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房子,大志向,平均超96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小房子,大志向,平均超96岁

来源:羊城晚报2021-05-17 10: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李丽

  中国曾有这样一所大学:它只存在了短短的8年多,却诞生了172位院士、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得主……它便是在抗日战争的炮火洗礼中诞生的西南联大。

  80多年前,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建的西南联大,吸引着一群中国学子跋山涉水,徒步3500公里前往云南继续求学。他们的目标不仅是求知,更是救国。2021年5月29日,纪录电影《九零后》将正式公映,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西南联大学子将通过大银幕讲述他们读书报国的青春记忆。

  该片导演徐蓓近日在广州分享了她在拍摄时所接触到的这群特殊的“九零后”可爱又可敬的故事。

  “九零后”与“90后”的心灵共振

  这并不是徐蓓首次关注西南联大往事。早在2018年年底,她所执导的5集纪录片《西南联大》便开始在网络走红。迄今,该片豆瓣评分高达9.4分。作为同题新作,《九零后》如何超越前作?徐蓓解释,两者的切入角度并不相同,但能很好地相互补充:“《西南联大》是以5集的篇幅全方位讲述西南联大这段历史,《九零后》则通过采访西南联大的学生,从个体的角度去展现那段岁月以及联大先生们的风骨。”

  在徐蓓看来,《九零后》就像一部“主演”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青春片”。观众可以跟随镜头穿越回大半个世纪前的中国,跟着这群青年学子去听“史上最好的国文课”,陪他们一起抱着书本跑警报,看他们在炮火中读书、逃课甚至恋爱。“不管是什么年代的人,他们的十几岁二十几岁都会有共同点,那就是年轻人身上特有的那种不羁、狂狷以及青春的惶恐。”徐蓓深信,《九零后》能跟今天的“90后”甚至“00后”观众产生心灵共振,“现在的‘90后’的困惑,其实片中的‘九零后’在年轻时都曾经历过。就像我在听他们回忆时会联想起自己的大学时代,现在的大学生看他们的故事也一样不会有隔阂。”

  从大师身上学习如何度过一生

  99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100岁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100岁的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的获得者许渊冲;102岁的《呼啸山庄》译者杨苡、106岁的《让子弹飞》原著者马识途……《九零后》“演员表”之星光璀璨,或许是任何其他电影都无法企及的。这些国宝级大师的青春故事,对平凡人有什么启发?在广州分享会上,徐蓓特意选择了“我们为什么读书”这个话题:“这些人其实有一个简单的身份,他们都是读书人。我想让大家看一看他们读书之后的状态。”

  读书,不仅存在于这群西南联大学子的回忆里,也是他们终其一生在做的事。徐蓓在分享中举例,当年西南联大中文系学生、今年106岁的作家马识途日日读书写字不辍,直至去年才因身体原因正式宣布封笔。徐蓓说:“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马老曾经赠予年轻人的一句话:年轻是你们的资本,但也可能成为你们的负担,就看你们怎样生活。”

  徐蓓希望,那些对青春有着迷茫和惶恐的青年人都能看看《九零后》,“从片子里这些老人身上学习,或许迷茫就会少一些”。她说:“我希望这部纪录片能抵达每一个人的内心,让人们思考:我们的青春如何才能充满志趣和韧性,以及,我们到底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镜头后的故事】

  王希季(100岁) 西南联大物理系学生

  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我们采访王先生的时候,他96岁,但他每天还是会到他的办公室去上半天班。我们当时先拍摄了他在电脑前工作的镜头,然后我问他,能不能再拍您一个走路的镜头?他办公室前面有一条走廊,我想拍他的背影渐渐走远。当时一个他的小同事想递给他一根拐杖,但他很坚定地摇了摇头:“我不需要。”

  我一直记得,当时采访他的时候,他在镜头前非常柔和但也非常坚定地说出那句:“中兴业,须人杰。我就是想要做一个人杰。”在那句话里,你完全不会感受到任何的矫揉造作,你只能体会到两个字——力量。我想让大家记住他96岁的样子。

  许渊冲(100岁) 西南联大外文系学生

  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许先生是一位个性特别鲜明的老先生,2017年我们采访他的时候,问他最近在忙什么。他说:“我现在正抓紧翻译,每天要翻译到凌晨4点。”在那栋楼里,他家的灯光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熄灭的。我问他:“你还在追求什么?你已经得到了翻译界最高的奖章。”他说:“我要争取在100岁的时候把全本的莎士比亚翻译完。”

  第二天我去采访他的同窗好友杨振宁。我说,你的同学许渊冲正准备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杨先生说:“他是嫌其他人翻译得不够好吗?”这显然是他们同学之间才有的默契。

  2019年我在北大再次见到许先生的时候,他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老伴去世了。但有一点没有变,他依然从早到晚在翻译。

  许先生是一个特别争强好胜的人,非常纯真。我们在谈到他的很多同学的时候,他都表现得很不服气。我就问他,西南联大的学生里就没有一个让你服气的吗?他想一想说:“有,杨振宁。”

  吴大昌(103岁) 西南联大机械工程系学生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为车辆发动机专业建设作出贡献

  我见到吴先生的时候,他101岁,每天仍沿着大学的操场走三圈。他家在二楼,没有电梯,但他可以自己爬楼上下。当我走进他的卧室的时候,他一下子就能从板凳上站起来,一点都看不出是个过百岁的老人。

  我记得他的卧室非常简洁,当时桌上还摆了一本摊开的书,书名是《华为工作法》。我问他,你为什么要看这本书?他说:“我以前对华为不太了解,现在我觉得自己应该学习一下!”

  杨苡(102岁) 西南联大外文系学生

  翻译家,《呼啸山庄》译者

  杨先生是一位女性,她最近几年很红,多年前翻译的《呼啸山庄》也被很多人重新提起。我个人很喜欢她,因为她非常睿智淡定,是历经了各种风雨但依然眼睛里有光的人。我有时候会一边看着她一边想,我们都是学英语的,我能不能在80岁的时候保持她现在的状态?

  我们采访西南联大的校友时,发现他们大多居住在非常狭小的屋子里,有的甚至小到我们无法自由地展开拍摄。我的理解是,他们不是住不起,而是他们对于人生幸福的理解跟普通人不一样。杨先生家里也是这么一个状况,她住的房子还是1958年修的,两间卧室,屋子里到处都是书。她说学校曾让她搬,但她就愿意住在这儿。她每天就在那里,读书、看报、写日记,以及跟朋友交谈。

  我们去杨先生家里采访的时候是中午,她正盘着腿在床上休息。我想拍下这个场景,但杨先生不准,因为她觉得自己在镜头前必须是正襟危坐、非常优雅的。我问她在听什么,她非常调皮地朝我笑了一下:“这是我的小快乐。”然后她把耳机递给我。我一听就激动地喊了起来,因为那首歌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电影《翠堤春晓》里的一首插曲《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它正好就是我们影片的英文名。后来我又在片子里加了一组杨先生坐着沉思的镜头,背景就是这首歌。

  潘际銮(94岁) 西南联大机械工程系

  焊接工程专家,中国焊接学科创始人之一

  我们采访潘先生的时候他90岁,但工作比很多人都要繁忙。当时我跟他约采访时间,他说明天可以,后天我就要出差了。我一听头都“大”了,问他去哪儿,他说他在南昌大学那边有一个实验室,去完南昌还要去青海,所以他要去买飞机票。他告诉我们,他现在一门心思要做的就是“大事”。我问他什么是“大事”。他说,对国家、对工程有用的就是“大事”。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