并不仅限于科幻作品一域。

  《缉魂》的片头科技感十足,似乎有意昭示着本片的“科幻”血统。故事围绕一桩凶杀案展开,富豪王世聪在家中离奇被害,死亡现场遍布咒术印记,凶器是一个金刚杵。罹患癌症的检察官梁文超与妻子刑警阿爆根据种种证据,怀疑死者的儿子王天佑与死者年轻的新婚妻子李燕可能是犯罪嫌疑人。然而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发明“RNA人脑复制技术”的万宇凡博士与死者前妻唐素贞之间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浮出水面,令真相更为扑朔迷离……

  《缉魂》改编自科幻作家江波的小说《移魂有术》,时间背景被设定在2031年,电影表现的工作及日常生活距离当下并不遥远,例如柔性屏、智能家居的普及等,令人产生足够的代入感,拉近了观众和电影故事的距离,宛如十年前的人们看待今日的生活。小说原著和电影都旨在通过一个科幻色彩浓郁的设想——“人脑复制技术”,来讲述一个“灵魂转移”的故事。但相较于小说,电影几乎只保留了“人脑RNA记忆粉末”的设定,对小说的其他故事情节做了非常大的改动,使得电影流露出一种杂糅了科幻、悬疑、推理、惊悚、伦理等多种类型元素的“混血”气质。

  就科幻电影或者文学作品而言,跨界元素就像是做菜的调料,若处理合适,与科幻基调相得益彰,便是锦上添花;若拿捏失当,则显得不伦不类。一般来说,硬科幻需要更为扎实缜密的科学理论作为情节叙事的基础动力,而软科幻由于科技设定的重要性相对较低,通常借助科幻背景探讨社会、人文、伦理等命题,所以更容易成为混搭各种类型元素的试验场。当软科幻题材融入其他类型电影的成分时,如果处理得好,能够让故事拓展广度和深度,使得“噱头”沉降为“锚点”,令人回味无穷;但如果只是一味炫技、堆砌,就可能会让电影变成一锅乱炖,令一个原本精彩的故事沦为看似华丽的平庸。

  对于《缉魂》来说,这种尝试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多种类型片元素轮番上阵、各显神通之下,故事被讲述得百转千回,反转不断;然而,跨界元素过于频密的登场,又使得影片显得枝蔓庞杂、牵涉太广,包括生死、爱情、家庭、个体意识、信仰、执念、牺牲与救赎等,每一个都可以铺展成为一个宏大完整的故事主题,却又被致密地压缩进容量有限的案情框架之中。由于支线众多,表现手法花样百出,电影要传达的人文思考被极大地分散、淡化,也导致电影本身的科幻元素沦为陪衬,不能不令人感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上映之后的反响来看,《缉魂》上映十多天之后,票房才正式破亿,可见这部科幻电影并未获得市场的充分认可。

  说到串起整个故事线索的“RNA人脑复制技术”,即将一个人的记忆与意识通过医学手段移植到另一个人身上,这在软科幻文艺作品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设定,例如国外有《逃出绝命镇》《记忆裂痕》等影片,国内则有一部珠玉在前的科幻电影《记忆大师》。相较于《缉魂》,《记忆大师》同为软科幻悬疑题材作品,其故事结构更为复杂“烧脑”,破案情节的反转点同样设置得非常密集,但《记忆大师》的主题仍集中于对家暴问题的关注。而《缉魂》之所以在票房和口碑上未能实现大的突破,笔者认为,根源还是在于《缉魂》所涵盖的话题过多,没能凝聚成一个过硬的爆发点。

  “人脑复制技术”这一科幻设定的背后,其实蕴含着一个深奥的哲学母题,也即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著名哲学理论“身心二元论”。笛卡尔认为身体和心灵是二分的,人的意识被封装在身体里,身体阻碍着我们获得有关“外部世界”的可以信赖的知识。当一个人的意识被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的身体后,是否可以真的意味着灵魂的延续、个体的重生?关于这个母题,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影视作品有过精彩的演绎,例如风靡全球的美剧《西部世界》。《缉魂》如果能在这个母题上进一步聚焦、开掘,尝试结合中国人的生命观、伦理观进行富有启发意义的探讨,而不是浅尝辄止地轻轻掠过,或者沉迷于各种花里胡哨的类型元素的拼凑,也许影片的表现会更上一层楼。

  在笔者看来,有时候试图将一个故事讲述得过于繁复,往往是对故事本身不够自信的表现。相反,许多软科幻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往往立意高远,而从形式上来说却是朴素、内敛的,譬如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仅仅通过人物交谈对话的不同情绪反应,来展现人类万年历史的浩瀚与神奇。反观华语电影,周星驰的《长江七号》通过人类与一只小外星动物的互动来表现父子亲情,不失为一部合格的温暖的科幻童话。

  总的来说,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越来越多国内原创科幻题材的作品,依然是令人欣慰的。内地科幻文艺作品的兴盛,本身就是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明证。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涌现过许多优秀的科幻作家,如王威廉、陈揪帆等,老一辈科幻作家王晋康先生也赴深圳,积极参与“晨星杯”中国原创科幻作品大赛的组织活动,扶持科幻新人。近年来,广东网络文学界还出现了齐佩甲这样的科幻网文作家新秀,其代表作《超神机械师》更是2020年度最火的软科幻网文之一。这部小说讲述男主角韩萧灵魂穿越成为游戏NPC,进而在浩瀚宇宙里纵横捭阖的故事,作者另辟蹊径,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既有对现实世界格局的再现,也有对于各种文明制度和社会形态的反思。这样一部兼具科幻与游戏设定风格的网文,在高手如云的网络文学界开拓出了一片引领潮流的新天地。

  在多种文艺类型跨界融合渐成趋势的今天,科幻文艺作品的内涵和形式日益丰富多元,包括“软”“硬”科幻之间的分野也大有日渐模糊的态势。但归根结底,是否融合了其他类型元素,科幻基础设定的强或者弱,并不是一部科幻作品精彩与否的最本质因素。因为一部作品无论添加多少“佐料”进去,只有保持主题的鲜明和核心品质的上乘(例如情节的引人入胜、人物刻画的细腻深刻)才能称得上成功,而不是喧宾夺主、流于形式。对于所有的文艺作品来说,一个好的故事,应当用最合适的形式去呈现最独特的思考,实现文艺作品“灵”与“肉”的完美契合,而非彼此悖离,这才是文艺创作的恒久法则。(曼卿)

[ 责编:张义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花间令》:古装爱情探案剧的破局与阻滞

  • 闫 伟:“历史纵深感”为谍战剧提振精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