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音乐剧《在远方》:快递小哥的奋斗乐章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音乐剧《在远方》:快递小哥的奋斗乐章

来源:人民日报2021-09-02 09:0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 先

  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歌剧舞剧院制作的原创音乐剧《在远方》,继首轮巡演取得良好的市场和口碑后,近日在北京天桥演艺中心开启第二轮巡演。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的快递员刘阔观剧后感慨:“这部剧很真实,姚远在快递三轮车上擦汗、吃盒饭、一刻不停地送件,就是我们工作、生活场景的反映,看后很暖心,也很振奋。”

  图为原创音乐剧《在远方》剧照。

  “远方在哪里?”远方就在每个奋斗者的脚下。这部剧给出了答案。音乐剧《在远方》改编自同名电视剧,通过讲述从事快递行业的主人公姚远的奋斗历程,展现中国社会近20年的发展变化。将54集电视剧内容压缩进两个多小时的舞台空间,挑战不小。这既要求创作者要将多重叙事线索安排得当,还要从舞台特点出发,将蓬勃壮阔的时代变迁与开阖跌宕的人物情感融为一体。该剧的艺术实践经验值得总结。

  首先,强化人物关系设置,让主要角色成为剧中人物关系的交汇点。主人公姚远与路晓欧是恋人关系,与二叔是收养关系,与刘云天是竞争关系,与高畅是伙伴关系。编剧将这些人物关系有侧重地进行情节的深度延展,给予不同人物丰富的戏剧空间。

  以姚远与二叔的关系的表现为例。姚远是二叔领养的孤儿,情同父子,二叔总会为他指点迷津。剧中二叔的个人角色歌《叔是过来人》首次出现时,表现出二叔略带诙谐的人物性格。之后,他要求和姚远同去四川开创事业,此时这首歌变为更舒缓的旋律和调式,成为一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人物独白。音乐剧结尾,二叔去世,姚远再次唱起这首歌,圆舞曲的变奏配以哀婉的唱腔,升华为一种情感表达。同样,主人公姚远与路晓欧、刘云天、高畅等人物的关系,都从不同侧面刻画出姚远的情感世界。当所有人物关系以姚远为焦点连接在一起时,整部作品便形成了有情感浓度、有思想深度的支撑,引发观众共鸣。

  其次,在戏剧冲突中强化主人公的性格塑造。音乐剧《在远方》将姚远设置于多重戏剧矛盾和压力之下,既来自情感,也来自生存,既来自现实,也来自内心。编剧重点着墨于主人公面临困难的反应。姚远埋头奋斗,从未改变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凭借坚定的信念,姚远可以突破各种困境,超越现实,眺望远方。姚远的地下室小屋贯穿全剧,旋转的“梯子”推动情节发展,将时间与空间的隐喻特质相结合。舞美设计实现了场景变化,有层次地渲染主人公的现实情境与内心成长,富有创意。

  其三,删繁就简,人物情感的完整表达重于叙事的完整性。“以歌舞演故事”的音乐剧,要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起伏跌宕。音乐剧《在远方》中,编剧为观众提供了众多叙事线索,但除了姚远和路晓欧的爱情以及姚远与二叔亲情叙事线索之外,并没有细致处理其他叙事线索,诸如远方公司的事业发展、刘云天的商业竞争等等。这种处理方式,说明创作者明确了创作重点,对不同叙事线索进行了取舍和详略布局。

  音乐剧《在远方》的成功证明,艺术创作既要观照现实,又要学习在“现实”这个巨大的语料库中,选取可用素材,进行诗意化的创造。诚如编剧申捷所言:“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故事,面对当下,超越它,我们才能到达远方。”(张 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