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我们看古装喜剧时,到底在看什么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当我们看古装喜剧时,到底在看什么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8-19 09: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李勤余

  于正可能自己也想不到,大制造大阵仗的《玉楼春》上线之后,好评没捞着,反而惹来大量网友的无情吐槽。笑点尴尬、内容浮夸,空有华丽精致的服饰场景,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表达……有没有发现,这不光是于正拍摄电视剧的老毛病,也是相当一部分中国喜剧(轻喜剧)的共同点?难道说,古装喜剧真的很难拍?或者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转化为,古装喜剧到底该怎么拍?我们为什么爱看古装喜剧?

  中国古装喜剧当然有典范,那就是陪伴少年的我们度过无数个快乐暑假的《武林外传》。它很好玩,很幽默,也很无厘头。但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特点无法概括《武林外传》真正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如果比搞笑,它未必比得过周星驰;比制作,它未必比得过现在的国产古装剧。但我们还是爱看,原因其实和《武林外传》的段子无关,而是因为剧情里头浓到化不开的人情味。

  我们可以把《武林外传》看作古代版的《我爱我家》,当然,这个比喻未必恰当。但我们关心的确实不是“武林”里的风波和故事,而是同福客栈里面一个个鲜活角色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他们都不是完人,各自都有缺点,但有缺点才更显得可爱、真实,更像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朋友。比如郭芙蓉自封为“女侠”,但她的江湖豪情总是会惹出些笑话来;又比如吕秀才满口之乎者也,在现实生活中百无一用。尽管如此,他们的相处过程又时时能让我们感受到温度和暖心,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接地气的地方。所以,《武林外传》不会成为《老友记》,尽管它们都在讲述爱情、友情、亲情,但前者身上的特色,是后者不可能具备的。

  当我们在电视荧幕上看到“前八十回完”时,为什么无比期待续集?只因为,我们都希望这份人与人之间的珍贵情感,能够在电视剧中得到延续。如果说古装正剧有讲述历史的使命,古装悲剧有描绘美的目标,而古装喜剧理应把传统文化中的人伦温情带给观众。这是我们爱上古装喜剧的原因,但这个原因已经被遗忘了很久。

  话题与热度助力古装喜剧

  如果说《武林外传》里对互联网要素的调侃还只是对时代的回应,那么流量经济对古装喜剧的最大冲击就体现在话题、热搜的来势汹汹。换句话说,一部古装喜剧不仅要考虑好不好看,还要考虑能不能有更大的舆论影响力,博得更多眼球。

  2015年和观众见面的《太子妃升职记》,也是流量古装喜剧的标杆。但与后来者不同,它的走红也有无心插柳的成分。想当初,它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和剧集本身由于资金有限而造成的制作粗糙有着不小的关系。但观众们看着看着发现,它的故事、人设竟然意外地很有意思——一个花花公子穿越到古代,竟然成了太子妃。这里面不光有性别的转换,还有微妙的情感,多重设定不断刺激着观众的神经,个个都能成为剧迷茶余饭后的谈资。尽管也有观众认为该剧有三俗、无聊的成分,但架不住话题性的加持带来的光环太过耀眼,至少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太子妃升职记》无疑是成功的。当年《太子妃升职记》对话题的炒作还是不成熟的,但之后的剧集,已经把流量经济的把戏玩得越来越纯熟。

  《延禧攻略》就是一个最形象的例子。表面上是宫斗剧,实际上是一部详尽的职场指南。女主一步步往上走,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争宠,更是对现代职场生活的映射。可以说,观众看得很“爽”,但这种“爽感”和剧集的背景没有太大关系。当网友们为魏璎珞的聪明机智而喝彩的时候,抒发的其实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郁闷之情。

  古装喜剧拍什么、讲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不能贡献“热点”和“话题”?这已经成为不少创作者的共识。

  古装喜剧还能找回初心吗?

  《玉楼春》被很多网友认定照搬《红楼梦》的人设。但话说回来,为什么要“融梗”?要把各种梗融入到一部作品中,根本目的还是尽可能把各种能够吸引观众目光的元素集中到一起。这样一来,流量是有了,但是表达呢?

  《武林外传》获得成功之后,我们又看到了《龙门镖局》。后者的制作更精良,场景也不再局限于室内,但明显地,它并没能取得与前者一般的成功,道理就在于创作的思路走偏了。《武林外传》的精髓并不在外部的“皮”,而是内在的“核”。

  说到古装喜剧,我们还能再把时间再往前推一推,一部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该剧看上去吵吵闹闹,很有低龄化的趋势,却能感动一代观众,道理在哪里?无论是男女主之间相识相知的爱情,还是女主为了苍生而牺牲自己的情怀,实际上都有古典文化的影子。

  如今的《玉楼春》不缺资金,不缺技术,缺少了一颗和观众真诚交流的心。不难发现,它也集中了大女主的复仇、家族爱恨情仇的撕扯、甜宠霸道王爷等时下的流行元素。所以对于商业资本而言,流量与热度于古装喜剧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时下的工业流水线上,古装喜剧的产出不会停止。问题是,当观众渐渐对这样高度程式化的创作模式感到厌倦之后,还会买账吗?许许多多的“玉楼春”正在透支广大剧迷的信任度。怎样平衡商业利益和艺术品质之间的关系?也许古装喜剧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需要所有创作者认真思考。(李勤余)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