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翻阅百年党史 赓续红色血脉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翻阅百年党史 赓续红色血脉

来源:文艺报2021-07-01 11: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延利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华民族向来重视历史,并善于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党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庆祝建党百年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一批批优秀党史题材纪录片应运而生。

  匠心创作,在纪实光影中学习党史。在纪实影像中回望过去,在光影对比中感触今夕。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讲好讲透革命先辈的故事,有助于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纪录片被誉为“国家相册”,以真实性为本质特征,兼具开拓认知、提高审美、社会教化等多重功能,而建党百年主题纪录片,从革命历史中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提供力量源泉,在时代脉动中书写奋进征程,是助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方式。

  20集大型纪录片《人民的选择》首次从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共产党这一全新独特视角,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洪流中脱颖而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28年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用一个个感人故事、一份份真实档案、一段段珍贵影像,铿锵宣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历史真谛。

  《敢教日月换新天》则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不懈奋斗史,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程为主线,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志气、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伟业。

  在2021年清明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推出了6集纪录片《绝笔》,以“英烈绝笔”入题,带领观众重温一封封临终绝笔背后的家国故事。革命烈士的遗书、家信、入党誓词等绝笔字字千钧、行行含泪,直击人心,不仅让英烈们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跃然纸上,也打通了情感共鸣的时光隧道,让理想信念的光芒穿过历史,承载今日的逐梦征程。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倾力打造的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以山河为经、以岁月为纬,以人物为峰、以党史为鉴,横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等各个时期,全面、立体、生动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诠释了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成功密码”。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制作的人物传记片《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以人带史、以史写人,通过革命先烈真实动人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理想。

  当长视频纪录片以信息丰富、深挖细节见长时,中短视频纪录片则以短小精悍、表达凝练另辟蹊径。例如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共江苏省委联合摄制的百集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以小故事揭示大道理,撷取100个重要事件,用100集、每集8分钟时长的体量,采用历史影像、情景再现、电脑动画、彩色沙画等多样化手段讲述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党史故事。

  同样以多元化讲述手段为特色的《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以画为体,以史为魂,精心挑选出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经典作品,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在每集15分钟的体量里,采用虚拟演播室人物访谈结合故事短片、作品展示、动画示意、历史背景介绍等多种手段和元素,在提高可看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节目的信息量。

  此外,由芒果TV出品,全国妇联、新华社联合出品制作的历史文献网络纪录片《党的女儿》以百集篇幅,每集约6分钟的轻巧体量,选取建党百年间共百位优秀女党员代表,通过真实记录、情景再现和年轻化语言等表达方式,勾连起细节更为丰富、情感更为细腻、受众更为感动的百年党史。

  “纪实+”,拓展党史可视化表达边界。近年来,在跨界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纪实+”大大拓展了纪录片的边界,在新技术、新受众、新生态下,纪录片主流化、品牌化、年轻化、国际化等发展趋势日益凸显,纪录片的融合传播力、社会影响力、舆论引导力也得到明显提升,纪录片正成为年轻一代观众的心头好,而多元化、年轻化的“纪实+”表达探索,正为党史纪实影像的可视化表达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出品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特别节目《精神的力量》,以纪实为内核,通过“电视剧汇编+嘉宾宣讲+采访解读+外景拓展”等多维度呈现方式,构筑起百年党史征程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坐标”。

  此外,浙江卫视还创造性地与“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联合推出融媒体互动答题节目《世纪航程: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学习达人挑战赛》。节目采用“纪实+竞赛”的综艺形式,将新时代的鲜活故事融入党史故事中,吸引年轻用户参与,激发他们学习党史的热情。

  同样以“纪实+”为框架,以电视化、艺术化进行创新表达的主题电视节目《时间的答卷》,以具体事件、具体人物和鲜为人知的档案文物为故事载体,采用情景再现、跨时空联动的手法,以革命文物和演员的演绎为载体,“特邀讲解员”于演播室场景讲解事件的方式,生动勾勒出16位不同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鲜活群像。

  由中国视协、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卫视联合制作出品的《闪亮的坐标》,用“纪实+讲演”的组合形式,邀请嘉宾走进演播室,在对英雄人物事迹的动情讲述过程中,调动多种视听手段,营造沉浸式氛围,让一位位英雄人物,从历史深处“走”到观众面前。

  融合传播,用心打造党史“爆款”。少年强则国强。引导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更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这就要求创作者,不仅要在内容层面进行“纪实+”等年轻化表达的探索,也要创新融合传播手段,凸显纪录片的感染力、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吸引更多青年人关注和参与其中。

  例如《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推出的水墨彩绘人物手绘海报,将人物形象与时代背景、革命事迹有机结合,让人眼前一亮;而精心制作的23条短视频及宣传片,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后,也得到了广大网民的点赞评论。又如,浙江卫视组合推出的《精神的力量》和《世纪航程》,以多元搭配的节目模式和精彩内容,吸引年轻人关注。再如,《闪亮的坐标》每集只有15分钟左右,并以段落化的环节来结构节目,这就满足了短视频传播的需求,有利于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屏共振。

  除了某部具体作品的融媒体传播创新之外,值得关注的还有日播栏目的传播创新。《国家记忆》是国内第一个定位为“四史”学习教育栏目的日播纪录片栏目,栏目在融媒体传播创新上效果显著。为了让“四史”触达更多受众,《国家记忆》不仅构建立体传播矩阵,还深谙社交媒体传播之道,高燃的背景音乐、二次包装的短视频、MV延伸作品、强调热点意识等创新手段,使得节目话题屡屡出圈。此外,《国家记忆》还在传播创新上不断探索线上线下的融合,通过海报展示、短片播放的形式“现身”城市核心商圈大屏幕、地铁公交电视、站台通道等人流密集区域,拓展了纪录片传播的新局面,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将节目影响延伸至日常生活中,用实践丰富着“四史”表达。

  百年潮已起,青春起而行。从匠心创作到长短搭配,从边界拓展到融合传播,注重新视角、开掘新细节、注入新创意,为讲述党史故事的红色纪录片赋予了全新的创造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一部部可视化精品力作,在润物无声间向观众传达党史知识、传递红色精神,有效发挥出纪实影像培根铸魂的作用。(张延利)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赵 莹:人生如荒原,你我皆勇者

  • 环境式舞剧《云梦泽》:用肢体情绪重新转译屈子形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2022-10-12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