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觉醒年代》:探寻革命精神谱系的活水源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觉醒年代》:探寻革命精神谱系的活水源头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8-11 09: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邹绍清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引发热烈关注。《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那段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聚焦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风云人物,以鲜活、生动、立体的艺术形式再现先进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梦想,传递了极富感染力的爱国情怀,是一部弘扬伟大精神、探寻革命精神谱系活水源头的有力之作。

  探寻爱国之源,弘扬革命精神谱系的爱国精神

  五四运动既是近代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入侵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以提倡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觉醒年代》开篇以提振民族精神为灵魂,唤醒民族的精神自觉和精神独立。当面对日本迫使袁世凯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李大钊慷慨陈词:“必须唤起民众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族精神”;当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青年学生喊出了“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剧中通过历史叙事的逻辑演进和生动画面一次又一次地唤醒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抗争就是希望!精神的力量穿越时空,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探求真理、努力抗争的大文化抒写成了爱国主义的大情怀。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熔铸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硬核,成为党的革命精神谱系的活水源头。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赓续爱国精神的血脉,凝聚起党领导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迈向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探寻理想信念之源,弘扬革命精神谱系的奋斗精神

  《觉醒年代》不仅以典型艺术化的历史叙事颂扬了李大钊等共产主义者们的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和理想之美,也集中展现了一些先进青年的责任、担当、奋斗精神。李大钊说:“同学们,你们是这个时代的先锋,我希望你们以青春的力量去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去重建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辉煌”。青年学子热烈响应:“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这种崇高的理想、青春的奋斗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空久久回荡,并深深地镌刻在革命精神谱系的恢宏画卷上,熔铸成了革命精神谱系的基石。我们要从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探寻革命先烈们的坚定理想信念之源,弘扬革命精神谱系的奋斗精神,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中华民族复兴的壮丽诗篇。

  探寻创新之源,弘扬革命精神谱系的创新精神

  《觉醒年代》生动地展现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先进分子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探寻真理、开拓创新、建设新世界和传播革命思想的具体实践,描绘了一次划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熔铸了党的革命精神谱系创新的源头活水。其中,陈独秀为宣传新思想创办《青年杂志》,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传播马克思主义,胡适撰写《文学改良刍议》,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李大钊和陈独秀等探寻党的名称、党的使命、党的奋斗目标……这种追求科学、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精神至今闪耀着耀眼光芒。面向新时代,我们要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弘扬和传承这种面向未来,勇于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鼓起精气神,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教授 邹绍清)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中秋】品尝中秋之韵,更显历久弥新

  • 【网络中国节•中秋】亘古不变中秋月 清风明月照我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