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古代书院蕴含的德育关切

来源:学习时报2021-08-21 10: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刘晓川

  书院产生于唐代,源出于私人治学的书斋与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经过唐末五代的发展,宋朝初期书院逐步发展成型,并在明清时期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研究相互促进的教育组织形式。中国古代书院在载道问学的同时,尤为注重德性,蕴含了明伦修德的德育关切。

  建构重“蕴德”

  作为教书化人之地,中国古代书院对自身建筑构造的要求是很高的,从选址、内部构造,到建筑装饰、景观布置,都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内涵。

  书院的选址十分讲究,除了注重自然的山水特征外,还特别强调历史文化古迹、名士遗踪等人文环境,以便“远尘俗之嚣,聆清幽之胜,踵名贤之迹,兴尚友之思”。文人的琅琅读书声、优美琴声与大自然的风声、雨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有声有色、动人心弦的美好图景。这其中所蕴含的是开展学术研究所必需的独特精神和超越情怀。

  通常来说,中国古代书院建设在体现装修质朴内涵的同时,既避免了世俗之气,也规避奢华之风。每一组院落、每一间房舍、每一方石碑,甚至每一片砖瓦,往往都蕴含着隽永的德育内涵。正所谓“道德以为之地,忠信以为之基,仁以为宅,义以为路,礼以为门,廉耻以为垣墙,《六经》以为户牖,《四子》以为阶梯。”书院中最常见的“崇德堂”“义路”等称谓,就是一种最直观的表达。

  中国古代书院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偏爱用梅兰竹菊、松柏莲荷等富有寓意的植物点缀庭院,这些植物是君子气节的代表,能够感染教化生徒的思想认识,发挥德育功能。

  课业重“修德”

  书院学习的内容除“四书”“五经”之外,大多有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朱熹的《朱子语录》、王阳明的《传习录》等书。以儒家典籍作为书院主要教材,是对生徒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儒家学说特别注重人的素质和道德修养。“四书”“五经”中蕴含着丰富的诚信修养思想。例如,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以儒家典籍作为书院的主要教材,使生徒在熟读儒家著作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诚信教育,进而养成诚实守信的君子人格。

  中国古代书院的“自修学程”尤其鲜明地体现了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如清初名儒李颙在陕西关中书院讲学时,就提出了这样的自修要求:首先是黎明即起,肃然端坐一会儿,以平定夜晚时的心气。摒除杂念,反观内心,让身心处于一片静谧清朗之中,在意念未萌动之时修养身心。其次是中午,饭后读《大学衍义补》,仔细研读琢磨,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进而培养道德。最后是晚上,静静地坐着,默默反思今天思想上端正和歪斜的地方,反思今天在言谈举止上的得失。

  严规重“树德”

  书院的院规各有侧重,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成人”,培养生徒在人格、德性、操守、修养上,处处表现出卓越性,即寻求人的内在素质的提高。朱熹所著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于此最具代表性,并因此成为后来很多书院院规的母本。朱熹在院规中写到,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请教、勤勉地思考、明确地辨别、忠实地行事。朱子所拟定的“揭示”,通篇关心的都是伦理的建设和德性的培养,是寄意于学院的学者以尽伦完德为根本追求。

  宋代名儒吕祖谦在为丽泽书院制定的院规中规定:那些对父母不孝顺、对兄弟不友好、对宗族不和睦、对朋友不真诚、言行不一致的人,都不得进书院。

  姚勉讲学于西涧书院,在其所订立的院规中,则尤重“六德”。他在院规中写到,周代所举荐使用的贤能之士,必定是有高尚品德、高洁言行的人。所谓的德,是指六德,就是有智慧、有仁爱之心、人格超拔、讲信义、遵守中庸之道、与人和洽;有了这六种德行,就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睦爱族人,联姻于亲戚,被朋友所信任。

  以身作则重“显德”

  书院特别注重发挥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书院在选聘教师时,把品德高尚作为首要的标准,其目的就是为生徒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榜样。因此,古代书院教师对生徒的道德表率作用体现在注重修身、敬业爱生等各个方面。

  教师的以身作则,即意味着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注重自身的德性培育。例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时给弟子们的印象就是非常讲究威仪容止,举凡衣食居行都是行止有度;走路稳健,坐姿端而直。闲暇时,天还没亮他就起来了,穿好礼服,然后祭拜祖先和先圣先贤,礼毕就端坐于书房。宋大儒杨简,其言行举止也深得弟子称道:没有一点瑕疵,虽在偏僻无人之处,也如同面对广大宾客一样,虽然已经耄耋之年,做事仍然谦虚敬谨,从不懈怠。

  书院的大师们不但德行学问堪称表率,而且特别关心学生的进德修业。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龙门书院主讲期间,常与诸生讲习,终日不倦。他每隔五天就要询问每位生徒的读书情况,询问他们做了什么事,并帮助他们答疑解惑。

  对于书院生徒来说,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教师是道德伦理的真实实践者,在心理上容易信服并且模仿,进而达到学生尊师重道的德育效果。据记载,钱大昕在金陵钟山书院、太仓娄东书院等都曾任教,门生有2000多人,其中功成名就者不可胜数,他们对钱大昕都钦其学行,并且都以师道尊重他。

  礼祀先贤重“敬德”

  对于中国传统书院而言,礼祀是与藏书、教学并列的三大功能之一。书院礼祀的首要功能是礼敬先贤和崇德报功。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就将历代名人的书帖以及包拯的诗文,加上按语刻于院内,以供学生观摩学习。岳麓书院则画有十哲及72贤之像。虽然各地书院所祭先贤各有不同、形式各异,但书院这种做法,既突出了尊德尚道,又体现出了对人格典范的重视。

  除此之外,书院礼祀不仅是朔望参拜,其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包含着尊师、重道、崇贤、敬学、尚诚等丰富的教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院运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书院学子,其在教学理念和学术思想等方面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刘晓川)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