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间女人自己的房间,有多难?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一间女人自己的房间,有多难?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8-25 10: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式 微

  女性与写作,是一个经久不衰被讨论的话题。无论是抑制女性写作,还是探究女性作家的生活,都始终是引人关注的。当然,关于这个话题,不能忽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

  与其说这是一本书,倒不如说是一篇讲稿。1928年,伍尔夫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围绕女性与小说展开,这本书便是在当初演讲稿的基础上扩充而来的。伍尔夫写作偏向意识流,这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也是很明显的,当中包括许多潜意识的描写,引导读者跟随伍尔夫的思想与目光走。伍尔夫认为,一间自己的房间与五百英镑年金是女性写小说的必要之物。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这都是一个新鲜却无从辩驳的观点。但自己的房间与金钱,无论何时,对女性来说都不那么容易。

  伍尔夫在书中设定了几个虚拟的“真实场景”,帮助女性看到她们身处的环境。比如,牛桥大学(由牛津和剑桥各截取一半连缀而成)的图书馆,藏书丰富,闻名遐迩,却拒绝女士的进入,“女士只有在学院研究员的陪同下或持有引荐信,才能获准进入”。这并非夸张,19世纪下半叶英国才开始逐渐为女性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0世纪初英国政府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干预,同时促进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即便如此,女性在当时的大学中仍处于少数且特殊的地位,薪资与待遇大幅低于男性。这样的现实,无疑扼杀了女性的知识与见识,使其创作更加艰难。

  在后面的叙述中,伍尔夫虚构了莎士比亚妹妹的故事。既然莎士比亚是文学天才,那如果他有一个妹妹,想必其天赋也不会太差。这样一个拥有文学天赋的女性,但如果离家前往剧院寻找演出与写作的机会,只会被拒之门外,即便被人收留,最终也只会被困于婚姻与生育。“诗人的心禁锢在女人的身体内,谁又能说清它的焦灼和暴烈”——实际上困住诗歌与小说的并不是女人,而是女人被强加的生育使命与愚拙的刻板印象。这样的压迫下,不仅男人觉得女人写作匪夷所思,就连女人都觉得自己写作是一种罪过。

  18世纪以前,女性创作的文学作品几乎一片空白,哪怕在戏剧与诗歌无比活跃的文艺复兴时期,仍然没有女性参与。直到19世纪,才开始出现妇女创作的身影,譬如我们熟知的简·奥斯汀、艾米莉·勃朗特、夏洛蒂·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但伍尔夫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当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她们的形象,总是在与男性的关系中得到展现”。这个问题,即使是在近两个世纪后的今年,也是依然存在的,诸多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偏向于通过男性的视角甚至作为其附庸而出现。

  伍尔夫在探讨了诸多女性写作面临的困境后,再次提出了一间自己的房间与五百英镑年金。今日我们已经明白,无论对于女性的写作还是其他生活,经济独立都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但在当时的英国社会看来,尤其是那时已婚女性刚刚被允许独立支配自己的财产,这却是一个相当超前的想法。正如鲁迅在散文《娜拉走后怎样》中谈到的,妇女出走之后,如果口袋里没有钱,最终“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只有掌握了经济大权,才能自由。

  在书中,伍尔夫做出这样一个总结,“五百英镑的年薪象征了沉思的力量,门上的锁意味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可以说,“自己的房间”意味着一个独立不被打扰的空间,它使写作者拥有思考的可能;“五百英镑”则意味着一定程度脱离被压迫的辛劳,令写作者拥有思考的时间。这二者的结合,不仅仅是指女性所完成的经济独立,更意味着女性摆脱世俗强加的束缚,开始思考自己自由的新人生。我们已经见过太多女性角色,无论是艺术作品中,还是现实生活中,她们即使拥有思考的意识,也尚未得到独立的能力,这使得她们的天赋早早被扼杀在摇篮里。

  尽管伍尔夫用了一本书来阐明经济的独立对女性来说有多重要,但若说这本书仅限于此,恐是狭隘。伍尔夫本身就是一名女权主义者,对于女性主义,她有着自己的完整且独特的看法。《一间自己的房间》从历史、偏见、诗歌戏剧等角度讲了女性与小说的发展,且从更宏观的角度论述了男性价值观的主导,并认为,“任何写作者念念不忘自己的性别都是致命的”。

  哪怕有些问题如今已经不存在了,但伍尔夫提到的诸多关于女性独立的观点,于今日之我们仍有广阔意义。女性的独立应该从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开始,但仅有此是不够的,从独立思考到独立的价值观,再到自己的话语体系,女性创作之路还有很长。(式微)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