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产竖屏网络剧:影视作品新变革的典型形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国产竖屏网络剧:影视作品新变革的典型形态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5-17 15: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鹤炀

  竖屏网络剧(以下简称“竖屏剧”)自2018年出现,2019年兴起,涌现出《生活对我下手了》《翻红吧!硬核少女》《导演对我下手了》《通灵妃》等作品。此类剧集大多内容相互独立,情节简短明快,时长为1—5分钟,呈现碎片化、快节奏的特质,此外,还运用切分屏幕的方式,强调人物的塑造而弱化环境描写,并引入触觉体验,呈现出应用体验美学特质。

  竖屏剧的肖像式构图和竖直画幅放大了脸部、身体的表现幅度,扬长避短地呈现人的肢体结构,弱化环境和场景,注重内容的直观呈现,营造出强烈沉浸感、包围感和观看时的封闭性心理体验,使观众产生一对一的近距离交流错觉,为用户营造出交流、在场、沉浸的观看体验。同时,生活化的拍摄场景,爱情、奋斗等故事题材都更符合年轻受众的需求。

  快节奏、狂欢化的叙事特质

  为在短时间内营造喜剧效果和矛盾冲突,竖屏剧的叙事节奏较快,拼贴戏仿、无中心、非线性的特质,与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相吻合,契合手机用户碎片化时间分布。

  相对传统横屏长剧,竖屏剧集更具备狂欢色彩。此类剧集中的画面常被分割为两部分、多部份,拓展了一块屏幕内部所能同时呈现的人物、场景数量,最大程度开发屏幕内容可承载范围,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常规宽屏、横屏的画面构图和画幅配比。《导演对我下手了》的第二集中将一块屏幕内分割为上、下或上、中、下等多个部分同步呈现,将角色之间的对白、内心独白、不同场景和时空的内容呈现在一块屏幕上。人物以剧中的角色和现实生活中真人的身份出现,既保留横屏正反打的视听操作,又成为观众第三人称视角的代言者观看情节发展过程。切分画面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故事人物同时呈现在屏幕上,构成时空拼贴对撞的喜剧效果,更符合狂欢化、快节奏、碎片式竖屏剧集的娱乐特质。

  并且,剧中字幕也参与到叙事中。字幕颜色、大小、字体和风格等成为人物内心活动、性格的外化,字幕不仅达意,而且传情,塑造典型性格。剧中对白、独白通常以娱乐化、漫画式版式呈现,与剧集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例如,《我的二货男友》《翻滚吧,硬核少女》在表现主角玛丽苏式的少女心时,通常采用粉色、圆形等偏向萌系的字幕设计;表现女性强势、悲伤心情等状态时采用的是灰色、黑色、蓝色等冷色调的字幕设计;表现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时,字幕往往采取对比强烈的版式和风格。字幕在微观上符合人物性格,宏观上契合剧集的娱乐效果。

  技术革新带来体验式美学

  技术变革使竖屏剧带有手持的、互动的应用体验美学特质。手机“feed流”上滑换集、单手持机、竖向观看的技术特点,让观众在观看时有操纵感和流畅感,操控体验本身变成一种审美过程。每次的操作仅需单手即可完成,相对便捷省,并在一次次的习惯性滑动和叙事连续中形成持续观看的惯性心理。

  越来越多的竖屏剧集产生符合手机本身的独特审美方式,也凸显出以人为本的便利性与社交性。便利的分享选项、更低的参与门槛、融媒体多平台观看窗口、即时弹幕评论等,使竖屏剧相较于传统横屏视频更具社交属性。竖屏能够随时随地观看,并且单手握持中更具随意感,相对于长剧来说,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戏剧的心理间离和第四堵墙。

  而作为新型剧集模式,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未来进行持续、积极的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应当意识到,提升内容质量,深化立意的深度,突破浅表化的类型特征,短小隽永的精品化内容是其核心竞争力和追求的文化品格。

  影视作品只有故事精彩、立意深刻才能引发观众深度共情,保证观众的延留度。中国电视剧诞生之初的电视小品、电视短剧都在15分钟以下,表现日常生活中平凡而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取材广泛、构思精巧,短小隽永、言简意赅、情节凝练,耐人寻味。针对作品品质低劣的现象,竖屏网络剧集可借鉴电视短剧、小品的经验,向思想性、批判性靠近。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伴随着技术革新,无论是从摄制端、供给侧、播出端,还是用户角度来看,整个传媒生态处于融合、协商和交互的状态中。传受间关系和身份动态变换。影视作品在视听、叙事、审美以及社会文化等角度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革,竖屏网络剧集是典型形态之一。无论是昙花一现,还是长久潮流,竖屏剧集都应不断革新、突破常规,在技术逻辑驱动下为传媒生态系统注入一剂强心针,成为下一次的创新风口。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