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来源:云南日报2021-02-20 10: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读长篇小说《大地》

  作者:陈 亚

  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精品图书《大地》(杨遥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11月第一版)是一部讲述扶贫故事的长篇小说,也是我从业以来第一部熬夜一口气读完的作品,读完以后我呆坐了许久,书里的各种片段不断在我脑海里上演甚至拉出了我很多儿时的回忆。

  《大地》的主人公——安欣,是一位与我年纪相仿的年轻母亲,30岁出头,来自省文化馆,性格散淡;艺术系毕业的美女,热爱吟诗临帖;几乎没有什么基层工作经验,还是一个处于社会资源边缘化的人。这样的人,偏偏赶上了国家着力抓扶贫的时代使命,各种机缘巧合让她不得不接受这一时代的考验。大众眼里的柔弱女子如何开展扶贫工作成了读者最揪心的事,故事也紧扣这一悬念缓缓展开。

  安欣来到的孤城是一个贫困到让人无法想象的村落,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甚至会觉得这就是为了小说效果虚构的。但对于我来说这一切都历历在目,孤城仿佛就是小时候外婆家的一个缩影,所有的一切我都和女主人公感同身受。

  在无忧无虑的童年里,小时候去外婆家是那时候我认为我们家最艰难的一件事。我大概三四岁,每次出门前妈妈要提前一晚做包子和各种干粮,第二天早早地起来就要出发,一开始妈妈用各种方法哄骗逗我走,基本一到山路我走不了一会儿就得妈妈背着我,路长得像是没有尽头,我在妈妈背上睡了又醒,醒了走,走了又睡,每次醒来以为到了都还没有到,又失望地接着赶路……再后来我上了小学,家里条件好了许多,有了一辆农用汽车和吉普小汽车,小舅也大学毕业到了省城工作,每年春节小舅回家过年爸爸都会开着家里的农用车送他们,现在我才明白只有底盘高的农用车才能走那样的山路。一路要翻越好几座大山、经过几处村落,山路路面十分狭窄且难走,每隔几米就有大小不一的水坑、泥塘、石缝等崴槽,千万不能为了新鲜空气开车窗,两边的灌木随时把车门刮得“哗哗”直响。进入盘山公路车绕着山体往上盘,山势渐陡,你一定要十分警醒,因为视线距离十分有限,要随时准备转弯,道路那么狭窄,感觉路都有点不够车辆通过。伴随着树枝的声响和车子的颠簸,我的身体一直在晃荡中,隔着玻璃看感觉自己随时要和车一起掉下去,根本不敢直视。途中还会经过几个村落,进村后一座座墙面剥落的红色土坯房,紧紧地“包围”着我们,七弯八拐出村以后,我们全体下车,爸爸把油门轰到最大再爬一个长十几米四十五度角的大坡,才能到外婆家。其实总共也就二十几里路,但前后得颠簸快两个小时,遇到下雨天爸爸他们还要下车推车,一路捡树枝垫好几处大坑大洼才能前进,去完外婆家回来修车的经历更是数也数不清。

  在小说中,主人公安欣到任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人畜饮水问题。这与我外婆家又颇为相似,与孤城一样,外婆家的饮用水也是来自一个大池子,孤城好歹还是个水泥的,外婆家的直接是挖了土的一个大泥坑,用来收集雨水和雪水供人们生产生活所需。一走近一股刺鼻的腥臭味扑鼻而来,水面十分浑浊,上面还漂浮着些羊粪、草棍、密密麻麻的绿色小漂浮植物和几只鸭子,仔细地看还能发现沿着大池子有几处用打磨的石头垒成的台阶,有人站在上面舀水,随着水的浮动人也一晃一晃的,我都不敢往上面站。清晨还能看见村民用簸箕打捞那些绿色的漂浮物去喂猪,水挑回来以后外婆会在桶里放一块石灰,说是用来沉淀水里的脏东西。小时候也不明白这些所以能喝下去,现在回想起来还会阵阵犯恶心,所以我太能理解为啥安欣使尽浑身解数也要解决孤城的吃水问题,吃水问题解决不了传播“布病”,因为“布病”村里的人无力干活,没有劳动能力脱贫就不可能实现,“孤城太需要一口井了,没有井,啥也干不成。”外婆家也一样。《大地》里像这样我熟悉的场景有很多,比如:睡觉的时候半夜被老鼠的声音吵醒,听着它们肆无忌惮地在屋里跑来跑去,擂墙壁、捣床、出声大喝都不管用,外婆家那里连电都没有,平日天黑就睡,我们去了就点上煤油灯聊会儿天;像楚知木家一样孩子没衣服穿只能躺在床上的孩子很常见;很多小孩没吃过零食,我带去的“大白兔”奶糖更是连见都没见过……

  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我是一名扶贫干部,该怎么做?一边读,一边想。结合安欣的扶贫经验,我发现,现在我们村那边的扶贫方式大多是给贫困户送去猪仔、鸡仔、农作物种子等传统方式,很多没养多久就死了,甚至是被贫困户杀了吃了,扶贫效果甚微。为贫困户修建的住宅区被当地人称为“懒人村”,这里的人根本不想劳动,更有甚者利用每次上面检查驻村干部工作的机会,威胁驻村干部给他们送米送油……长篇小说《大地》通过主人公安欣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扶贫工作最重要的是激发内生动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外力帮扶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自身不努力、不奋斗,即使外力帮扶再大也是枉然。安欣给我们的经验、启示很多。安欣在意村里人的每一件小事,陪村里最不起眼的光棍过生日,给楚知木找家人、找户口,给楚知木这样做东西村里人都不敢吃的人成立食品项目,给刘蛆宝改名字等等,就是这些活生生的细节给人心注入了最强大的力量,给了他们从未感受过的尊重,让他们找回自尊,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等等这些,安欣扔掉了平日“清高”的身段,不断地与同学朋友相聚,说一些“违心”的话,为的是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争取扶贫项目和资金!

  孤身来驻村,住的地方居然还是高低床,夜里老鼠吵得根本睡不着;村干部王金贵拿着学校和女老师宿舍的一大串钥匙可以随意打开大门,连在水桶里洗个澡都担惊受怕;村里没人配合自己的工作,开个会过了约定时间3小时一个人都没来;村干部只把自己当摆设,甚至还为了自身的小利益,处处阻挠自己开展工作……种种不如意都让刚就任的安欣崩溃难忍,哭着给领导打电话准备离开。对家庭、儿女的关心少了,丈夫也对自己不冷不热。为村里贫困户过生日,却忽略了女儿的生日;刚驻村回家子女抱着不撒手生怕妈妈离开,自己内心无比酸楚;周末无法回家陪家人,在村里给光棍过生日,导致丈夫儿女误解和生气,等等,《大地》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鲜活、真实的安欣。我常常掩卷沉思:如果我是安欣,我能做到吗?我又会怎么做?

  作家杨遥将安欣植根于“大地”之上,让安欣活到了广大村民的心里,安欣返城时村民自发相送的场景令我大恸:挥毫为村民写对联的安欣;为修水池不惜与上级领导据理力争的安欣;不断往返于大凉山与中原大地,为楚知木的户口奔忙的安欣;看着丈夫忧怨的目光自觉愧疚的安欣;看着儿女嬉戏玩耍满心幸福的安欣……这就是《大地》给我们的灵魂和生命所注入的强大能量!大地既是母亲又是希望,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安欣!感谢《大地》,让我从安欣身上看到了使命和力量,看到了“孤城”的巨变,也仿佛看到了外婆家那个小村庄美好的明天。读完《大地》,我发现我离安欣很近很近,又离安欣很远很远。(陈 亚)

[ 责编:张义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