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莱姆:“现实主义”科幻的哲学与悬疑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莱姆:“现实主义”科幻的哲学与悬疑

来源:北京日报2021-09-10 08: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无奇

  波兰著名科幻文学作家、哲学家,1921年9月12日出生于今乌克兰的立沃夫,2006年3月2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去世。他的作品触及科技发展、人类本性、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具有哲学意味的宏大主题。一颗绕日小行星和波兰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伊甸》《索拉里斯星》《无敌号》《其主之声》《惨败》《未来学大会》近日出版。

  阅读莱姆的过程让我想到张大春在《城邦暴力团》里虚虚实实的旁征博引:我总在怀疑书里面那些理论、假说、效应和建构其上的严谨的科学推理是不是莱姆信口胡诌的。当然,我知道他精通化学、物理学、工程学和数学,智商180,并且当过兵、学过医学、做过工程师,最后成为了科幻作家、哲学家和未来学家,比连飞机都不敢坐的阿西莫夫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但他到底是怎样知道,如何一步一步把一艘坠毁在异星上的火箭修好、立起来,然后发射出去的?亚马逊上有本书《如何自制核反应堆》,相比之下莱姆做得更为夸张:一个由神经机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医生、工程师等构成的七人小队从地下四十米深处挖出逃亡的隧道,维修机器人、守卫机和核反应堆,净化核废水,在一个古怪星球上开着有巨大轮胎的越野车狂奔,试图和外星生物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莱姆巨细靡遗地不放过每一个旋钮、每一扇金属门、每一个弯曲的管道和每一种异星奇观。这是一个极好的体会什么是“现实主义”的过程——当然不是莱姆曾经嘲弄过的那种——而是忠于细节和客观描写,即使那只是存在于想象当中的另一个世界。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科幻作家”

  很难把莱姆的科幻作品归类到常规的类型小说。如果一家书店把《索拉里斯星》和漫威放在书架的同一层,那么他们不是太过愚蠢,就是在调侃科幻文学。“蝙蝠侠”和莱姆的《惨败》都是在讲关于人性的故事,关键在于读者的选择——是沙发上的爆米花屑还是想象力的奇观。1970年代中期的《莱昂娜之歌》和1980年代中期的《惨败》像是某种象征:作为乔治·马丁最天才的早期作品和莱姆无法被超越的封笔之作,它们不约而同地试图探讨“理解”这个母题——而且它们都非常疯狂,并不惜毁灭自己或者毁灭他人。这些各种各样的“疯狂”才是科幻的精髓:在某些极端的设定下找寻“人”的内在本质和精神外延,以及它们所共同决定的,人类作为浩瀚宇宙中的普通物种之一的局限性。在这其中所迸发出的、独属于科幻小说这一门类的美妙乐趣,在我看来远超其他所有类型的小说。莱姆的书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

  每一位杰出的科幻作家似乎都无法被复现和模仿,莱姆尤其如此。在哲学和科学的融合上,莱姆做到了一种前无古人,大概率也后无来者的高度。很多西方评论家会把莱姆置于“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科幻作家”的位置上,以此来彰示莱姆超越了“科幻作家”的范畴,跨入了严肃文学甚至纯文学的伟大殿堂。这些作品所展露的现实和审美层面的光芒,强于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其笔下世界的广阔、思想的深刻,都很难用“以一己之力把波兰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这种廉价的评论所概括。《伊甸》中对社会形态的思考和《惨败》中对博弈论的严肃推理,这样的思想光芒在莱姆的书中随处可见,伴随着恰到好处的讽刺幽默的笔调、摄像机似的冷静陈述,机甲和思辨的交错前进构成一种奇妙的阅读乐趣。

  另一方面,从头至尾的悬疑气氛贯穿了莱姆的大部分科幻作品:人物们似乎都处在某种无法解释的困境中。飞行员驾驶着《环太平洋》式的巨型机甲,在泰坦的冰天雪地中做出徒劳无功的援救行动;名为无敌号的巨型飞船,需要为它的姊妹飞船上的离奇怪事做出最符合理性的解释;异星海洋中央的新来者,需要知道是谁在扮演他已经离世的爱人。毫无疑问,如果能把莱姆空降到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他的影响力绝对跨越种族、语言、国界和肤色,我们会在无数的BBC、亚马逊和Netflix剧集的前面看到他的名字。

  谜语的谜底还是谜语

  无数科幻作家曾幻想过与外星生命的各类接触,由此创造出一个无可争议的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与绝大多数的科幻小说不同,莱姆对“接触”“理解”甚至于人类科学的悲观,弥漫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他甚至把这种悲观当成了他晚年封笔之作的书名:惨败。“他最重要,也是最出色的一篇论文只有十几页长,在其中他试图证明,即使是看上去最为抽象、最具理论高度、最数学化的科学成就,实际上距离我们对周围世界的那种史前的、基于粗糙感官的、拟人化的理解也只有不过一两步之遥。无论是在相对论和力场公式里,还是在超静态理论和统一宇宙场的假说中,格拉腾斯特伦都能感觉到人体的痕迹,所有这一切全都来源于我们的感官存在,我们的生物体结构,以及人类动物生理的种种局限性和弱点,并且是它们的直接结果。”在《索拉里斯星》中,借着科学家之口说出的这一段话,代表了莱姆的科学观中最为沮丧的一面:谜语的谜底还是谜语。在莱姆的作品中,人类有那么多种“见”到外星人的方式——《惨败》一种,《索拉里斯星》一种,《其主之声》也是一种,只是它们都无一例外,大张旗鼓地展现了人类的愚蠢。

  很难考证莱姆这种悲观的科学观来自何处。你可以认为莱姆是在“合理”地把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无法信任和无法理解的状况,外推到了人类与异星之间。这种推理在《惨败》中被堂而皇之地在名为“上帝”的全能计算机和船长的对话中忠实展露,并在计算机的最后一句话中达到高潮:“船长,既然您已经知道必须怎么做,为什么还要在夜里跟一台机器讨论半天,不上床去睡觉呢?”在莱姆的眼中,即使人类已经成为了能操纵恒星、穿越黑洞的“宇宙之神”,他们身上那种狭隘的思维和令人发笑的局限,也将依然无可动摇地阻碍在他们的梦想之路上。“惨败”这个词语在全书的后三分之一才第一次出现在某位人类口中,当时这个词被冠以它意,而书名的真正意义需要等到全书的最后一刻才揭开谜底。

  文首的疑惑并未持续太久:一旦接受了莱姆那种在暗地里嘲弄一切的设定,我就很难相信他能在长篇累牍的科学术语上放弃自己“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权利。当一日千里的科学发展已经让“去细节化”不但成为日常生活,甚至更是科学研究中的必然选项时,你就该料到科幻作家也有着制造科学术语这样的小小技巧。实际上,科学研究者们也根本不会无聊到去质疑莱姆所使用的硫瓦沙石是否真正合理,他们只会在读到《其主之声》时小声嘟囔几句:妈的,我也好想去大漠深处研究宇宙深处发来的神秘电码啊!正是这种不曾间断的好奇、追问和探索精神——这人性的基石,构建了绝大多数科幻小说最为激动人心的内核,在这一点上,莱姆和我们这些科幻爱好者们别无二致:说得傲慢一点,这也是我作为人类这一物种最为之骄傲的地方。行文至此,我又想起莱姆的肖像照片中,小小的圆形镜片背后射出的嘲弄的眼光,以及嘴角透出的一丝笑意,像是在说:你看,你们人类又开始犯傻了吧。(无奇,高校教师,电子专业博士,科幻爱好者)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