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海》:以深潜的姿态去探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深海》:以深潜的姿态去探寻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1-08-19 09:0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之薇

  由广东省话剧团出品,周振天、陈萱编剧,黄定山导演的话剧《深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之际亮相北京,当舞台上大屏呈现出的蔚蓝深海将观众深深包裹,仿佛让所有人置身于如梦如幻的海洋时,我却被故事主人公——那位独属于中国自己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半生舍弃的隐忍精神所震撼。属于核潜艇制造的那片深海,本来是距普通人千里之外的秘密海洋,但话剧《深海》却通过那个圆拱形核潜艇舱体为横坐标,以黄旭华的心路历程为纵坐标,一步步深潜,为观众细描出一位共和国无名英雄的动人样貌。

  “深海”作为一种意象

  很显然,作为军旅艺术家,导演黄定山是有英雄情结的,然而,如黄旭华这样的核潜艇制造者,却并没有往常印象中英雄的豪言壮语,而唯有埋头苦干的日常,以及隐姓埋名、抛家舍亲的默默苦干,怎么在舞台上表现这个人、这个题材?导演黄定山首先找到了“深海”这个意象。

  作为一名船舶制造者,一名核潜艇设计师,海洋对于黄旭华的意义是复杂而多面的,它是黄旭华心灵的栖息地,那里承载着他的梦想。但是,那里也是黄旭华需要攻克的战场,寄托着他的信念和使命。舞台上,导演黄定山运用多媒体手段尽情渲染海洋的神秘莫测。开场时,是借助舞台的宽幅大幕呈现出一个极其静谧的海洋,一艘巨大的核潜艇稳稳地潜入海中,正当向观众驶来时却突然火花飞溅、四分五裂,此时的海洋是一个吞噬生命又深不可测的所在。而更多的时候,海洋则宽广而平静,正如1988年黄旭华决定随核潜艇深潜实验下海之时,一排排高歌的水兵身后是浩瀚而蔚蓝的海平面。“深海”就是主创对主人公黄旭华胸怀和人格的隐喻,当海的复杂和深邃与人的心灵动荡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深海”的自然属性就被赋予了一种更深的精神内涵。

  深潜的姿态

  对于任何一部行业题材的戏剧创作者来说,难点就是怎么嫁接行业的特殊性与普通大众审美性的关系。笔者认为,其秘诀就是立足于当下时代,最终落脚点还是写人、写人类话题。而对于《深海》这部国家层面叙事的核潜艇制造题材作品,寻求国家主流价值观与艺术性的平衡,其实就在于真正深入黄旭华的内心深处,以平凡的个体来昭示那个年代英雄群像的伟大。

  深潜,即是去探寻与时代的沧桑和国家的命运深深绞缠在一起的个体灵魂,从旧时代进入新中国,毕业于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的黄旭华,无疑是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相浮沉的典型代表。在《深海》中,当年轻的黄绍强(旭华)擦干眼泪,挥别母亲,汇入敌机轰炸下中国逃难的人群时,希望国家强大的誓言就在他的心中埋下,而同时属于他一生的痛点也被种下——随着他爬上火车的那一刻起,母亲与家园将成为他一生难以抵达的远方,而唯有母亲留给他的一把银梳子成为他内心的寄托。步入新中国,作为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骨干的黄旭华可谓生逢其时,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可是,当妻子李世英沉浸在新婚喜悦之中,他们小家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此时国与家的纠缠交织,黄旭华和妻子李世英终于决定舍弃上海的优越环境,为了国家的核潜艇战略奔向远方,奔向更为偏僻的荒岛,而此种撕裂感正是表现人最佳的艺术空间。当逆境来袭,面对苏联专家的撤离、国家的需要,在那个默默无闻的战场中,黄旭华不仅需要面对事业的阻力带给他的压力,还要承受非常年代对他的不公平待遇,同时作为人,爱与舍弃的灼烧更让他承受着非人的煎熬。这一切都随着岁月化入黄旭华那如深海一般的胸怀之中,当新的时代来临,梦想可以与时代同行,投入蔚蓝深海之中的他与苍老母亲膝前的他最终化为了一体。一位科学家多面情感的表达也一步步展现了出来。

  现实与闪回的交错

  而如何将中国的核潜艇梦与核潜艇人平凡中的不平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呢?《深海》以老年黄旭华步入那艘即将退役的核潜艇为开端,细致地刻画出一个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与自己制造出的核潜艇依依惜别的深情,由此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大闪回套小闪回是全剧的结构方式。

  老年黄旭华的记忆闪回到1988年那个值得被铭记的时刻——作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亲自参与核潜艇深潜这一惊心动魄的事件,全剧通过深潜300米的紧张悬念与黄旭华充满磨砺的一生的对接,从而,让深潜所能到达的极限深度与核潜艇人人格的厚度结合。所以,当深海中舱体每下降10米的海底压力也与主人公在事业与情感面前的抉择所产生的压力紧紧联系在一起。

  该剧的双线结构是在老年黄旭华的闪回中展开叙述的,这使得《深海》在1988年的现实时空和黄旭华的记忆时空中自由切换,每下降10米的刻度标记着主人公在中国核潜艇制造业上艰难的成功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记忆向深潜的黄旭华心中涌来,与母亲挥别后半个世纪无法相见,在父亲临终前无法最后尽孝,妻子为了他的事业放弃自己所有,以及特殊年代下因为自己被打成反动权威而对妻女的不公,直至深潜实验前,他对家人的隐瞒。一个圆形的闪回,将“这一个”核潜艇科学家一生所奉献的挚爱事业与一生的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勾连起的是普通人通向共和国建设事业的牺牲精神和伟大卓越。

  《深海》是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戏剧作品,广东省话剧团为观众树立起新中国一代卓越的科学家形象,而他们的卓越是值得我们后辈铭记的。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张之薇)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毛夫国:一只猿的“进化”寓言

  • 杨韵莟:仙侠古偶剧的“工业糖精”何时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