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走近何香凝:流水高山写新图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走近何香凝:流水高山写新图

来源:北京日报2021-02-24 11: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戴华刚

  祖籍广东、生于香港的何香凝(1878年—1972年),是中国近现代集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女性。她晚年定居北京,与北京画坛多位艺术家的合作画可视为近代中国美术史上一个别样“雅集”。

《和平颂》

《长征会师图》

  正在北京画院展出的“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围绕两大主题以画叙事:何香凝革命人生及其艺术;何香凝与北京画坛之互动。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的她,常借对松、梅、狮、虎和山川的描绘,抒情明志,为新中国美术史留下一份特殊而珍贵的记忆。

  20世纪初,何香凝与丈夫廖仲恺东渡日本求学,寻求新知。她于1908年入读东京女子美术学校的高等科学习绘画。翻开中国近代美术史的篇章,不难看出:1905年至1937年,留学日本的中国艺术青年甚众,知名者包括何香凝、高剑父、陈树人、关良、丰子恺、张大千、陈之佛、黎雄才、傅抱石等,他们对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和新中国美术建设贡献颇巨。

  何香凝在水墨画中将日本画法和西洋画风融会贯通,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探求。1910年,作《虎》图,款题“克强先生正”(即辛亥革命先驱黄兴)。画面将猛虎安排于右下方草丛中,以伏虎月夜怒吼之状寓意革命的蓄势待发。1914年《狮》是该时期的代表作,狮子卧于山岗现雄霸之姿,傲然回首,俨然“国魂”的化身。1929年5月,柳亚子为狮图题款:“国魂招得睡狮醒,绝技金闺妙铸形。”醒狮在当时是革命群体的图像符号,被视为救亡图存的重要象征,宛如一面旗帜、一道精神符号。虎啸狮吼成为20世纪初艺术家竞相表现的对象。何香凝所画狮虎,与同时代高剑父、徐悲鸿等所绘同类题材相比,更添一份家国情怀中的女性意志觉醒。

  除了山水画和狮虎图,她还喜画岁寒三友,尤善寒梅,喜寒梅之傲雪不低头。1928年,何香凝、经亨颐、陈树人合作《松·竹·梅》,是其早期绘制岁寒花卉的代表作,颇具文人画风。其笔触虽不似经亨颐、陈树人用笔舒缓而呈平淡之美,然亦拓展了其他岁寒植物的绘制方式与风格特征,由此形成了何香凝独具一格的画梅技法,直到晚年仍不失趣味,愈发炉火纯青。

  后在侨居法国的岁月里,她和当地华裔文艺圈往来、唱和,1930年与刘海粟合作《三友图》,题款写着“十九年春,何香凝刘海粟合作于巴里(巴黎)”,画面呈现的仍是文人画风格。绘于1931年的皇皇巨制《松》,高近4米,一棵巨松横贯六条屏,气势磅礴。画上题款为柳亚子先生亲笔,也是目前所知的最长题款,堪称史诗。它叙述了自1911年辛亥革命到1931年20年间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对中国革命、国家民族所作贡献,包括廖仲恺遇刺事件、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旅居德国的何香凝旋即回国,奔走呼吁抗日救亡运动,将自己的画作和珍藏的书画进行义卖,组织“救济国难书画展”。期间还与柳亚子、经亨颐、陈树人等组成“寒之友社”,吟诗作画,抒写胸中积愤。其1934年绘制的《为谁来补破山河》,挚友柳亚子赋诗画上:“为谁来补破山河,腕底烟云未等闲。收拾雄心归淡泊,时时曳杖款荆关。”这一信念贯穿何香凝书画创作始终,无论云卷云舒,始终紧握画笔,胸中烟云激荡,一生未曾等闲。

  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应邀同众多滞留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北上,参与新中国建设。政务之余,何香凝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国画创作,勤奋临摹古代绘画,并与京津画坛的来访画家创作了大量合作画。她常对儿女晚辈表达此时状态:“我生平作画,这是最愉快的时刻。”

  何香凝这一时期的绘画创作,借对松、梅、狮、虎和山川的描绘,颂扬新社会、新生活。而众多国家领导人与艺术家的补笔、题词,又扩大和提升了其画作的深度和高度,如陈毅题诗称何香凝“绘画如其人”“画高寿亦高”,是对其人品和画品的高度概括与赞誉。

  她与众多文化名人唱和、互动频繁,往来好友有赵朴初、徐悲鸿、叶恭绰、汪慎生、胡佩衡、张伯驹夫妇等,里面自有诸多趣事。由齐白石、何香凝领衔,十余位著名画家合作的《和平颂》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由中国美协出面组织的一次全国最高水准画家的高水平创作。创作者们在中国美协旧址(北京帅府园)搭建画室,展开绘制工作,历时半个月,于当年5月完成,可谓神速。集体创作非常讲究配合默契,一旦细节处理不好,整幅作品将会平庸无奇甚至废掉。这幅巨作由齐白石开笔画石头,何香凝画松,陈半丁画紫藤,于非闇、李瑞龄、张其翼三人画和平鸽,汪慎生画菊花,马晋画竹,徐燕荪画兰花,杨敏画桃花、梅花,王雪涛画牡丹,吴一舸画蝴蝶兰、溪水,最年轻的田世光画玉兰。画面右上角由郭沫若题名:“和平颂。一九五五年六月郭沫若题”,再由陈半丁题跋。

  鲜艳的色彩、繁盛的鲜花、苍劲的松树铺陈于画面,热烈浓艳的画风与时代气息及和平精神相协调。人民日报称《和平颂》是“中国人民的优秀的艺术家向大会献上了中国人民真诚的礼物。”由于画作在世界和平大会上的巨大影响力,世界和平理事会将1955年度的国际和平奖颁发给齐白石先生。

  从《和平颂》的创作可见,此时的何香凝及一批艺术家的合作绘画不再以“寒之友社”般的文人交流切磋为目的,而是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集体创作,如傅抱石与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迎宾厅共同创作《江山如此多娇》亦属此列。

  花鸟画作为应和世俗审美心理的理想题材,是合作画家之间应酬唱和的最佳选择。20世纪60年代,何香凝的花卉画倾向于吉祥意味、富丽华贵的牡丹、芍药等花卉,表现对美好生活的热烈情怀,又以菊花、丹枫等花卉表达田园诗意的野趣。与陈半丁、胡佩衡、汪慎生等合作的《大地之春》,当属何香凝晚年佳作。(戴华刚)

[ 责编:张义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