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总把新桃换旧符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02-18 09: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 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年复一年的岁月更替中,民间美术总是以最鲜活、最热闹、最丰富的面貌出现在新春佳节的习俗与庆典上。在装点节日和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在坚守和传承着古老的文化。民间美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群众纳福迎祥的普遍心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依然在民间节俗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上天言好事,下界报平安

  春节期间的民间美术活动,往往是从祭灶开始。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灶神名叫张单,常常在月晦日上天,向玉皇大帝告知人的罪状。因而成为天地的督使,从管一家伙食的小官,逐渐演变为检查人生行为的司命之神。这大约是民众如此崇信灶王爷的重要原因,由此促进了灶君像的发展。

  祭灶时间,北方多为腊月二十三,南方多为腊月二十四。是日,向贴在厨壁上的灶王爷敬香祭拜,民间常用糖瓜涂在灶王爷的嘴上,希望灶王爷多向玉帝美言,以此换得合家平安。然后,将灶王像焚烧掉,以示送灶上天。到了除夕,再将新买的灶王像张贴在厨壁,由此年复一年。

  灶王爷像多为木版刷印而成,也有半印半绘的,因年年更换,民间需求量极大。灶王像有单身灶、双人灶、三人灶等多种,还有与财神、天官等搭配成上下构图的样式,但以双人灶为多见,即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并坐的图像。双人灶通常上刻当年节气表,兼有日历的功能;中为灶王夫妇正襟危坐,左右分别书写“上天言好事”“下界报平安”;下部多为宝马驮钱财、聚宝盆等吉祥纹样。在造型和构图上,灶王多为坐于神案后的半身像,头部硕大,视觉冲击力强,突出其作为“司命主”的神性和至高的地位。

  扫舍之后,便贴年画

  年画无疑是春节民间美术中最普及和最具代表性的品类之一。年画最早起源于农耕社会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神祇信仰,其后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美化环境的民间艺术,表达了民众对安宁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尽管年画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年画”一词却出现得比较晚。清代的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说:“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即是首次见之于典籍的记载。

  早期年画以“神荼、郁垒”“秦琼、敬德”等门神为主。明清以来,随着戏曲艺术的蓬勃发展,在门神之外又形成了另一大类别——戏出年画。伴随戏出年画的发展,小说演义、民间传说等题材的年画也逐渐普及起来,共同构成了年画艺术绚烂纷繁的发展局面。

  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年画艺术形成了不计其数的产地,北方以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等最有影响,南方以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湖南隆回和广东佛山等最具代表。杨柳青年画以刻版精致、绘画细腻著称,京剧戏出故事与大幅沥粉贴金门神最为人称道。苏州桃花坞年画早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漂洋出海,以其成熟而独特的江南风味影响了欧、日近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年画艺术是仅有的以“年”为名的民间艺术,以其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和惟妙惟肖的画面给春节平添了靓丽的光彩。

  窗格之上,粉墨登场

  年画和窗花好似春节民间艺术中的孪生姐妹,一个装饰门庭,一个点缀窗户,两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如果说年画是代表劳动人民的职业画匠的艺术,那么窗花则是广大民众尤其是劳动妇女的艺术。

  每到乡村腊月农闲之时,总见姑嫂妯娌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剪窗花。等到了腊月二十七八打扫完庭院,给窗户糊上新窗纸后,便把花花绿绿的窗花贴到窗格上。此时,农家的窗户不仅是节日装扮的对象,更是人民群众自我艺术天赋与审美观念自由展示的大舞台。人们在剪窗花、贴窗花和赏窗花中传承了技艺,活跃了年节的气氛,也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窗花种类丰富,不只有常见的红色,也有罕见的如河南陕县的黑色,还有河北蔚县、三河和烟台等地的染色窗花以及陕西合阳的纸塑窗花等。蔚县窗花产生于清代晚期,是一个以男性艺人为创作主体的地方剪纸艺术。由于蔚县及其周围区域流行晋剧、梆子和秧歌戏,有力促进了戏曲题材剪纸的发展。俗话说“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到清末民国时期,仅著名艺人王老赏一人所掌握的题材就多达200多种。这种彩色染绘的戏曲人物剪纸通常4张为一套,称为一回,也有8张、12张为一套的,有更为丰富的故事情节。在阳光照耀下,这些彩色戏人在窗格上粉墨登场,成为连台的戏曲演出,令人百看不厌。

  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上元节。是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在如婵娟的月光下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相传中国自唐代即有上元观灯的习俗,到了宋代形制更加完备,已有纱灯、珠子灯、羊皮灯和走马灯等种类,而且出现了大型花灯汇聚结彩如山的记载。此后,元宵之夜万人空巷,男女老少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赏花灯,成为上元节的保留节目。

  元宵花灯通常可分为三种,一种可视为儿童玩具,如兔子灯、羊灯、狮子灯和滚灯等;一种为宫灯,即宫廷和王府大院悬挂或展示的精美花灯;另一种是商铺展示的彩绘人物故事灯彩。北京花灯,尤以后一种最具特色。作为明清两代帝都,北京可谓八方辐辏,万商云集。为了商业竞争和展示实力,元宵花灯成为众多商铺尤其是点心铺的招牌手段。因此,不少商家不惜花重金聘请优秀的画家绘稿,由此促进了北京灯画的发展。

  这类花灯均为方形,四面糊裱绢纱,其上画满群众喜闻乐见的演义故事。元夕之夜,百姓围聚灯下,驻足观看,每每流连忘返。元宵之后,花灯被精心收起保存,以待来年再展。若有破损会请画师重绘,以确保灯画新颖亮丽。

  除了上述四种代表,春节期间的民间美术还有财神、挂签、爆竹、烟花等,种类非常丰富。这些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物质生活和精神财富的结晶,深刻反映了农耕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与民俗观念。

  (作者为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副研究馆员)

[ 责编:谭朋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