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戏剧的乐趣与魅力何在?《戏剧新生活》看不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戏剧的乐趣与魅力何在?《戏剧新生活》看不到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02-05 09:3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今叶

  《戏剧新生活》的出现,让国内有了第一档以戏剧人生活生产为主题的真人秀。其实,综艺与戏剧一直携手同行,戏剧化效果是综艺出彩的重要元素,假定性、体验性、游戏性等属于戏剧艺术的属性,使得综艺,尤其是真人秀综艺在虚构的情境中秀出风采、秀出个性,让观众不仅愿意相信它的真,还愿意享受它的秀。

  那么当戏剧、戏剧人真正成为真人秀的主角,借助综艺走向剧场观众以外的大众,这怎么看都应该是事半功倍的事情,而且还极有希望解决困扰戏剧市场多年的危机与难题:挖掘剧场的潜在观众。然而遗憾的是,就目前《戏剧新生活》已经播出的三集节目来看,“问题总比办法多”。

  对“没钱做戏”的执念

  既然是戏剧人的生活与生产,我们就先聊聊生活。每集三个小时的时长,大概有接近一半的时间是表现这些戏剧人如何缺粮少菜艰苦生活,第三集发明的“噜噜菜”(食材贫乏的菜汤饭,取喂猪时的噜噜声得名)还透着股脑洞般的可爱。节目如果是走生活综艺路线,观众爱看《向往的生活》里平时看不到的明星劈柴种菜,生火做饭;如果是拼“无名”,同样是素人类综艺,观众为《这就是街舞》《说唱新世代》摇旗呐喊,有欣赏竞技的快感,更有在小众文化中找到的自我认同与精神共鸣;而同样是演艺类综艺,观众愿意看《这就是演员》《演技派》,除了围观明星比赛,多少有自己演技评价素养提升的获得感。

  那么,观众看《戏剧新生活》里的“无名”戏剧人,可以获得什么呢?

  节目似乎对突出“没钱做戏”有执念,同样是对小众艺术能否赚钱的讨论,《说唱新世代》以游戏般的问答与选择,让选手们自然过渡到竞技比赛之中,这显然比《戏剧新生活》开头的一场严肃讨论会,以及讨论结束在“真的穷”,有意思得多。《戏剧新生活》将场景设定在了乌镇景区——每年“乌镇戏剧节”的发生地,但这里的观众显然不能代表中国戏剧真正的目标观众。第二集演员们上街卖票,对景区游客接近质问地口气说,我们这么辛苦,你们都不愿意花钱来看戏。无论是录制现场的观众,还是屏幕前的观众,难道不会自然而然地心生疑问:为啥非要看?

  真实的戏剧问题都没被讨论

  真人秀再真实,也发生在虚假情境里,本质是戏剧的“假定性”,戏剧的游戏趣味也是从中而来。《韩非子》里有一则,说的是我们都熟悉的“过家家”,原文是“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至日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小孩子也知道,这土块泥巴只能玩儿不能吃。游戏的趣味就在这真假虚实之间,如果用力过猛,跨过了真假的界限,就可能吃坏了肚子。

  同样是素人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作为职场观察类真人秀,记录8名法律专业毕业生在律所的实习生活。虽是素人,除了专业水平,每个毕业生的颜值都是“天花板”级别,这个“选角”不够“假”吗?然而在华丽的虚拟设定中,节目讨论的却都是职场中的真实问题——职场竞争、上下级关系和同事之间的处事原则,从而唤起大众的共鸣。屏幕前的观众既能“嗑CP”,又能有所认同与获得,何乐不为。

  然而在《戏剧新生活》中,似乎看不到有关戏剧的任何真实问题被讨论。2020年对于戏剧艺术来说,本来就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影响下剧场关闭,互联网成了与观众保持联系的舞台。但是从构思、排练到制作,什么是戏剧真实的生产过程与可能遭遇的问题,《戏剧新生活》似乎都无意为观众解释,不知节目组是觉得这些内容对观众没有吸引力,还是没办法把它们变得有意思,再或是觉得中国戏剧的艺术教育已经普及到可以直接用比戏剧概念更为小众的“欧丁剧团”吸引大众观众的程度?节目安排了“戏剧小白课堂”环节,第一集讲“绘本剧”是啥,和现在的儿童观众有什么关系?第二集两个30分钟左右的小戏有哪些与当下观众情感共鸣?到第三集里最适合景区场景的沉浸式戏剧,对今天的观众到底有啥吸引力?节目几乎成功绕过了每一个可能让大众接近戏剧艺术的点位。

  优秀的戏剧和无目标地拓展观众

  熟悉戏剧的观众都知道,几位所谓的“无名”戏剧人在各自领域是有积淀和成绩的。节目中的几部戏剧作品到底好不好呢?是足够好的,代表着本土戏剧的较高水准。节目对散场后的观众进行了采访,看过的观众大多觉得不虚此行。然而这些和能不能吸引观众进入剧场看戏完全是两回事。

  第一集里的绘本剧《养鸡场的故事》(改编自绘本《不一样的卡梅拉》),原作讲的是一只叫卡梅拉的小鸡,它和别的鸡不一样,它不想下蛋而想去看大海,于是踏上了冒险的精彩之旅。几位戏剧人以演员与纸板偶同台的呈现,复活了绘本故事的趣味,而演员们轮流扮演这只特立独行的小鸡,则将主题“人人都是小兰(小鸡的名字)”准确地传递给了现场的观众。第二集的《出山》(原名《静止》)和《鸡兔同笼》都是“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的获奖作品。《静止》本来是“精子”的谐音,用拟人、抽象又易懂的方式,讲述如何“成人”的故事;而《鸡兔同笼》则以女儿到监狱看望父亲,让父亲讲解“鸡兔同笼”数学题的同时,两人聊出了诸多有关父女、家庭的问题。第三集中的沉浸式戏剧,虽然采用了颇为小众的表演训练法,但也触碰到了表演如何自然真实、演员说台词如何不起范儿等中国戏剧表演的现象级问题。但是,这些作品的展示一来没有为大众理解有所铺垫,二来没有让屏幕前的观众有“演给我看”的感觉。单纯的作品跟看综艺的观众有关系吗?没有。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冒犯观众,以各种语言、表演形式挑战观众的被动观看,就成为各种先锋戏剧、戏剧实验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戏剧表演从来都是需要观众的,相比于综艺、影视剧,戏剧一直因为观众数量有限被称为“小众艺术”。综艺怀揣戏剧向着“大众”迈进的心,大众在哪儿?乌镇景区的游客显然不必劳神拓展,那么屏幕前的观众呢?看着一出出并非演给自己的戏,观众凭啥被“拓展”?

  媒介更大众了,表达更大众了吗

  戏剧不是没有成功“出圈”过,更不是没有借助大众媒介“出圈”过。音乐剧《摇滚莫扎特》自B站收获粉丝群,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从春晚进入大众的视野,今年B站跨年晚会上裘继戎的《惊·鸿》吸引了大批非戏迷……综艺节目里,让小众艺术、“青年亚文化”得到更多人的喜爱,也有《这!就是街舞》《乐队的夏天》《说唱新世代》。如何让屏幕前的大众体会到戏剧的魅力,找到自己与戏剧人生活、创作的情感认同,如何带着大众“寓教于乐”般的跨过小众艺术的一道道门槛,这些似乎都是《戏剧新生活》应该再思考的地方。

  在2020年艰难的线上戏剧探索中,传统戏曲有着让人尊敬的成绩。上半年,上海京剧院在抖音平台开设直播“武魂——上海京剧院武戏展示专场”,通过两个阵营对阵的形式,为观众呈现京剧“武戏”中的功夫和绝活,引发弹幕热议。下半年,石小梅昆曲工作室在B站播放昆剧《世说新语》。虽然是录播,却在播放环节上用了心,采用了B站流行的追番思路,化戏曲的“折”为追剧的“番”,每周一、三定期上线,并且加上了演后谈,结合弹幕评论,现场讲解。这两个戏曲艺术在特殊时期拓展观众的案例思路清晰,对准目标观众——年轻群体,不仅选用了大众化的媒介,更是遵循了这一媒介的特点,从作品时长、内容设定上用了心,兼顾引导、教育的功能。当然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底线之上——作品要足够好。

  《戏剧新生活》让人更多觉得的是可惜与遗憾,可惜的不是综艺里的戏剧作品不够好,遗憾的也不在于没有让观众看到戏剧人的难与苦,而是目前节目的每一个环节都无法让观众真正体会到戏剧艺术的乐趣与魅力。(今叶)

[ 责编:谭朋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