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莫言开公众号与文学传播的新方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莫言开公众号与文学传播的新方式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8-20 19:1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黄西蒙

  最近,新开的“莫言”微信公众号引起了文学圈内不少人的关注。经过媒体的报道,这一消息也被大众所知。打开莫言的公号,可以看到,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基本都是“10万+”的阅读量,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莫言开公众号与文学传播的新方式

  不过,此事也引起了舆论场上的一些争议,主要集中在“大名鼎鼎的诺奖得主是否应该开公众号”以及“莫言是否真的能通过公众号与年轻人交流学习”。此外,由此引发的纯文学作家与民众的“对话”方式的思考,也颇为耐人寻味。

  从诺奖得主的身份上看,莫言在获奖后基本没有利用荣誉“变现”,在前些年自媒体十分流行的时候,莫言也没有跟风开公众号。因此,如今莫言“试水”通过自媒体来跟网民交流,其实不是一个新鲜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试水”来得太晚了,甚至其“商业嗅觉”还不及很多作家同行。某些苛刻地认为诺奖得主不该开公众号的声音,其实未免有些偏激,这既不合情理,也不了解文化传播的常见现象。

  虽然我们承认莫言开公众号的合理性,但其希望与年轻人交流学习的预期目标能否顺利完成,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这个交流的过程显然是需要双向互动的,不只是普通网民与读者通过阅读莫言的公众号来了解其作品与思想,莫言也可以从中获得“年轻人的想法”,对流行文化有更多了解。

  从文学史讲,莫言的文学成长与辉煌之路,其实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保持了足够的“伴生关系”。从《透明的红萝卜》蜚声文坛开始,莫言与之后国内文学主潮保持了同频节奏,并能够在文学功底上高出同代作家。如果说《红高粱》是80年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那么90年代之后的《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等作品就带有更强的长篇现实力度,这也与当时纯文学的潮流契合。虽然国内文学主潮的流变过程不为大众所了解,但通过莫言比较有时代感的书写,还是能看到其中的历史文化意味。

  这些优点赋予莫言作品魅力的同时,也构成了某种程度的遗憾。这几乎是所有50后、60后作家的特点,他们在擅长书写乡土与民间的同时,面对城市与现代性的诸多症候,缺乏天然的生命体验,在文学上的呈现数量与深度也令人遗憾。因此,像莫言这样已经享誉海内外的老作家,能够通过公众号来跟更熟悉城市现代生活的“网络新生代”交流,无疑对开拓创作思维、增加写作灵感大有裨益。

  莫言的年龄与资历在国内作家中当然算得上老前辈,但在获得诺奖的作家里算比较年轻的,还有很长的创作时间。从理论上讲,莫言创作比此前获奖作品更精彩的作品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但这需要他更好地捕捉现代性的进展与趋势,用新的时代经验反哺原来的文学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这个公众号能达到预期效果,它能引发的文学内外的正面效应,是不容小觑的,也是值得其他老作家参考与借鉴的。

  其实,老作家也好,老牌纯文学期刊也罢,跟上时代的潮流并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是相当必要的。从世俗的层面说,这是对其经典效应的维系,可以进一步传播自己的作品与思想。从文学内部的层面看,这也是打破旧的文学思维藩篱的必由之路,从而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文学发展路径。

  前不久《收获》杂志APP上线,在手机客户端上也能阅读老牌纯文学杂志,成为不少人关注的文坛大事。我们绝不能小看文学传播媒介与平台的改变,表面上看,好像只是推进了文学作品的传播力度,但长远来看,这最终也会反过来影响作家与文学编辑的“路子”。因为读者阅读方式转变,也会影响创作者的选题构思乃至写作风格。

  其中有两个很典型的变化。首先是分段的方式,在传统的标准方式里,每个自然段前面都要空两格,每段之间没有空行。但是,出于公众号阅读界面的需要,绝大多数微信上的文章都是自然段开头不空格、每段之间空一行,这种分段方式虽然是为了网络用户阅读方便,但时间长了,很多创作者也会不自觉地将其视为写作的“标准格式”,反而开头空格的格式用得越来越少了。

  再者,公众号上的文字多数简洁、清晰,排版、字体格式也相当讲究,这也会让创作者尽量避免冗长、缠绕的表达,更加照顾普通读者的感受。这些因素最终都会实现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有机互动。因此,莫言开设公众号,并非只意味着老作家的创新思维,我们还能看到文学内外的变化趋势,从文化传播学的层面上理解这些现象的深层意思。(黄西蒙)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