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电影《开天辟地》:建党题材影片的“红色起点”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电影《开天辟地》:建党题材影片的“红色起点”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7-02 10:0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陈丽君

  文字记载是回溯历史的重要渠道,而影视以其形象性能够给人更直观的认识。《电影社会学引论》一书在序言中这样论述影像资料的历史文化价值:“电影用绚丽多姿的色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虽然她问世不到百年,但她却使人类掌握了一种储藏视觉资料的可贵本领,让可能化为灰烬的历史形象从此可以永世不灭。”电影《开天辟地》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在建党70周年之际推出的献礼片,也是第一部具有起点性质的,反映建党史实的影片。该片以巴黎和会引发的五四运动为开端,选取了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多个场景,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等爱国志士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程。

  “开天辟地”,彰显信仰之美,引领时代潮流

  作为第一部表现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的影片,《开天辟地》以真诚、严谨的态度呈现了中国自五四运动以后的近代社会风貌,并借由伟人们的不断尝试,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尊重历史”是《开天辟地》的底色。艺术的真实源于历史的真实,因此,艺术创作必须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充分尊重历史,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为此,影片按照编年史的方式,把握历史的主流,人物事件逐一亮相,如历史的长卷,徐徐展开。也正是在这部电影中,陈独秀第一次得到完整的表现,并对其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时的地位和作用予以充分肯定,重现了“南陈北李”的恢弘历史。这一举措,恰恰是对历史真正的尊重。

  “严谨认真”是《开天辟地》的另一重底色。电影以具像化的形式反映历史,一个细节往往既可能让历史深入人心,也可能使观众对影像产生质疑。尤其涉及一些重大情节时,必须做到有史可据,方能经得住推敲。为了客观详实地还原历史,摄制组翻阅了几百万字的史料,并采访了熟悉这段历史的革命前辈,还与历史学专家、党史专家进行反复论证。譬如,为了查明李大钊为何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编剧汪天云不辞劳苦,终于从北大档案307号资料查明,李大钊因领导北京教职工请愿,抗议北洋政府不发工资而受伤,所以无法出席“一大”。正是有了这些细节的填充,才让观众在无形之中重返历史现场。

  “以人携史”,彰显人格之美,再塑青年偶像

  “在80年代同类题材的影视片创作中,一个突出的成就是实现了领袖人物和历史人物的性格化塑造。”电影《开天辟地》的编年史、全景式框架,也决定了对于人物的描写不可能像传记似的细致开掘,只能大笔勾勒,通过一些核心事件的叙述,树立起伟人的形象。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仰望伟人,似乎他们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远,这种距离感,来自于广博的时间、空间,也来自于伟人缔造的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然而,伟人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所以,影片在塑造几个主要人物时,加入了一些生活细节,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亲和,在自然而然中削弱了与普通人的距离感。

  陈独秀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十分严厉,但影片却通过一锅茶叶蛋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一次,陈独秀偷偷看望儿子,在路口买了整整一锅茶叶蛋,让老婆子送去,自己则悄悄离开。这是典型的中国父亲的形象,他们以严厉的方式塑造孩子坚毅的品格,但内心也有无法抑制的温柔。所谓父爱如山,大抵如此。尽管这一情节是虚构的,但是因符合人物性格,反而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

  片中虚构了李大钊给毛泽东雪中送炭的情景,这部分既是写实,也寓意着李大钊对毛泽东的开导。正是在这段情节中,李大钊一语点醒梦中人,成为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道路上的引路人。此外,影片还通过毛泽东与杨开慧相恋等情节,展现了伟人深沉的情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都是那个时代“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最先进也最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以手中的笔传播新思想,扛起了拯救旧中国、拯救劳苦大众的责任和道义。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百多年前,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们创造了中国共产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火种。一百多年过去了,先辈们坚毅的目光依然清晰地照亮着中华民族前行的路。今天,一个生机盎然、活力四射的中国已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持续努力奋斗的结果。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发展阶段,全国各族人民将继续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再创辉煌!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 刘 青:《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是结束,亦是开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