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郭宝昌:我不认识什么大人物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郭宝昌:我不认识什么大人物

来源:北京晚报2021-07-31 10:1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陈梦溪

  在中国影视剧和京剧圈子,郭宝昌都被喊一声“宝爷”,这个称呼含着圈里人对他人品和艺术的评价,也是对他独特身份和过往经历的总结。

  “我这辈子没结识过什么大人物,在小人物的河流中蹚来蹚去。”在近日出版的自传体散文《都是大角色》中,郭宝昌写的生命中结识的重要人物,奶奶、王师傅、猴三儿、女张飞、琴人、钱儿爷、小伙计、大哥、杜伯伯,还有大宅门里头的两位小姐雯和芹。他们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不起眼的小角色,但“宝爷”眼里,他们都是大角色。随着年龄老去,这些小人物在郭宝昌脑海中反倒越来越清晰,在他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每每想起,总能引发一声叹息。“读懂和发现小人物挺不容易的,因为他们太不起眼,没什么丰功伟绩,几乎没什么值得记载的事。”郭宝昌在书中写道,然而这世上多的都是小人物,小人物折射着时代风貌,表现出独特个性,小人物站在人生舞台上,个个都是大角色。

  郭宝昌今年81岁,60岁那年他导演的电视剧《大宅门》家喻户晓,叫好叫座,按扬名的标准,他算大器晚成。郭宝昌一生经历大起大落,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0年导演的刑侦电影《神女峰的迷雾》便受到关注,他是乞丐之子,父亲冻饿而死,儿时两次被卖,12岁进北京五中,16岁动手写《大宅门》,“文革”时曾被判无期徒刑,冤案平反后,《大宅门》手稿又因离婚等原因屡次被毁……

  “我从几十年前就想写自传了,现在都八十了,所以我挺着急的。”郭宝昌说,想做的事还很多,他还想写小说、拍新戏、导演芭蕾舞剧版《大宅门》,时间不等人,年龄不饶人,“拖了两三年,后来一做手术,估计活不了几年了,我心想不行,得赶紧弄了,再不写就没机会了。”

  2003年,郭宝昌出版《说点儿您不知道的》,采访时有一位记者挑衅地问他:您这是不是在出卖隐私?对此他的回答是:不是。“我经过太多时代,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改革开放,我经历了太长的历史时期,对各个时期都有自己切身的感受。这些是难忘的,让我激动的,让我感恩的,让我永远也不会忘怀的事,也有很多让我切齿,让我痛恨的事。”郭宝昌说,写这两本书也是件好事,“我也做过坏事,没有人不犯错,但是我敢承认。我不认为是在出卖隐私,我做了这件事情以后,心里特别踏实,我透亮了,不像过去老蒙着一层雾,我能有这种勇气,我想也不错,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个勇气。”

  在这本书里,他有两篇文章提到对不起母亲,因为自己曾经背叛过她,也有对不起朋友,因为也在某种程度上出卖了对方,他都承认了。在这次的新书发布会上,郭宝昌说,一个人能够认错,能够在亿万读者和观众面前承认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是在向所有的朋友们忏悔,他必须要把自己憋在心里不说,又一辈子难受的话说出来。

  这回,郭宝昌除了自传《都是大角色》,还一道出版了一本讲京剧的书《了不起的游戏》,书中他与学者陶庆梅合作,汇聚出对京剧几十年的体验和研究,将京剧写得生动有趣。向大众普及京剧,也是他的心愿。

  郭宝昌和老年雯小姐

  左为小时候的芹小姐

  左二为姑妈(妈妈)左三为奶奶,这是郭宝昌奶奶唯一留下来的照片

  郭宝昌出身京城一户大家族,电视剧《大宅门》有他自己的影子。直到三十多岁,他才弄明白自己的身世——小时候他跟随奶奶郭骆氏长大,1927年河北农村大灾,郭宝昌的“爷爷”郭绍臣携妻女逃难进京,女儿仅十岁左右,住在南城金鱼池一带;两年后郭绍臣去世,女儿以五百大洋,被卖到京城豪门乐家,成了给三老太太抱宠物狗的丫鬟。

  1940年,郭宝昌的“母亲”23岁,嫁给七十岁的乐四老爷为妻,虽一跃嫁入豪门,但老夫少妻,个中滋味,甘苦自知。因为婚后无子,她便用二百大洋买了乞丐之子李保常为子。李保常的父亲做工伤残后,沿街乞讨,冻饿死在珠市口大街的柳树井。因为家族规定,本家男子不得过继外姓人为后,李保常便被养在“母亲”的娘家,跟着郭骆氏生活,改名郭宝昌。郭宝昌不叫郭骆氏“外婆”而叫“奶奶”,不叫他的养母“妈”而叫“姑妈”,叫乐四老爷“姑爹”。书中《奶奶与我》一章,郭宝昌深情记录了童年与奶奶十年间相处的点滴。儿时和青年的记忆力最好,虽然童年没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桩桩件件都有趣味,回忆中的奶奶时而是“心狠手辣的昏君”,时而又是“善良、慈祥、深明大义”的,但更多是惶恐不安的形象。她对女儿很内疚,女儿嫁了个大四十岁的老男人,即便有了阔绰的生活,她也并不认为是幸福的,反而觉得女儿做了很大的牺牲。另一方面在面对姑爷时,她又表现得恭顺拘谨,尽管她是长辈,又是岳母,但阶层的鸿沟在她心中已根深蒂固,她认为自己这样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是低人一等的,而谈笑风生的四爷是有钱的上等人。这些细节,幼年的郭宝昌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让懵懂单纯的他第一次体味到生活中一些不忍揭开的真相。

  三联书店总编辑尹涛看过这篇后感慨:“宝爷采取了非常狡猾的写法,他写亲人,但是实际上他人生的自传都在里面了,这是水平很高的。《奶奶与我》把我在飞机上给感动哭了。他写着一些重复的东西,上升到了戏剧,又是他真实的人生,读到最后我有点像读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的感觉。”

  郭宝昌写的《我们房头的两位小姐》中的雯姑娘和芹姑娘,是郭宝昌养父的长房女儿。姐弟三人第一次见到彼此,是养在外头的郭宝昌回家,两位亭亭玉立的小姐与他擦肩而过,“长得实在好看,尤其是雯,可谓天生丽质,两人都穿着浅竹布的旗袍,身材修长,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我们四大房头儿里长得最漂亮的小姐”。很快姐弟间便熟识起来。雯极有艺术天赋,古琴师承于查阜西、管平湖两位大师,二胡师承姜丰之先生,此外弹得一手好钢琴,还有一副甜美的歌喉。可以想见,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美丽,求婚者可以说是踏破了门槛。然而之后发生的种种离奇悲剧,却让人感慨命运弄人。

  芹爱上了一位反对包办婚姻的进步军官。1946年,这位国民党军官随军入城,芹便与那位意中人私订终身。不过对方并没有在京停留,而是随大军南下,两人约定书信往来。芹不停寄信,都没有收到回音,直到一天她发现原来是母亲将她寄出去的信和收到的信全部藏起来。军官最后一封来信说,一年半全无回音,他已另觅他人结婚了。芹小姐登时疯了,举着刀走向母亲的卧室……她没杀了母亲,却被送进精神病院。这件事对另一位小姐雯的影响是,她决定终身不嫁。事实也是如此,直到她71岁去世,一直没有嫁人。两位小姐一位进了精神病院,一位由文静开朗变得仇恨阴郁。新中国成立后,各房各立门户,众人抛开体面争抢财产的场面深深刺激了少年郭宝昌,虽被家中奴仆称呼“宝爷”,但从此他发誓靠自己功成名就:“我深知靠祖宗吃饭是没有出息的,我视这些少爷小姐如粪土一般。”

  《大哥》一篇中,郭宝昌写他第一次见识到宅门之外的世界、普通人的生活便是因为“大哥”。一次放学后,他走进最好的朋友“大哥”家门,那是一个肮脏又破旧不堪的大杂院,“我迈过污水走进他家的堂屋,简陋得令人难以置信”。他亲眼看到一家人为一头蒜打起来,因为这是晚饭唯一的菜。他当时的惊愕难以形容。“这是怎么了?这世上还有这样活着的人?”他想。那时的他住在深宅大院,奴仆成群,还是中学生自己的藏书便有两万多册,每星期他至少看五场电影、三场戏,母亲给他每周四十块零花钱——而“大哥”一家七口人,一个月只靠父亲的四十块钱工资生活。在此之前,郭宝昌从未见过生活艰难,他与大哥出身差别巨大,思想信仰也有很大差异,两人偏偏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郭宝昌可以把“我这么多年做的好事坏事尽数地抖搂给他,这世界上我只有对他一人可以毫无保留地说出一切,他永远不会出卖我”。

  在《爱信不信》中郭宝昌写到了对母亲的愧疚。《大宅门》手稿几次创作、几次焚毁,头一次便是被母亲发现没收。一些文章中写到电视剧《大宅门》片头字幕的最后一幅衬底画着一个人跪在大宅门前请罪,说导演这是因为外扬了家丑,向宅门族中人请罪。这是郭宝昌特意授意画家丁一先生创作的,不过请罪的对象只有母亲。“在写《大宅门》剧本时,我一直是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进行创作的,因为母亲表示过,离世以后不想在人间留下任何痕迹,包括文字的、影像的,我未遵母命,此乃大不孝。”郭宝昌在书中写到自己这一跪,是给母亲跪。在书里详细陈述这段经历,也是在向母亲忏悔。

  “人老了,爱忆旧。因为谈未来、理想、前途、命运都不那么理直气壮了。”很多一辈子顺顺利利过来的人,说羡慕他这辈子没白活,可是这些稀奇古怪、光怪陆离的事,真要让谁经历一遍,却不会真的同意,宁可活得平平淡淡。郭宝昌怎么不认识大人物,不说他在影视界活跃多年,结识多少明星名人,他堂哥便曾是北京市副市长,他的中学同学中也出过市长等名人。但他偏偏不写这些,而只写小人物的悲喜人生,写得跌宕起伏,令人为这些陌生人的命运感叹落泪。

[ 责编:刘梦甜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