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古画中的元宵节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02-26 14:2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陈彧之

  按照中国古代历法,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明代才子唐寅也就是唐伯虎,曾有诗道:“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元宵节不能没有灯,在没有电的时代,寻常日子,人们入夜之后便休息了,唯有在元宵节,彩灯将夜晚照亮,人们相聚在一起,尽享这难得的时光。古人对于元宵节的热爱,不仅表现在难以计数的元宵诗歌中,也表现在传世的画作中,尤其元宵画作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人过元宵的场面,领略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画中的元宵节

图①:明代民间画师所绘《上元灯彩图》(局部)

这幅长卷描绘了明代中晚期南京三山街一带上元灯市的热闹景象。

这部分展示的是舞龙灯的场景,旁边的摊位、店铺正在贩卖商品。

古画中的元宵节

图②:清代王素的《闹元宵图》,几位小童在放爆竹、玩游戏。

古画中的元宵节

图③:南宋李嵩的《观灯图》,画面背景是三盏用灯棚悬挂的大灯,居中的一盏三灯相连。

古画中的元宵节

图④:清代宫廷画师所绘《雍正十二月令图》之《正月观灯》,

画面上半部分有许多人聚集在桥上,这是元宵“走百病”的风俗。

  人声鼎沸闹元宵

  元宵节是一个热闹的节日,要一睹元宵节的人声鼎沸,非到繁华都市不可。

  有道是“金陵自古繁华”,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南京为首都,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仍然维持陪都地位,终明之世,这座地位特殊的大都市,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一卷《南都繁会景物图》已摹写出明朝南京城市井的繁华。

  长卷是表现市井风情最合适的方式,一是它的体量大,能容纳市井中的各色人物、各种事件,二是伴随着展卷这一动作,我们仿佛行走在市井中,观看街道的风景,聆听街道的声音,市井只有深入其中方能得其真味。

  四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能通过一卷266厘米的长卷《上元灯彩图》看见明朝南京市民过元宵的场景。据专家研究,《上元灯彩图》描绘的是明朝万历至天启时期(1573年—1627年),南京城秦淮河往北过三山街的内桥一带的场景。三山街一带是明朝南京城的一处商业中心,这里距今日喧嚣的夫子庙很近,三山街在那时是书店聚集之地,文人墨客流连于此。

  《上元灯彩图》的作者不详,应是一位民间画师,当时雅好艺术的富商,向民间画师定制类似的风俗长卷是很普遍的。民间画师熟悉市井生活,他下笔必是有依据的,而非只靠想象,由此这幅画卷又有了史料的价值了。

  《上元灯彩图》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人真多啊。画卷起首的三孔桥上挤满了人,还有不少人等着过桥逛灯市,桥上有一颗硕大的灯球,外用竹篾框住,灯球似乎可由行人推着走,这无疑更增添了灯市的热闹。

  这幅长卷的中心是一座青绿色的山,这便是灯中翘楚“鳌山巨灯”,山上装饰各色戏剧人物,围观的民众摩肩接踵,在画面上只能露出脸来,他们凑近观看山上有没有自己熟悉的戏剧人物。《上元灯彩图》中还出现了耍龙灯的场景,至于提在手上的灯、用灯棚悬挂的灯,可谓各式各样。江南地区聚集了一批制作灯彩的能工巧匠,但只有很少人能留下自己的名字,明朝的赵士元是其中的一位,在张岱的笔记中,他盛赞赵士元制作的灯“皆属鬼工,决非人力”,只要灯会中有赵士元制作的灯,便可称为盛事。

  《上元灯彩图》不仅描绘了观灯场景,还描绘了民众消费与娱乐的场景。只见人们围成一个又一个圈,圈中艺人杂耍正酣,引得大家纷纷叫好。《上元灯彩图》描绘的人物有千人之多,元宵灯会吸引了如此多的人流,当然也是做生意的好场合。许多店家直接将货物搬到了街道上售卖,而店铺二楼也坐满了人,他们临窗俯瞰着街面的热闹景象。

  我们来看看鳌山巨灯背后的几个摊位:有卖字画的,横幅、竖轴应有尽有,几位顾客聚在一起对字画品头论足,店家展开一幅画请顾客观赏;有卖屏风的,有不能折叠的座屏,也有能折叠的折屏,屏风上绘有山水花鸟,放眼整幅画,卖屏风的摊位不止一家;卖屏风的店家,似乎还卖瓷器,一张桌子上放着好几摞瓷碗,店伙计又抱出一摞打算补货。此外,还有卖架子床、罗汉床等家具的,卖花鸟虫鱼的,前面提到过三山街一带是书店聚集之地,自然也少不了卖书的,用蓝色盒子装好的书码在地上,顾客蹲在一旁拣选。中晚明时期,正是市井文学兴盛的时期,章回小说道尽世间故事。

  在远离市井的乡村人家,元宵虽不及市井热闹,却有一份难得的田园诗意。清朝画家王素有一幅《闹元宵图》,没有密集的人流,没有华丽的灯彩,几位小童在自家庭院中玩游戏、放爆竹,屋后一棵树已经抽芽,盎然的春意即将写满枝头。

  市井乡间,大江南北,传统节日将我们凝聚在一起。人类学家认为,节日赋予时间文化上的意义,让日历上普通的一天不再普通,节日提供了一个重温传统的场合,正是因为我们都共享这一传统,因此成为一个共同体,并将这一传统延续下去、发展下去,长长久久,和和美美。

  彩灯高挂比星灿

  提到宋代画作,许多读者首先想到的是《清明上河图》,这幅不朽名作属于风俗画。宋代的风俗画相当发达,画家以笔墨摹写出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传为南宋画家李嵩所绘的《观灯图》,展示了元宵节仕女赏灯奏乐的场景。

  李嵩是供职于宫廷画院的画家,画人物、画建筑、画山水、画花鸟样样在行,可谓全才。这幅《观灯图》居于画面中央的是四位穿着典雅的仕女,左边三位正在弹奏乐器,站立者正奏檀板,两位坐着的仕女一位吹箫、一位弹琵琶。尤可注意的是琵琶演奏的方式,画中展现的是横奏而不是竖奏,其实横奏更古老,今天只在泉州南音中得见这种演奏方式。右边的仕女正在逗孩子,她身后还有两个小童,手上各提一盏灯,其中一盏做成兔子的样子,颇有童趣。旁边的方桌上,摆着酒壶、碗碟,还有一盏走马灯。走马灯是一种别具匠心的灯,点燃后,灯罩上的图案会周而复始地旋转。走马灯据说在唐代就已出现了,宋人的笔记中也提到过不止一次,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追忆临安元宵灯品时,提到“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说的便是走马灯。

  李嵩《观灯图》中最隆重的灯,是四位仕女身后的三盏灯。这三盏灯很高大,因此特别搭了一个灯棚悬挂,三盏大灯上覆华盖,并且装饰飘带,居中一盏大灯三灯相连,两个大灯球下还有一盏六边形的灯,大灯球上开出许多方格或圆形作为装饰,在最上面的灯球开出的方格中,还绘制了图案,精美异常。

  四位仕女前方,有一位仕女拖着一辆小车缓缓向前,车上有头小象。古人制灯喜欢模仿各种动物,说不定这头小象也会发光,小象后两位小童亦步亦趋,又想凑前看个仔细,又怕绊倒象灯,憨态可掬。小象上还有一个人,“骑象”与“吉祥”谐音,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宋人戴复古有一首元宵灯诗说:“灯火夜深回昼日,管弦声动起春风”,颇合《观灯图》的意境。《观灯图》中灯品的多样与华丽,若非富贵人家所有,便出自宫廷。

  五百年后,在另一位宫廷画家的笔下,我们得以见到清朝雍正年间宫中过元宵的一些场景和风俗。四时流转,每个时节都有其独特的风物,月令图是表现一年十二个月风物之美的图画。清朝宫廷一位佚名画师曾作过一种《雍正十二月令图》,郎世宁临摹过这一组画,并做了一些细微的修改。《正月观灯》是《雍正十二月令图》的第一幅,地点设置在雍正钟爱的圆明园,圆明园在雍正时期得到扩建,雍正常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

  一道水面将《正月观灯》这幅画很明显地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下半部分最打眼的是一盏天灯。清宫过大年会立天灯、万寿灯,天灯其实就是悬挂在高处的照明灯,民间、宫廷皆有,只是宫廷的天灯更加华丽:一根金色雕龙纹的木柱竖立在石座中,靠近顶端处横插一梁,塑为龙形,龙口衔一盏花灯,花灯有细线与安放在地面上起到固定作用的四个小铜人相连。将视线从这盏天灯稍往左移,会发现另外一盏较简陋的天灯,一盏四面装饰花纹的花灯高挂在灯棚上,灯下童子正在嬉戏。至于悬挂在廊檐下的各式宫灯,宫廷画师不厌其烦地精心描摹,渲染出一种喜乐的气氛。

  《正月观灯》上半部分仿佛走出了宫闱,来到了市井,一座单拱桥上汇聚了不少人,这是元宵节一些地区“走百病”的风俗。有明朝张宿的诗为证:“白绫衫照月光殊,走过桥来百病无。再过前门钉触手,一行直得一年娱。”看来不光有走百病的风俗,还有摸门钉的风俗,一些老北京至今还保留这一风俗。元宵时节,寒冬已过,暖意渐浓,正是活动筋骨的好时候,有了好身体,才能驱走百病,这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也是最美好的愿望。(陈彧之)

[ 责编:张义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毛夫国:一只猿的“进化”寓言

  • 杨韵莟:仙侠古偶剧的“工业糖精”何时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