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诗与哲学的深度交融

来源:人民日报2021-07-11 09: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毛明超

  1759年11月10日,弗里德里希·席勒出生于涅卡河畔的德国小城马尔巴赫。那里离斯图加特不远,当时属于符腾堡公国。因为在军中服役的父亲常需调防,公国各处都留下了席勒童年的足迹。他自幼天资聪颖,口才过人,在14岁那年被符腾堡公爵卡尔·欧根相中,不由分说地把他录取进公国军校“卡尔学院”,先是学习法学,后来又改修医学。但年少的席勒却发自内心地抗拒这一桩旁人眼中的恩典。他厌恶学院内与世隔绝的生活与刻板生硬的规章,更厌恶卡尔·欧根大家长式的独断,不止一次地想象有一天能够逃离这一切。

  彼时的德国正是“狂飙突进”文学崭露头角的时候。1774年,青年歌德匿名发表了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主人公维特不愿屈从于僵化的封建礼俗,最终选择殉情。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一股新文学的风潮席卷德国。身处“卡尔学院”的席勒也深受触动,在心中悄然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他一边学习,一边偷偷创作诗歌和剧本;即便是毕业后被派往斯图加特当军医,也没有中断写作。正是在“卡尔学院”的压抑氛围中,席勒写就了他的处女作《强盗》,并于1781年匿名自费出版。这部剧讲述了贵族青年卡尔·封·莫尔被人陷害、落草为寇,却依旧胸怀惩恶扬善英雄气概的故事。当《强盗》于次年在曼海姆剧院首演时,观众如痴如醉,剧中振奋人心的台词让他们坚信,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然而席勒还需忍耐。由于他未经准假就私自离开连队前往曼海姆,卡尔·欧根公爵关了他禁闭,且禁止他再发表文学作品。席勒知道,自己不能再留在斯图加特了;创作的笔既已拾起,就无法再屈从于强力。1782年9月,他与同伴逃离了符腾堡,同时继续写作,接连完成了“共和主义悲剧”《斐耶斯科在热那亚的叛乱》以及“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在后一部剧中,席勒讲述了贵族青年费迪南与市民少女路易丝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尽管两部作品叫好不叫座,但他在其中却赋予了戏剧极高的期待:当法国的启蒙主义者们还在争论文学艺术是否会败坏社会风俗时,席勒在1784年的一场公开演讲中将戏剧奉为坚守正义的“道德机关”,舞台的效果将“比道德和法律更为深刻持久”。

  只是这座“道德机关”暂时还无法保证席勒的生计。他本想成为曼海姆剧院的常驻作家,但合同却未获延长,自费出版所欠的债务又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就在他即将走投无路的时候,一封寄自莱比锡的信让席勒重新燃起了希望。他从未见过信的作者戈特弗里德·科尔纳,但信中洋溢的真挚、认可与崇敬还是让席勒于1785年踏上了前往萨克森的旅途。家境富裕的科尔纳不仅为席勒提供了足够的经济支持,还懂得倾听、理解、欣赏席勒的每一个念头,在思想上与他产生强烈共鸣。在这里,席勒再度感受到自由的喜悦。他用一首《欢乐颂》为这段友谊立下了丰碑。日后,贝多芬将会在自己的《第九交响曲》中为这首诗谱曲,而它也将成为欧盟的盟歌被世人传唱至今。

  因为科尔纳的帮助,席勒终于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1787年,他完成了名剧《唐·卡洛斯》,这部历史剧取材于尼德兰联省脱离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而赢得独立的“八十年战争”,但却预示着日后历史的发展。在《唐·卡洛斯》付梓后第二年,巴士底狱便在法国大革命的洪流中化为瓦砾。席勒本人被授予法兰西荣誉公民的称号。一段时间之后,席勒逐渐意识到,相比起政体更迭,民众的教育与启蒙才是革命最核心的任务。在他看来,文明的进步无法通过暴力实现,而只能通过艺术和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走向自由。”

  “经审美得自由”恰恰是席勒发表于1795年的哲理名篇《审美教育书简》中的核心观点。他希望借助美育调和人身上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天性,让人们在行动中既能遵循道德规范,也不缺少情感关怀,“从心所欲不逾矩”。他想要通过“游戏”的手段实现“情”和“理”的统一,因为“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这种游戏并非孩童的嬉闹,而是在承载着人类精神美之结晶的艺术中徜徉。不仅如此,席勒更想要借助文学将古人的淳真与今人的思辨合而为一,在重塑人性的同时迎接一个诗与哲学深度交融的黄金时代。文学、人生与历史的理想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席勒另一名篇《论质朴的和多情的文学》中的主旋律。

  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席勒先是迁居耶拿,后搬至魏玛,并结识了日后的挚友约翰·沃尔夫冈·封·歌德。二人于1794年初次相识就一见如故。他们一个注重自然经验,一个强调思辨与理念,在美学观念上两相互补,却又同有一支生花妙笔,能写出动人心弦的诗篇。自1795年歌德为席勒的《季节女神》杂志撰稿,到1805年席勒溘然长逝,他们二人共同缔造了被誉为德国文学史上最高峰的“魏玛古典文学”黄金十年。时至今日,在魏玛剧院正门前的广场上,依然矗立着这一对双子星的塑像:席勒在左,歌德居右,二人共握着象征诗人荣耀的月桂花冠;席勒左手握着一卷书稿,微扬着头,目光炯炯,仿佛正眺望着他在诗中所吟诵的那必将实现的理想。

  与歌德的交往让已近不惑之年的席勒更加成熟。他褪去了些许青年时的冲劲,笔下增添了几分凝练与厚重;他开始意识到,即便是美也无法抵御时间的冲击;但若是人们诉诸内心,寻找尚未被世间喧嚣所触及的意志的领地,就会发现即便是在最大的不幸中,人依旧可以保有心灵的崇高,坦然面对各自的命运,并由此证明精神自由远在物质必然之上。

  于是,他在剧中不再试图塑造现实世界里种种不可调和的对抗,而是将目光转向历史,描绘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个体。戏剧三部曲《华伦斯坦》勾勒了试图与瑞典和谈而结束30年战争的华伦斯坦如何死于哈布斯堡王朝的阴谋;《玛利亚·斯图尔特》展现了这位苏格兰女王如何带着尊严迎接死亡;《奥尔良的童贞女》则以圣女贞德为原型,诉说了她如何在抵御异族入侵的战争中带着必胜的信念牺牲。在这些戏剧中,只有重现瑞士独立历程的《威廉·退尔》以胜利结尾:神射手退尔除掉了暴虐的总督格斯勒,而瑞士先民则在四林湖畔的吕特利草地上喊出了著名的誓言:“我们要结成一个民族,亲如兄弟,碰到任何困厄都不分离!”

  席勒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期望的。然而,他却没有能够看见德国的统一。早年的困厄与疾病已挖空了他健康的根基,不知疲倦的写作又耗尽了他的精力。1805年5月9日傍晚,时年仅46岁的席勒与世长辞。他如同一颗彗星划过德意志的天际,在短暂的一生中释放出理想主义的光彩。(毛明超)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