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近年古墓考古类纪录片的叙事新变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近年古墓考古类纪录片的叙事新变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3-03 16:4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黄西蒙

  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几乎占据了近年纪录片领域的半壁江山,其中古墓考古类的纪录片更是独树一帜,在国内外都有一些可圈可点的作品。从题材分类上看,考古类纪录片是历史类纪录片中的一部分,而古墓题材又是考古类纪录片中比较常见的类型。虽然这一领域在现实中看似小众,但在纪录片中却一直有较高的热度,这显然与多数观众的强烈好奇心有关,并伴随这一题材较强的悬疑色彩而具备了更高的关注度。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古墓考古类纪录片都“好看”,虽然纪录片的科教功能依然存在,但如果说教色彩过度,恐怕没法吸引今天的观众了。能把这一题材的纪录片拍得具有可看性乃至戏剧性,显然需要叙事方法上的创新。

  首先,是选择侦探式的叙事方法,虽然考古纪录片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专业性,但这本身与制造悬念、探寻谜团的叙事不矛盾。比如,意大利在2011年推出的纪录片《绝对好奇:纳芙蒂蒂木乃伊之谜》就是一个值得观察的文本。这部作品由白兰度·奎利西导演,在短短四十多分钟的内容里,比较清晰地讲述了考古学家寻找纳芙蒂蒂木乃伊的故事,在视觉与悬念上极具吸引力。

  纳芙蒂蒂本来就是古埃及历史上很有关注度的一个女性角色,与之有关的埃赫那吞、图坦卡蒙等法老,也是古埃及考古史上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而且很有话题性。因此,这部作品将叙事重点放在对纳芙蒂蒂与这几个悬念色彩很强的人物的关系的考察上,即便不了解纳芙蒂蒂的观众,也不会因为“不了解历史背景”而缺乏观看兴趣。

  再者,增加现代科技元素来增强考古类纪录片的叙事张力,这就解决了一些同题材作品老生常谈的问题。比如,关于古埃及或金字塔的纪录片很多,即便这个题材很火爆,但同题材作品供应过度之后,难免会减少观众的猎奇心理。《绝对好奇:纳芙蒂蒂木乃伊之谜》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给出一个“寻找纳芙蒂蒂DNA”的叙事悬念,而这显然与近年考古中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有关。因为找到了纳芙蒂蒂的DNA,就可以更好地确认她的身份,以及了解那段历史前后的来龙去脉。

  显然,相比了解简单的历史,今天的观众更多的兴趣在于挖掘那些历史上隐微的细节,那些被掩盖的历史真相才是大家更加关心的。只有抓住了观众的兴趣点,这一题材的纪录片才有可能被更多人喜欢。

  与之类似的操作,也出现在近年国内的古墓考古题材的纪录片中。由张力、金蓓导演的纪录片《海昏侯》于2019年上映后,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影响。这部作品对近年颇受关注的海昏侯古墓考古挖掘进行了直观的呈现,并给出不少历史深度上的思考,尤其是海昏侯刘贺在汉朝历史中的角色,也得到了比较客观的评价。与《绝对好奇:纳芙蒂蒂木乃伊之谜》类似,DNA技术的应用也是片中的一个重要线索,这成为推动叙事节奏的一个关键元素。

  如果打开更多的历史类纪录片,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启用演员来饰演历史人物,让观众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观看历史剧的快感。比如,近年国内很有影响力的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喋血长平》《激变玄武门》等作品中,都有演员的精彩表演。通过演员的表演,可以将很多观众感兴趣的细节直观地呈现出来,与纪录片的旁白形成了夹叙夹议的风格。事实上,很多较为冷门的历史题材并没有被拍成历史剧,比如2015年上映的纪录片《八王之乱》很好地弥补了这段历史在历史剧中的空白——囿于各种原因,西晋后期这段历史并没有被拍成历史剧。

  与之类似的,还有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对西夏历史的再现,虽然很多年前有一部关于西夏的历史剧《贺兰雪》,但呈现内容止步于李元昊之死,多数西夏历史并没有被叙述。通过纪录片《神秘的西夏》,观众不仅获得了有关西夏历史的基本线索,而且对西夏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由于探索古墓是进入古代历史与文化的关键渠道,不论在考古实践中,还是在荧幕呈现上,它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其实,古墓考古的话题的关注度一直不低,只是如何更好地叙事与呈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让它成为严肃古板的说教课程,又不能过度猎奇,沦为追求眼球刺激的三流片子。广大观众也十分期待能看到更多寓教于乐的优质作品,在这一点上,古墓考古类纪录片的制作者还应该担负起应有的责任。(黄西蒙)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