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视听行业呼唤更多创新型人才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视听行业呼唤更多创新型人才

来源:人民日报2021-08-31 09: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吴曼芳

  高素质人才是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阵地,不仅要紧跟行业发展,更应该努力走到行业前端,做好专业规划与人才需求预测,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021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达9.44亿,网民使用率为95.4%。当下,观看网络视听内容已经成为人们最常见的娱乐方式之一。从供给侧角度看,网络视听的崛起对影视行业的生产制作与发行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天的影视策划开发,除了依靠行业经验,还可以借力大数据调研;云端制作有效节约了制片成本,台网联动发行成为常见发行方式。

  技术创新、行业变革对影视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质人才是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高校作为影视人才培养重要阵地,不仅要紧跟行业发展,更应该努力走到行业前端,做好专业规划与人才需求预测,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一是培养具有内容创新能力的创作人才。网络视听内容具有创作主体多样、宣发模式精准、受众群体细分等特点,对内容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影视教育中的一些课程内容、讲授模式以及创作方法等,已经满足不了新的行业需求。亟待完善影视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培养网络视听创作人才。应当鼓励学生多研究网络视听作品,总结网络影视策划、创作、运营规律,通过优秀案例分析,引发学生思考,开拓创作视野,在互联网条件下找到内容创新突破口。重要的是,教育者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应该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

  二是培养具有商业创新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近年来,我国网络视听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据统计,2020年泛网络视听产业规模已经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尽管如此,网络视听仍然是一个新兴行业,诸如生产管理、版权保护、盈利模式等各环节还有待磨合、调整、提升。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是影视项目重要推手,也是做优做强影视企业的重要力量。培养具有商业创新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需要强调复合型的专业背景。影视专业是基础,从业者必须了解影视产业、视听语言以及影视项目运营的基本原理;同时需要重视影视和工商管理、法律、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的跨界培养,助力网络视听模式创新、版权保护以及海外推广。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今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设置了“交叉学科门类”。相关高校可以推进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全方位地培养复合型影视管理人才。应当加强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与体系构建,完善辅修专业制度,促使跨界培养能够成功落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当前,我国传统影视技术正处于“赶超”机遇期,影视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正在持续快速提升。在产业融合背景下,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与影视的融合发展已箭在弦上。在这些领域,我们拥有弯道超车的新机遇。能否把握好这一宝贵机遇,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和吸引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对于影视技术人才的培养不应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制作技术,更应该包含那些能够带来行业生态变革的跨界技术。一方面要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有机结合;针对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解决影视行业变革、影像技术发展与影视高等教育之间的供需失衡。另一方面,主管部门、网络平台、影视企业要形成合力,共同提高网络影视行业的人才吸引力,实现聚才引智,打造影视技术人才高地。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院长吴曼芳)

[ 责编:李浩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