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歌剧《长征》七十年

来源:北京晚报2021-08-01 09: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刘守华

  1951年夏,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二十四周年,首都的文艺舞台异彩纷呈,佳作频出。8月1日,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三幕九场歌剧《长征》正式公演,该剧首次在舞台上展示伟大的长征壮举并且出现了毛泽东主席的形象,一经推出,广受赞誉。

  这部歌剧的创作阵容强大——导演:焦菊隐、刘郁民;作曲:贺绿汀、梁寒光、郑律成等;指挥:黎国荃、李德伦。毛主席由著名演员于是之扮演,英若诚、牛星丽、李翔等北京人艺话剧队的演员,也参与了演出。这部歌剧的编剧兼导演之一,是时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的李伯钊。

  七十年倏忽而过,尽管该剧的许多创作者已然故去,但歌剧《长征》不朽。李伯钊写就的创作心得,生动记录了艺术家们的心路历程,值得细细品味。

  李伯钊是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革命,曾在中央苏区工作,并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她热爱文艺,参与创办了红军历史上的第一个剧社,还创作、参演了许多歌舞节目,被誉为“赤色明星”。长征路上,她三过草地,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奔走于队伍前后,教红军指战员唱歌,鼓舞士气。她编写的《扩大红军歌》《两大主力会师歌》等,更是在红军队伍中广为流传。

  李伯钊亲历了人民军队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深刻体会到红军是“具有革命理想、自觉的革命军队”“集体的利益,就是红军一切行动的准绳”,红军队伍“有着说不出来的那么好的一种人同人的关系和可爱的作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李伯钊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她要将长征搬上舞台。她开始有意记下长征途中的一些片断,从而为创作做前期准备,至于如何创作,尚无明确的想法。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华北人民文工团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并在1950年元旦正式改建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这是一个囊括歌剧、话剧、舞蹈、管弦乐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艺术剧院,由李伯钊担任院长。此时,李伯钊突然有了明确的想法,她要用歌剧的形式,将长征搬上舞台。

  相较于话剧,歌剧的限制性更多,难度也更大,所以许多朋友都劝李伯钊写话剧,相对容易一些。可李伯钊认为,歌剧是戏剧艺术中最优美的一种形式,人民群众都喜爱,而长征本就是富有生命力的动人而伟大的史诗,适合用诗、用歌来赞颂。此外,李伯钊也忘不了那些在苏区广为流传的歌曲:《兴国山歌》《铜钱歌》《竹片歌》《砍柴歌》……特别是在红军各方面军会合后,她听到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的指战员也在唱《当兵就要当红军》《工农解放歌》等中央苏区流行的歌曲,就更希望将这些歌曲在舞台上呈现出来了。

  1950年7月,李伯钊请了三个月的创作假,着手整理资料,为创作做准备,不过究竟应该怎么写,突出长征中的哪些史实,她仍不得要领。于是,她重读毛主席咏颂长征的诗篇,希望从中找到灵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诗篇中体现出来的雄浑气势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可以作为全剧的指导思想。

  确定了贯穿全剧的主线,李伯钊又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既要歌颂长征中的英雄群体,又要强调毛主席在长征中的伟大,在舞台上展示伟人形象。考虑再三,她决定从毛主席出现的那一场写起,因为这一场的写作难度最大,关乎全剧的成败,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应该怎样表现毛主席的“用兵真如神”呢?李伯钊想起在长征路上,特别是每到斗争艰巨的紧要关头,红军指战员们常说“只要跟着毛主席,一切困难能度过,一切胜利有把握”。这句话增强了红军指战员的胜利信念,化作每个人心中高扬的胜利旗帜。

  考虑再三,李伯钊确定以指挥红军强渡大渡河来表现毛主席的“用兵真如神”。剧情是:师长、政委陪同毛主席从山洞里走出来,毛主席先向准备强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挥手致意,然后走上高坡。师长向毛主席报告河对岸的敌情以及我军的部署,表达夺取胜利的决心,毛主席听完,转过身注视十八勇士。十八勇士向毛主席庄严宣誓,毛主席用坚定的目光看着他们,说:“同志们,祝你们成功!”十八勇士再次向毛主席敬礼,毅然出发,毛主席目送他们远去,大幕徐徐落下。

  这一场,李伯钊反复修改,一共写了十七遍。为了在文本方面更加专业,李伯钊还专门去请教老舍和曹禺两位先生,她不止一次将剧本背给两位先生听,直到他们都说“成了”,李伯钊才放心。

  但由谁来扮演毛主席呢?于是之的夫人李曼宜在《我和于是之这一生》一书中,回顾了当时挑选演员的过程。于是之扮演话剧《龙须沟》里的程疯子时,留有一张冲洗模糊的剧照,那宽宽的额头,猛一看与毛主席有点形似。经各方商议,确定由于是之扮演毛主席。剧中,毛主席在台上的时间和台词都不多,扮演者要着力表现伟人的气魄,可当时于是之只有二十几岁,参加革命的时间不长,要在舞台上充分展示伟人风采,难度极大。扮演伟人,首先就要了解伟人的思想和精神,李伯钊拿来东北版的《毛泽东选集》、几张毛主席的生活照和毛主席给她丈夫杨尚昆的信件的信封,还借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毛主席讲话录音的唱片,帮助于是之全方位体会角色。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军乐队到中南海演奏时,领导特意安排于是之随行,以便近距离观察毛主席,切身感受伟人风范。回来后,于是之深有感触地说:“都说毛主席气魄大,有分量,但这是概念,我觉得他的气魄大,主要表现在他总让人感觉是在想着一件更久远的大事情。他有一双凝视远方的眼睛。”

  写长征中的英雄群体,对李伯钊来说并不难,那些红军指战员,无论是军团长、政委,还是司号员、担架员,她都非常熟悉;创作时,他们的面孔、声音、表情以及生活习惯,她都历历在目。但李伯钊也明白自己的短处,因为一直做文艺宣传工作,她对指挥作战、革命军事思想所知不多,甚至连怎么下作战命令都不知道,于是,她向身经百战的高级将领聂荣臻、萧华、陈锡联、李涛等同志请教,请他们作军事顾问。

  在创作过程中,李伯钊用更多篇幅去写红军中的英雄人物和普通战士,力图通过长征中富有历史意义的具体事件,让那些可爱可敬的人物形象树立在舞台上。因为太爱这些人物了,李伯钊甚至不受剧作法之类的束缚,不让敌人的丑相出现在舞台上,她说:“我专用来歌颂我喜爱的红色指战员的篇幅还不够呢!干吗挤篇幅去写那些面目狰狞的反动派呢?但是,我必得叫观众能看出场场有敌情,有战斗,对反动派有斗争的决心。我就这样把歌剧所有的篇幅专留给各色各样的红色长征英雄,和革命根据地的群众了。”

  这部歌剧从讨论全剧梗概、人物、结构,到完成剧本创作,李伯钊一直与于村、海啸两位同志合作。李伯钊完成初稿后,交给他们两人阅读、修改,最后再由李伯钊定稿。因为是歌剧,需要谱曲,于村和海啸的修改,使剧本结构更加紧凑,更为歌剧化,也更符合作曲者的要求。

  1951年4月21日,歌剧《长征》建组,6月17日,剧组进行了第一次彩排。为了让这部歌剧更加完善,李伯钊还请彭真、聂荣臻、萧华、刘亚楼、胡乔木、李富春等领导同志观看彩排,提出修改建议。

  8月1日,歌剧《长征》正式公演,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前来观看。演出大获成功,特别是当毛主席出现在舞台上时,台下掌声雷动。随后,该剧在青年宫剧场上演一个月,场场爆满,登记买票的观众竟有数万人。从9月起,演出地点改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一直持续到10月初,观众人数超过十万人。

  尽管歌剧《长征》广受赞誉,观众的热情度极高,但李伯钊知道,这部歌剧从剧本到演出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她在《我怎样写〈长征〉》一文的文尾写道:“谨将这不十分成熟,尚还幼稚的长征歌剧,献给我党成立的三十周年纪念和亲爱的毛主席,献给人民解放军建军二十四周年纪念。”(刘守华)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许进安:写在《百年巨匠·冯友兰》播出之际

  • 音乐剧《大钊先生》:现代审美下的英雄塑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