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战·无硝烟》,海派评弹的新“弹”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战·无硝烟》,海派评弹的新“弹”

来源:解放日报2021-08-26 08: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胡晓军

  新中国成立后,影坛出现了一种名为“反特片”的类型片。从1949年《无形的战线》开始,接连推出的许多此类型作品都深受观众喜爱。“反特片”可谓新中国最早的类型片,集侦探、谍战、惊悚、悬疑甚至恐怖因素于一身,长拍不衰。不过,在戏剧、曲艺等文艺品类中,这类题材并不多见,更未形成类型化的创作态势与群体性的审美趣味,即便以“讲故事”见长的评话和弹词,也鲜有相关作品问世。

  上海评弹团近日上演的中篇评弹《战·无硝烟》,给笔者的第一感觉恰是:“反特评弹”终于来了。尽管晚了许多年,但必定更多样、更多变、更有新意,因为当下的评弹正处传统“双创”、艺术跨界、多元交融的时代文化潮流中,无论创作者还是观赏者,都有着尝试、继承与创新的共识、准备和能力。这从标题便可见端倪——倘使在几十年前,用间隔号为一部新书定名是难以想象的。标题是书目的眼睛,从这一带有现代话剧风格的标题看,主创意在创作一部既出自传统又有别于传统、着重加强戏剧性的海派评弹新书目。

  《战·无硝烟》取材于上海解放初那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通过双线结构交织递进的方式,以小人物的视角展现当时上海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稳定金融、平稳物价,打赢经济“淮海战役”的故事。创作者并未直接叙述这场金融战的情况,而是从中开了一个切口,这样的选择有利于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间获得最大的平衡点。

  全书以市军管会财经接管委员会金融处主任刘浦生为主角,展开他生活与斗争的两条线索,彼此粘连,互相推动,构架起这部“反特评弹”的起因、过程和结局。在这场金融战的胶着时刻,刘浦生抓住机会,故意打出亲情牌,放走了作奸犯科、为虎作伥的妹夫,在取得后者的信任后,打入敌人的内部,终于挖出深潜的敌特间谍李梅亭,捣毁了反动派安插在上海金融界和教育界的老巢。作品对刘浦生的塑造可谓有情有理、有血有肉,展现出一个重亲情更重党的事业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社会,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豪情和至理。值得一提的是,主创还不失时机地穿插了一场陈云同志与刘浦生的“穿越式”对话,虽仅寥寥几句,却妥帖地处理了大题材与小切口、大时代与小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寄托了主创对陈云这位评弹“老听客”的深深敬意——“出人出书走正路”已成了几十年来评弹人念念在心、孜孜以求的一种精神。

  评弹作为一种通俗文艺,其所长在于铺陈日常生活、表达俗世情怀。这与塑造英雄、歌颂壮举并不相悖,传统书目《三国》《英烈》早已为证,其创演经验值得借鉴和弘扬。实践证明,除非创演思路过于偏狭,“烟火气”与“主旋律”、“噱头势”与“严肃味”在评弹中不应成对头,是可“搭档”的。《战·无硝烟》对刘浦生的塑造便是如此,开场就渲染了其十二载后返家探母的场面,唱词雅致而又通俗,意象转换而又相通,石库门中的沧桑与母子俩的亲情令人感怀而又感动。此外,主角对非嫡亲妹妹及妹夫的心理和态度也有多处细微的、符合人情常理的描述,可亲而又可近。

  全书十分注重对当时生活细节的交代,例如,通过小人物之口比较金圆券和人民币的购买力等。那是因为“两白一黑(大米、棉花和煤炭)”关乎国计,关乎民生,关乎每家每户的开门七件事,正如唱词“这一仗,与上海人的生活休戚共;这一仗,与新中国的前途风雨共;这一仗,与共产党的形象荣辱共……”重大的题材与庶民的生计息息相关,给了《战·无硝烟》以小市民的家常话、市井腔反映金融战、间谍战的巨大时空,得以充分地发挥评弹的传统优势和演艺优长。

  主创特地为主人公家设置了一对邻居小夫妻,作为全书的主力噱头加以贯穿。这对邻居夫妇精明、善良,好打听而又多嘴,时而声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时而赞扬解放军进入上海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鲜活地渲染了这场金融战的背景、性质以及民心向背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对受金融战影响的市场及日常生活,有夸张的描述和风趣的形容,实现了寓庄于谐的效果。为这对小夫妻起角色的陆锦花和徐一峰,演出了小市民的思维、言行、心态和情绪,既有代表性,又有亲切感。尤其是“陆锦花唱陆派越剧”一段,在笑声中体现出评弹的间离效果。放噱是评弹传统法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笔者以为越是叙演重大题材,就越要加强其配置、灵活其运用,使全书庄谐互补、雅俗共赏。从《战·无硝烟》看,金融战士与凡人情感,敌我斗争与家常生计在一部书中保持了并行不悖、左右逢源的审美效果。

  《战·无硝烟》由上海评弹团老中青三代演员联合呈现。高博文、毛新琳、黄海华、姜啸博等演员组成的阵容,在唱腔上形成了丰富的格局。除了“母子重逢”“夫妻对唱”外,“陶三妹戳壁脚”“李梅亭鬼主意”以及“刘浦生痛斥李梅亭”等,有长有短,有庄有谐,各擅胜场,调子风格的多样性、唱词款式的差异性、韵脚安排的丰富性都有充分的考虑和出色的发挥。

  《战·无硝烟》的演出格局不同于传统。“四椅一几”貌似与几年前的《四大美人》相近,其实也不一样——不仅扩大了同台演出的阵容,而且提升了演员上下的流动性,使故事的衔接更紧密、演出的节奏更紧凑,但也出现了“档”与“档”间的转换不够清晰的问题,加上“反特”悬念设置并不强烈,使全场仅有的一次“请听下档”不仅不太“着劲”,而且绵软乏力。值得一提的是,全书男演员西装洋气,女演员旗袍艳丽,若非弦索侧立、时而在手,几乎令人有“集体脱口秀”之感。

  近年来,上海评弹团在中篇评弹的形式上不断尝试创新,向戏剧、科技等领域寻找资源、借鉴灵感,争取从以听觉为主向听视平衡发展。从这几年的新作看,从《四大美人》到《繁花》,从《林徽因》到《医圣》,试水渐多,跨步渐大,或多或少显出受众的需求、创作的自信与市场的认可。但与次新作《医圣》相比,《战·无硝烟》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归”,戏剧因素降低,包括取消了表演团队、道具使用和舞美转换,而是始终以琵琶和三弦为主,一幕到底。主创最着力的地方,是在演员们的身上——每一个演员或多或少都加了“演”的“戏份”,对“说噱弹唱演”作了较均衡的安排。尽管全书视听内容不少,但只用于对主题的烘托、对背景的交代、对转换的“过门”,基本做到了紧贴不游离、活用不刻板。比如开场的着色老影像,既有年代感又毫无陈旧感,能令观众快速进入规定情境;“换档”间隙当年的新闻播报和音乐歌曲,符合情节需要,十分熨帖。但取消了传统的美丽屏风,代以一幅巨大的外滩木刻画,不知出于何种考虑。笔者看来既不是传统,也不够时尚,无论在代入书情还是在加强间离方面的作用都不明显。

  作为一部新书,《战·无硝烟》自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除了前述的悬念不够充足,主角“反特”的心理动机交代、反派人物的怀疑对抗的强调也显不足。另外,起角色时的说唱内容偶尔流于口号,并不在人物的口中,而只在演员嘴上。尽管如此,瑕不掩瑜,《战·无硝烟》不仅在艺术上对中篇评弹作了很好的承继,而且在选材上作了有突破意义的尝试,在呈现时则作了审慎、适度的创新,殊为可喜。(胡晓军)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