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只好”看《红楼梦》的阐释空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从“只好”看《红楼梦》的阐释空间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3-30 16: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评红楼”系列评论】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詹丹

  《红楼梦》言近旨远的描写艺术,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阐释空间,这里仅从“只好”一词引发的理解争议上,稍作讨论以窥豹一斑。

  我曾在一次读书会上,分析了第二十二回的一段描写,以揭示其在闲言碎语的聊天中,反映人物心灵冲突的特点。

  第二十二回写荣国府为宝钗十五岁的生日宴,请戏班子演出,贾母让宝钗点演出的剧目,接下来写道:

  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只‘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

  “‘慢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这里宝钗点“闹五台山”是一出闹戏。

从“只好”看《红楼梦》的阐释空间

  此前贾母让宝钗点戏时,宝钗点一折《西游记》这样的闹戏,正是老年的贾母所喜欢的。但宝玉向来不喜欢热闹戏,不过既然有贾母在场,为了照顾老祖宗的兴趣,点自己未必喜欢的热闹戏,也是合理的。所以当宝钗点戏后,宝玉说:“只好点这些戏”,其“只好”用词,显出一种无奈,似乎也是对宝钗的一种安慰。不过宝钗恰恰不认同宝玉这一说法。她特意声明,点这样的戏,其实就是在照顾自己的审美趣味,“只好”或者说“不得不”如此的理由,是不存在的。我们知道,对于薛宝钗这样一位恪守礼仪的贵族小姐来说,她确实能够时时照顾长辈的兴趣和要求,但她又不想让别人误以为这是在委屈自己的状态下做到的,那样就脱不了虚伪的嫌疑,所以她竭力赞赏这戏的音律之美词藻之妙,是想暗示,她是在满足自身的审美趣味中,才达成与老祖宗兴趣的一致。而她念给宝玉听的那支《寄生草》曲子,果然打动了宝玉,让宝玉在认同宝钗审美趣味的同时,也赞扬宝钗对戏曲的熟悉,这当然让在旁的黛玉醋意顿生。那么林黛玉是怎么反击的呢?虽然表面是让宝玉安静看戏,但实际上也讽刺了宝玉,一个不喜欢看热闹戏的人,自己的言行却是最不安静的。这是第一层,把宝玉置于一个自相矛盾的境地。第二层,他用两折戏名来指责宝玉,言外之意也是在跟薛宝钗暗暗较劲,因为宝玉赞扬宝钗有广博的戏曲知识,那么黛玉在即兴指责宝玉时,能很妥帖用上两折戏名,就表明自己对戏曲也非门外汉。所以在抱怨宝玉时,对宝钗也是一种旁敲侧击。诸如此类的言外之意,是需要我们读者在细细品味中,才能稍稍进入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得以理解他们内心曾经有怎样的波澜涌动。

  不过,程高本在脂评本“只好点这些戏”前,加上一个“你”,看似指向更明确,但恰恰是这一明确指向,把“只好”的含义,变得狭窄化了。

  因为当宝玉对宝钗说“只好点这些戏”时,其实还可能蕴含了另一层意思,就是说,如果让我点,尽管我不喜欢这些热闹戏,我也不得不这样点。这样,其对宝钗安慰的意味就更温馨了。毕竟,这一天是宝钗生日,戏就是为宝钗演,也是应该由她来点。结果还是不能随其心愿,这确实也需要得到一点安慰的。而一旦加上“你”,言语指向对方的同时也有着反指自己的那种特殊意味,就被弱化了。

  但是,我把“只好”解读为“只能”“只得”时,不止一位听讲者提出了异议。

  他们认为,“只好”应该断开来理解,“好”读去声,解释为“爱好”“喜欢”。还有听讲者进一步提出,如果把“只好”解释为“只喜欢”点这些热闹的戏,就表明贾宝玉实际上是对薛宝钗的不屑,指责,指责她一味地去讨好别人。因为薛宝钗一直是一个存有机心之人,她精通世故,用肯定的角度讲是她通情达理,善于考虑别人感受;从否定的角度来讲是她虚伪,不真诚坦率。还有论者认为,宝玉那时还是个孩子,似乎还不应该那么懂事,不应该懂得如何去安慰宝钗。后一种说法似乎忽视了作者对宝玉的“情种”定位,也忽视了,正是在这一年,在凤姐吃醋大闹而殃及平儿时,宝玉对平儿安慰备至,其设想之周全,连处事一向缜密的平儿都要赞他“色色想的周到”,就这一点而论,作者塑造宝玉这一形象,确实没有完全顾及宝玉年龄的现实制约,是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

  需要提出的是,把“只好”中的“好”读为去声分,确实是我之前没有想到过的。有人提出后,我进一步思考,并且把《红楼梦》前八十回相关词语梳理了一遍,发现庚辰本留存下的78回,检索到“只好”有40余处。绝大部分都作“只得”“只能”解释,如第一回的僧人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第七回写宝钗的话,“所以了,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第十六回写贾蔷笑道:“只好学习着办罢了。” 第五十回宝玉自己说的“我原不会联句,只好担待我罢。”还有第八十回的,“香菱虽未受过这气苦,既到此时,也说不得了,只好自悲自怨,各自走开” 。等等。

  偶尔也有作表示推测的“只应”解释,如第二十四回写宝玉看贾芸时,“只见这人容长脸,长挑身材,年纪只好十八九岁。”或者解释为“就该”,比如第五十五回薛蟠对柳湘莲说,“原是两家情愿,你不依,只好说,为什么哄出来打我?”值得注意的是,在《红楼梦》中,当“好”和前面的“只”必须断开理解时,“好”之后往往还有一字组成双音节词,如第二十一回写贾琏笑道:“你只好生收着罢,千万别叫他知道。”这里,“只”是修饰“好生”的,又如第四十回写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受是:“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只”是修饰“好看”的。而在小说写到“只好”的40余处中,把“只好”中间断开而又把“好”作为“喜好”“喜欢”来解释的,很难找到第二个例子。倒是有8、9处跟“只好”的“好”读去声的相近用法,如“只爱”“只喜”:第八回宝玉说,“我只爱吃冷的”,第四十回写林黛玉说自己“只喜”李商隐的一句诗“留得残荷听雨声”等。

  那么,是不是因为前八十回中,小说人物的习惯用法并没有把“只好”理解成“只喜欢”的第二个例子,宝玉说的“只好点这些戏”中的“只好”一定得解释成“只能”“只得”“不得不”了呢?那倒也未必。尽管在宝钗生日宴上,本来就是为宝钗演戏,而请宝钗点了不是宝玉喜欢的戏,宝玉来指责她,似乎不合做人的基本礼仪,这是其一;其二是,小说人物说的“只好”,绝大部分都解释为“只能”,只是说明了解释为“只能”“只得”更有可能,而不是绝对排除“好”理解为“喜欢”“爱好”的另一种可能。毕竟小说还写下不少“好”作“喜欢”解释的文字,如“如今一味好道”“好吃懒做”等,而一些听讲者提出了我从来没有想到的“只喜欢”这一解释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是拓宽了文本的解释空间,使得读者得以把不同的解释拿来比较,从而给出更为合理的解释。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认定“只好”只能解释为“只喜欢”,又把文本解释的空间变狭窄了。事实上,一本《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辅材料,就是在“只好”的“好”字下加点,让师生去思考加点字的表达效果,我个人认为,这样的题目设计可能还是欠斟酌的。因为其题目设计本身,只在“好”字下加点,已经预设了“只好”是不能合成一个词语来理解的。而在《近代汉语词典》中,收有“只好”词条,在白话小说中就有4个义项,这里摘录一些:

  1.只应,表示推测。《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那妻子姓唐,也是做皮匠的女儿,年纪只好刚二十岁。2.只能,只得,不得不:《隋炀帝艳史》第三十二回:只好今日到花下多饮几杯,以消年年渴想。3.仅可,只能够:《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八回:(孙膑)两腿无力,不能行动,只好盘足而坐。4.就该:《元朝密史》第十二卷:我若早知您这等德性,只好叫你与札木合、阿坛忽察儿一例废了来。

  这4个义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就有明显的3项,并且以解释为“只能”“只得”“不得不”用法最普遍。这样,如果要设计阅读思考题,先不预设答案,而是比较这两种解释的区别,或者把程高本添加的“你”也纳入讨论,也许是更能让人体会到《红楼梦》描写的深远意趣的。(詹丹)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项目“《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系列研究编号:20STA049”阶段性成果)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