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写作与阅读:张炜的两个关键词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写作与阅读:张炜的两个关键词

来源:文汇报2021-06-05 09: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潘凯雄(知名文艺评论家)

  初识张炜还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中篇小说《秋天的愤怒》面世后不久,在往后的这40余年时间中,称其为“著作等身”一点也不为过,仅是那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就长达十卷皇皇450万字。张炜的创作不仅高产而且优质,不仅优质而且所涉领域还甚宽:早些年基本都是专注于小说,短篇、中篇、长篇齐上阵,而愈往后便愈是“横冲直撞”地游走于散文、随笔、诗歌、传记、儿童文学……各个领地。在这个意义上,将张炜人生的关键词定义为“写作”绝对恰如其分。然而,最近我拜读了他的新作《文学:八个关键词》,便深感在他人生的关键词上,还应该理直气壮地再加上两个字,那就是“阅读”。

  《文学:八个关键词》是张炜2019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大师课”上的讲课整理稿,在这为时一个月的授课中,他依次选取了“童年” “动物” “荒野” “海洋” “流浪” “地域” “恐惧”和“困境”这八个关键词和学生进行交流。依我的理解,这八个关键词不仅是张炜个人创作中的八个重要元素,也同样是中外文学许多经典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八个支点。张炜如何理解这八个关键词在创作中的具体呈现姑且先按下不表,我只是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见识他在讲述这八个关键词时“引经据典”之量大得十分惊人,仅在第一讲“童年”中,据粗疏地统计,所引经典作家多达50位、作品29部,其他七个关键词的状况也大抵如此。于是,我就有了在他人生关键词上再添加“阅读”二字的冲动,而且还以为这两个关键词于张炜平生而言的确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回到《文学:八个关键词》这本书上来。如果需要极为浓缩地概括一下本书的基本内容倒也不复杂。首先,由于是以作家身份给学生授课,因此张炜绕不开的一个内容便是自己40余年来的写作,于是他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与心得中,提炼出关于童年、动物等八个关键词展开阐释。其次,或许张炜还担心仅凭自己的写作经验对这八个关键词的解读还不够厚实,于是就又从自己广博的阅读中,精选出古今中外若干最伟大的作家和作品作为自己阐述的旁证,这八个关键词同样也是那些中外文学大师们的文学实践中虽未必完全雷同但也确是很难绕开的一些基本母题。这样一本新作,于张炜而言,是他自己创作与成长的心灵之道;于阅读者而言,则是为他们解读文学经典,直抵心灵深处进而引发共鸣提供了一把密钥。

  对《文学:八个关键词》的评价,重要的不是复述它的基本内容,也不是简单抽象地描述这部著述是如何从自己的创作经验入手,以一种别致的角度和敏锐的洞察,再透过温暖睿智的字里行间来烛照文学、洞见人生。而是要由此考察和分析张炜提出、分析和评说这八个关键词的基本立场和基本的价值取向。

  对文学审美的推崇与执守是张炜本次授课中十分强调的一个基本原则。以第三讲讨论 “荒野”为例,他首先廓清“荒野”与“大自然”的关系,进而明确“谈荒野的意义,是着眼于这样一个命题:与荒野建立怎样的生命关系”。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从网络时代繁复而虚幻的人工造物中有所超越,当然首先是思维的超越。从精神和心理意义上看,荒野常常会激发人类的审美崇高感,因为它没有或少有人工的创制,充满了原始的生长”。接下来,他对英国作家哈代的《还乡》《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以及勃朗特三姐妹笔下的《呼啸山庄》和《简·爱》等名作中如何处理“荒野”进行了周详的文本解析;有了这样的标杆,再反观我们当下的一些现状,张炜说:“我们当代文学中的荒野已经变成了生僻之物”。而“进入现代社会,科技的商业主义的进一步增强,它比较实体和精神的大自然样态,显得更为干燥和缺乏诗意”。“农业文明被工业文明所代替,作为一种进步引起很多写作者的欢呼雀跃”,“支持这种观念的文学理论也振振有词,动辄言说历史、道德、社会变革,并不关心语言艺术的特质,更无视文学审美的演变”。对这类现象,张炜不无忧虑地认为:“如果文学批评对语言艺术本身没有兴趣,完全忽视和背离了语言,一定会对作品的温度、质感、诗性、幽默感,包括对意境的情思疏失无察”,这种“审美力一旦丧失,无论堆积多少知识,暴发多少社会热情,都是不可弥补和挽回的”。从以上不厌其烦的引述中不难看出:审美二字在张炜心中居于何等重要的位置,当然,这不意味着他对文学社会的、历史的以及道德的功能不看重,而只是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如果离开了审美来讨论其他,则无异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

  对道德理想的坚守与张扬是张炜创作和阅读作品时始终坚持的一条红线。在《文学:八个关键词》中,张炜触及的中外文学经典名著甚多,但十分突出的一个价值取向便是看作品中所传递出的道德与理想指向如何?如果我就此下一个“简单粗暴”的判断的话,那就是对向上向善者扬,向下向恶者抑。一个典型的案例便是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的评价,张炜在这八次授课中,有三次提到了《金瓶梅》,他虽然承认《金瓶梅》有认识价值,“市井生活的鲜活逼真,细节的绵密与人物的生动”,但他更是鲜明地认为“有这样的论者,开始热情洋溢地判断其为超越《红楼梦》的‘伟大杰作’。好像正因为格调低下、趣味丑浊,才要被推到这样的位置”。“失去坐标的评判是危险和荒谬的,它表现出人的软弱、对恶俗的妥协和机会主义”。事实上“像《金瓶梅》那样肮脏的性描写”, “肯定不能在‘世界性’中立足”,作品“很颓丧,精神溃败,对文明和文化造成了不可修复的损伤,形成了一块溃疡”。其实,不仅是对《金瓶梅》,对《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存在着“江湖义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一些“很恶劣的元素”,对毕加索晚期的创作,对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等其他大家名作的评判,张炜对道德与理想的坚守都表现得毫不动摇。

  向中外文学经典有区别有差异的致敬表现出张炜面对大师时的鲜明主体性与理性。《文学:八个关键词》充分展现了张炜阅读的宽度与深度,全书到底涉猎了多少文学大师和经典名著本人没有详细统计,但肯定是在三位数之上,从古到今,从西到东皆有涉猎。仅以第一讲“童年”中先后出场者为例,中国的就有老子、孔子、孟子、杜甫、王维、韩愈、欧阳修、苏东坡、鲁迅、戴望舒、萧红、胡适、丰子恺等;外国的则更多,如马尔克斯、普鲁斯特、托尔斯泰、马克·吐温、惠特曼、福克纳、叶芝、谢默斯·希尼、汉姆生、塞万提斯、乔治·桑、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高尔基、弗洛依德、海明威、里尔克、安徒生、卡夫卡、雨果、巴尔扎克、哈代、博尔赫斯、劳伦斯、契诃夫、麦尔维尔、杰克·伦敦、狄更斯、卢梭、左拉、斯坦倍克等,看着这样一份群星灿烂的名单,脑子中相应就会出现一连串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在张炜的心目中虽皆为大师都是经典,但又明显存在着细微的差异,不是一味地膜拜,而是一种有差异有区别的致敬。能够做到这一点真的不易,面上呈现出的虽只是一种态度,但支撑在这种态度背后的则更是一种能力与品格。

  四十余年的创作实践,海量的经典阅读,汇聚在这本25万字的授课笔记中,体量不大分量不轻,这是一位思考者的脑电图,透过那不断跳动的波长与波频,我们可以明白的是张炜何以建构成那跨越时空的古船、攀登上那绵延不绝的高原;而我们无从判断的是:张炜的下一步究竟又会迈向何方?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