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野猪渡河》:南洋雨林中的另类抗战史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野猪渡河》:南洋雨林中的另类抗战史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8-28 09:4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林好男

  小说《野猪渡河》讲述了南洋华人在二战期间的一段血泪史,同时将地方风物、灵异传说与宗教秘仪等元素融入其中,充斥着神秘的魔幻气息。文中刻意模糊了真实与虚幻的分界线,这使得天马行空的幻想非但没有冲淡沉重的结局,反而叠加了一丝恐怖色彩。

《野猪渡河》:南洋雨林中的另类抗战史

小说《野猪渡河》封面

  一言以蔽之,《野猪渡河》是一本从开卷起就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读者全部感官神经的书。蔓延丛生的意象凭空编织起一片活色生香的砂拉越雨林,将所有主角与配角网罗其中。复仇、背叛、纵欲,人与动物共生共存又互相残杀。读者需艰难跋涉于烟霭盘旋的荒山僻岭与羊肠曲径,才有可能通向幽暗的历史深处。

  在选择此叙事风格的同时,作者也必须直面一个问题:如此叠床架屋的意象堆砌是否有炫技之嫌?理解的关键在于,《野猪渡河》并非传统意义上站在某个族群或个体角度上书写历史伤痕的小说。在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里,在地风景的一草一木,丰沛雨水滋养的万物生灵,共同将人从叙事的圣坛中心拉了下来。

  换言之,这是一部“多中心”或“无中心”的小说,同时也解释了书名希望表达的意思:野猪曾是猪芭村的原住民,一度以较为稳定的种群方式繁衍生息,却因为人类的拓殖被无情驱赶,成为无所皈依的林间走兽。“野猪渡河”象征着一种难以遏制、无法预知的冲撞力量,既张扬着凶猛的生命原初之力,又挑战着入侵者貌似牢不可破的权威。

  “渡河”是动物本能,同时意味着对既定秩序的反抗。张贵兴对中文语汇的爆破式使用,也意味着对读者的挑战:当万物之灵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野猪的狂涛怒蹄下被粉碎,人降格为弱肉强食的自然世界之普通一员,读者必须采取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理解人与万物的关系。这个蛮荒天地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而言是遥远的边疆,但对张贵兴却是难以回避的原乡。

  特殊的文化背景与个人审美取向,共同决定了这本书浓墨重彩的自然风物描写,在此基础之上则是同样饱满的人物群像。《野猪渡河》采用了不断切换视点人物的写作手法,不同章节经由不同主人公进入故事,最大限度增强了历史的纵深感与层次性。不同于主旋律战争文学中的英雄人物,张贵兴笔下的猪芭村抵抗者们,就是一群被逼到生死存亡之际的普通人,既缺乏系统化领导抵抗的韬略与头脑,也并非为着共同目标被紧密捏合在一起的共同体,这无疑是一种大胆的颠覆。

  面对突然降临的战争,这些普通人被迫拿出赖以谋生的看家本领。作者无意于拔高这一行为,也没有赋予任何人主角光环。平心而论,书中的人物无法激发读者太多壮怀激烈的情感,读罢只觉意难平,但这正是作者希望实现的另类抗战书写,也是宏大革命叙事背面另一种叩问历史的可能。

  承认文化背景与生存环境的巨大差异,正视无名之辈身上的弱点与阴暗面,是尊重历史的先决条件。它无损于抵抗行为本身的正义与光荣,也令故事更细腻可感、真实可信。在书写死亡时,作者将白描用到了极致。在日军横行的三年八个月里,触目惊心的屠戮几乎令天地变色。张贵兴像手握手术刀的医生,不动感情地将历史的伤口一一呈示。枪决、枭首、断肢、剖腹,还有更多不忍卒读的凌辱虐杀。死亡来得普遍、急促而不加掩饰,描写越细致冷静,越令人头皮发冷,在这种强烈的视觉加心理冲击面前,已经不需要其他多余的煽情了。

  在直面战争的同时,张贵兴用贯穿全书的“面具”意象由实及虚,再次拓展了文本的深度。作为玩具的塑胶面具,被孩子当成恶作剧时的伪装,天狗、九尾狐、飞天人头……看似人畜无害的面具背后,潜藏着当地诡谲幽暗的神话传说。吊诡之处在于,孩子不甘日常生活的庸俗,纷纷戴上面具遮蔽身份,渴望借此加入神话谱系以获得超自然力量,却无一人可以成功。需要隐藏真实身份与不堪往事的人,无需面具仍可游走世间,比如朱大帝、小林二郎、爱蜜莉。童稚的烂漫藏在面具背后也还是童稚,最恐怖的不是面具上的神鬼,而是一个人就站在面前,你却不知道他/她的真实面目。“抓内鬼”作为故事暗线借面具这个意象延续到结尾,带出的真相出人意料,也让这本书多了一层浓重的推理色彩。

  这是一部拒绝迎合市场需求并自设门槛的严肃文学作品,繁复华丽的语言和时空错乱的叙事,给阅读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难以触达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在语言与地域之外,故事的主题并未脱离入侵-抵抗的旧传统,反派的形象过于脸谱化,无法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对历史的反思则是浅尝辄止。

  诸多不完美之处,显示了马华作家群在文学突围中面临的挑战:怎样既保留个体/群落特色,又不令鲜明的地缘特征成为噱头;如何处理国族认同与身份焦虑,在不被历史吞噬的同时介入新的现实。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条文学写作与现实生活双重意义上的荆棘之路,但荆棘之上必有王冠。(林好男)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