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束战胜自我、走出幽谷的希望之光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一束战胜自我、走出幽谷的希望之光

来源:南方日报2021-08-22 10: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野地灵光——我住精神病院的日子》

  作者:蒋述卓

  在20世纪,关于精神心理学的探讨与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精神心理治疗正式进入现代医疗领域,为深受精神疾病困扰的特殊人群带来了希望之光。但整个社会的环境尤其是普通民众对这个领域一直是陌生的,甚至是缺乏常识的。作家李兰妮在2008年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长篇纪实文学《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详细记录了她如何与抑郁症抗争、走出自杀绝境的精神历程。此书在当时产生过轰动性的影响,一时洛阳纸贵,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还为她的书举办过专题研讨会。时隔13年,她又出版了《野地灵光——我住精神病院的日子》,这一次记录的是她以作家身份去体验生活,想方设法主动入住广州与北京两地精神病院的经历,接触、了解大量精神病患者以及在那里工作的医生、护士和护工,旨在帮助患病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和对待病因病源,走出认知误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精神疾病,为精神病患者点燃一束战胜自我走出幽谷的希望之光,为他们的康复创造良好的环境,呼吁社会大众守望相助,携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本特殊的书,一本奉献给社会的厚重礼物。

  如果说《旷野无人》是一本不忌讳说自己患上了抑郁症、如何战胜抑郁走出来的个人记录,那这本《野地灵光》则是一本作家主动深入精神病院,以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探寻那道少为人知的幽暗深谷,为人们揭示那个特殊领地的心灵奥秘和希望之路的指南。书中的李兰妮既是患者、弱者,同时又是生命河流中的强者。书中多次提到过她在要不要入住精神病院时的犹豫、动摇,“有点怕”“真的怕”“清晰地感觉到:李兰妮,你害怕”“胆怯。要不要放弃”,甚至还“作了最坏的打算”。害怕是本能,而勇闯则是责任。她表示过“于公于私”都要去住精神病院,哪怕只是探探路。于私,她是救自己;于公,她则是要救别人。“如果我没把自己救出来,怎么去救别人?拿什么去救别人?”“于公于私,我迫切需要有精神病院住院治疗的第一手资料。必须住进去。”作者正是以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牺牲精神,勇敢地闯入了幽暗深谷。

  书中写到,她的住院是很不顺畅的,经历了许多道坎,但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一个作家的揭秘欲、探寻欲、表达欲驱使着她想尽各种办法去住院。为了进入广州惠爱医院,她花了五个多月的时间实地调查的准备。为了住进北京大学第六人民医院(简称北医六院),她通过闺蜜辗转找到了该院精神流行病学的学科带头人。在医院里,要过吃喝拉撒睡的关,过病房管理员的关,要忍受病房病友及其家属,还要过各种治疗的关:吃药与物理疗法,如经颅磁刺激疗法、电针、全麻醉电休克等。

  一个勇敢者、探索者的形象,一个类似普罗米修斯的形象,身为重度抑郁症患者兼作家的李兰妮形象,与她平日里的文弱形象高度地统一在她的作品里。

  作为一种医学叙事,李兰妮的这本书并不是仅仅在写自己,而是通过她的“所看所听”的亲身经历写出了那些生活在精神病院里的特殊群体形象,她忠实地记录了他们的悲欢怒笑、酸甜苦辣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并通过他们映照出了外界看待与对待他们的态度。她要揭示的是,这群特殊的“社会人”其实都脱离不了社会环境,他们的患病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家族的原因、家庭的原因,更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环境的原因。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患病的不同病因,又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和复杂的生活。他们要活下去,要从精神病院中走出去,需要重新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他们是有希望的,尤其是那些80、90、00年后的年轻人,他们只是缺乏对精神病的认知,以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开放的性格,他们完全可以战胜自己,走出深谷,迎接光明。

  李兰妮塑造这些形象的时候,并不是袖手旁观的,而是靠一边观察了解,写出他们的患病状况,一边揭示出他们患病的成因,目的在于提醒他们及其家属乃至读者,这种状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即使是得了病,只要治疗得法,少走弯路,也是会康复的。

  此外,李兰妮还刻画了一些患者家属的形象,对他们虽然是寥寥数笔,但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荣荣的妈妈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女人,在家里对老公强势,对女儿则强力控制,爱得女儿都喘不过气来。其实她本人的心理就有一种精神毛病,不过表现得隐性而已。

  写作时,李兰妮大部分是靠观察,并根据自己对精神医学的了解而去进行叙述,不可能对每个人的家庭状况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揣测和想象,如在“小澳洲”的问题上,她认为小留学生的家庭受到一种委托,将家庭的使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派遣孩子带着一项使命到外地去。“如果使命对受派遣者的天赋、资源储备有着过分的要求,会使之不堪重负。或者几种使命互相矛盾,受派遣者就会无所适从,导致受挫折和失败。超过个人禀赋和现实条件的派遣,会出现悲剧。”如果是出现在夫妻关系冲突或者疏远的家庭,受派遣的孩子焦虑更深重。多数父母是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得精神疾病的。而对孩子无限制的娇惯和绝对控制,也会导致孩子的各种精神障碍,父母往往对此视而无睹,习以为常,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另外,谈判家族遗传对此忌讳很深,人们往往不愿正视。李兰妮对自己家族尤其是母亲有精神疾病毫不隐晦。她还在书中列举了历史上若干名人的家族精神病遗传的案例,如拜伦家族、海明威家族、丁尼生家族、舒曼家族、伍尔夫家族、梵高家族等等。她指出,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病人以及内部关系紧张、充满矛盾的家庭来说,家庭也可能是病灶和传染源。而艺术家疯癫的例子可以多到用十个指头都数不过来,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夏洛特·勃朗特、马克·吐温、左拉、柴可夫斯基、维克多·雨果、柏辽慈、肖邦、瓦格纳……

  李兰妮还在叙述文体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她在每一节的结尾结合她所遇到的疾病案例采用了一种资料性的排列,通过医学选摘介绍了精神病学的若干知识包括各种名词、概念以及治疗手段,如心身医学和精神病学、额颞叶痴呆、精神分裂症、梦魇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进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自恋型人格障碍、焦虑障碍、电抽搐治疗(电休克)、额叶切除术、神经成像技术、心理治疗等等。

  李兰妮坚信,当广大读者懂得更多的精神病学常识的时候,会对精神病患者有更多的同情与了解,会更愿意帮助患者走出幽暗深谷。患者及其家属如能读到这本书,将能够正确认识病灶的产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也一定能获得灵光早日走出幽暗深谷。

  (作者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