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程 鹃:浸润传统 对话现代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程 鹃:浸润传统 对话现代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5-09 10: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程 鹃

  最近,书店的书架上,来了一个新成员,似曾熟悉,又有些陌生。它就是《故宫里的博物学》,一套三册,分别为《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鸟谱》《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兽谱》《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海错图》。说它们熟悉,似故人来访,是因为《鸟谱》《兽谱》《海错图》都是清宫旧藏,在清代宫廷规模最大的书画目录著录——《石渠宝笈》中收录过这三套画谱的条目。说它们陌生,是因为这套书并不是照录清宫旧藏画谱,而是用现代人的思维,从“博物学”的视角,对三套画谱进行了改造。

程 鹃:浸润传统 对话现代

《故宫里的博物学》书籍封面

  这套《故宫里的博物学》以古代画谱为纲,以现代意识为核,对古老的画作进行了丰容,以更符合当代人阅读习惯的形式呈现于广大读者面前。

  以流传度最高的《海错图》为例。《海错图》曾深受雍正、乾隆两朝皇帝的喜爱。在那个信息传播迟缓的年代,《海错图》就像一个万花筒,人们得以窥见神秘海洋世界的一角。但放在当下的阅读环境中,《海错图》却是让我们知晓了两三百年前的古人对海洋的认知。那么,《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海错图》是如何做到融通古今的呢?首先,书中精选了《海错图》中的四十张原图,以四十种动物为主要内容,再从古代典籍及现代动物学科普丛书中摘选相关知识点,以讲故事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物学知识相融合,使文本呈现出现代科学精神的新面貌。再者,对“海错”进行传统的分类。文本依据《本草纲目》,将四十种海洋生物分为三类:鳞部、介部、兽部。第三,从传统溯源,寻找当代的对应物。每一种从《海错图》中选出的海洋生物,都配上了一致或相似的对应动物的图片,并标注了它们的中文名称、拉丁名,以及主要习性等。这些拍摄于自然环境中的真实动物图片,无疑为颇具浪漫色彩的《海错图》增添了严谨性。

  《鸟谱》《兽谱》大致也沿袭了这种模式。《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鸟谱》的分类沿用了鸟类学家郑光美先生的分类。有趣的是,《故宫里的博物学·清宫兽谱》的分类为神兽、普通兽和异国兽。“神兽”是神话里的兽,怎样在现实中找实体的对应物呢?故宫博物院里有雕塑,麒麟、獬豸都能在故宫里找到。而异国兽里的狻猊,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狮子。故宫里有铜狮子的雕塑,另外,我们也能在动物园里寻得它们的踪迹。

  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源于《山海经》,有的来自史书、方志等,还有一些出自民间传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之中有很多对动物世界的探索与描述。万物有灵,古人对大自然和生物的认知,充满了瑰丽的想象,那些存在或不存在的动物,都通过古人的笔端被记录和保留了下来。这套书正是以一个个小故事勾连古今,将古人的描述整理出来。读了这些故事,读者仿若在时光隧道中穿梭:在古代,我们和古人一块沉浸在充满奇幻色彩的神奇世界中;在现代,我们以科学的精神了解这种小动物的特性。

  《故宫里的博物学》是对传统文化深度理解之后的再创作,是科普类图书的一种新尝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传统文化生发而成的科普读物,是在传统文化普及大潮中一种珍贵的存在。“博物学”源自西方科学观念,但人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不分国界的。《海错图》《鸟谱》《兽谱》这样的宫廷珍藏典籍,被注入现代科学观念后,会更加深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创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以中华灿烂文明为荣、热爱祖国的情感。

  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播,离不开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青少年是文化的承继者,没有他们,就没有传统文化的发展,没有传统文化的未来。过去,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通常是不可撼动的经典,必须是全盘照收的。但古代典籍,受其成书年代及创作者个人视野局限的影响,其内在的逻辑系统是成人化及理性化的,并不考虑青少年对这种文本的接受程度。古人在孩童时代学习典籍,唯一的方式就是背诵。而在当代,再强迫青少年囫囵吞枣式地继承传统文化,恐怕效果并不好。青少年读者有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经验,他们的世界,虽未成熟,但却是最具有成长性的。要从他们的立场出发,以其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以现代的方式传播经典,让传统文化根植于青少年读者的心间。一本图书,如同播下一颗小小的种子,愿热爱传统文化的幼芽能借助一本本图书就此萌发,随着他们探索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大,这片稚嫩的心田终会成熟,收获丰美的明天。(程鹃)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