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拉近考古与公众的距离

来源:人民日报2021-02-15 10: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史 诺

  20世纪初,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一举震惊了世界。殷墟考古发掘,也展开了中国考古事业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其中,第127号灰坑殷墟甲骨窑穴共出土了17096片甲骨片,成为数量最大殷墟甲骨殷墟发掘坑。发现自殷墟时期陶三通,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早的三通管,让我们看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缩影。亚长牛尊是殷墟发现中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尊,通体遍饰神性动物纹样。新一季《国家宝藏》中,殷墟博物馆的三件“国宝”,揭开了殷墟文化的神秘面纱。节目聚焦殷墟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布达拉宫、敦煌研究院、苏州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孔子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特别关注了考古成果,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更丰富地了解文明交流互鉴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中国考古学用百年时间,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但与此同时,考古工作极度细致严谨,考古过程漫长枯燥,考古成果又相对专业难懂。因此一段时间来,考古和大众相对疏离,不少人对我国考古工作和成果了解不足。这就需要将考古的成果和价值传递给更多人。

  拉近考古和公众的距离,需及时公布考古的发现和成果。“十三五”期间,4260项考古发掘项目有序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研究项目持续实施,重要考古发现层出不穷。面对如此丰硕的考古成果,相关方更需建立沟通发布机制。国家文物局就举办了“考古中国”项目成果定期发布,将正在进行中的考古发掘和成果及时向公众公布,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考古和历史。

  让考古走近大众,还要将严谨扎实的成果和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利用多种手段展览展示。故宫博物院院藏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纹饰由翻转的海浪与山形组成,象征山水相依,守望相护。除了故宫院藏的这件,江西景德镇官窑瓷器厂堆积层也出土了一件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景德镇这件因烧制过程中器物坍塌而砸碎埋入堆积层。经过考古发掘和修复后,残炉被复原了。故宫博物院和景德镇研究院为此举行了对比展,让瓷器“兄弟”在几百年后得以重逢,为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除了考古成果展,“南海一号”、海昏侯墓等考古发现在发掘过程实现了对外展示,边保护边挖掘边展示,让公众了解考古过程,近距离感受考古工作。此外,《国家宝藏》等节目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手段,解读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发展脉络和贡献,也能将考古成果和价值传递给更多的人。

  考古生动述说着过去、深刻影响着未来。更好地传播考古工作和价值,能够让考古为更多人理解,为社会和公众服务,也能够不断彰显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中华文明根本特性,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史 诺)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