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家庭教育剧创作要有舍有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家庭教育剧创作要有舍有得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4-23 11:2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胡 祥

  近日,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小舍得》热播。该剧以现实主义手法,聚焦小升初这一关键阶段,真切展示当下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焦虑心态,折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内卷化图景。剧中家庭聚会上孩子比拼才艺、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等“名场面”出圈,有不少观众表示这些画面太真实、太窒息,也引发了全社会对于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相比之前的《小别离》和《小欢喜》,《小舍得》将目光投向小升初这一阶段,从题材上把基础教育到高中教育补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升初实则是家长最容易焦虑的阶段,所谓“鸡娃”就是对这一阶段的部分孩子生动描述概括。天价学区房、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奥数比赛加分等等都是社会热议话题,这些在剧中都有充分展示。作为出身普通但心比天高的“鸡娃”妈妈,田雨岚对孩子颜子悠学习要求极为严格,一心希望儿子考上顶级名校翰林中学。她熟知小升初各种政策,俨然是家长群体里的意见领袖,儿子也成为她维持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重要砝码。而原本主张快乐教育的南俪、夏君山夫妇,甚至是处于社会底层的钟点工刘阿姨一家,也在现实压力下不得不走上了培养“鸡娃”的道路。从这个角度看,《小舍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对学校教育功能缺位而校外教育机构过于兴盛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展示得淋漓尽致,甚至有些黑色幽默的荒诞感,尤其是结合当下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的环境,显示出一定的批判性与预见性。

  此外,这部剧将教育题材和家庭伦理题材进行了紧密结合,试图将中产子女教育的焦虑感与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关系的变化融合起来,一方面是子女教育的重重压力,另一方面是重组家庭带来的相互攀比,这两种情感往往相互交织,形成一种双重的戏剧张力。剧中设置了一个大家长式的知识分子父亲南建龙,他在与原配妻子离婚后娶了现在的妻子蔡菊英,田雨岚和南俪这两个原本没有血缘关系且性格迥异的人成了“姐妹”。南俪原本就对“外来者”田雨岚一家心存芥蒂,再加上田雨岚随时想通过孩子来展示优越感,两人之间的竞争一直暗流涌动,直至最后彻底爆发。这种剧情设置颇具新意,透过一个特殊家庭,折射出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心态,也透视出三代人的子女教育问题。尤其是当南建龙因为将唯一一个择数机构金牌班名额给了田雨岚的儿子,让南俪心灰意冷,成人间的矛盾与孩子教育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这种题材叠加的做法虽说在当下教育题材电视剧中也属普遍,但是这部电视剧在处理上更为深入,尤其是张国立饰演的南建龙,将那种隐忍、愧疚的父亲形象演绎得生动感人,他与南俪之间由隔阂到相互理解的情感变化,也为整部剧的压抑氛围提供了一个情感的纾解出口。

  从创作上看,将家庭教育与家庭伦理两种题材结合,让两种情感相向而行,自有其优势,比如,当子女教育带来的焦虑感即将爆棚之时,家人间的相互支持、相互慰藉则给人以温暖。而从市场策略上看,这两种题材叠加交织,能收割更大范围的受众,让不同的群体各有所需,但是这种“什么都想要”的做法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处理“话题”与“主题”方面还没有走出套路。小升初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社会教育话题,想要编织戏剧冲突拍出焦虑感并非难事,但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电视艺术源于生活还应高于生活,除了对现实世界的简单复原,更应该起到引领风尚、启迪心灵的作用。面对社会普遍焦虑心态,文艺创作应该通过艺术化的提炼,将儿童教育这个时代“话题”变成引导社会正确对待焦虑的时代“主题”。剧中,作为中产阶级的米桃一家,是最有现实质感和烟火气的家庭,本可以成为剧中承载正确教育理念的艺术主体,但是编导却让米桃父母也加入了焦虑大军,实为可惜。

  其次,题材叠加有可能导致创作失焦的危险。《小舍得》最大的特色是家庭教育与家庭伦理的结合,从目前来看,剧中几场家宴最先“出圈”,主要还是因为观众从大家庭之间的人际纷争、成人间的明争暗斗中找到了共鸣,而孩子的教育问题则被淹没。看得出创作者想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于是编导采用了最简单的办法——将成年人之间的戏剧矛盾张力拉到最大,比如设置田雨岚和南俪之间复杂的关系,两人在职场上也是亦敌亦友,米桃的妈妈同时在两人家庭做清洁工……但这样的巧合实在太多,且人为痕迹较重。创作者将所有矛盾集中在成人身上,儿童面临的真正问题,包括他们在生活、学习、思想上的困境,剧中体现之处了了。其实,这是教育题材影视作品的通病,包括同期的《陪你一起长大》,都是以成人思维拍教育题材电视剧,儿童是缺位的。这样,即使戏剧冲突再夸张,矛盾再激烈,观众们看到的也只是成年人的世界。

  儿童教育题材影视作品与现实联系极为紧密,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因此,它的创作初衷应有两方面的侧重,一方面,通过展示现实社会的普遍焦虑,让成年人从中寻获到某种超越性的价值,纾解焦虑;另一方面,创作不能脱离少儿这个主体,展现儿童特有的童真童趣。如此,才能成为让家长、儿童都接受和喜欢的影视作品。

  (作者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