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在音乐中聆听时代交响

来源:人民日报2021-10-10 10:0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刘益玎

  在音乐史上,肖斯塔科维奇作为一名交响乐和室内乐作曲家在20世纪占据了重要地位。他的作品简洁凝练,是传统调性音乐语言的延伸,吸收了从古典主义至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精华,体裁丰富、风格多样。在20世纪先锋派林立的音乐界,肖斯塔科维奇更愿追随历史的余韵。他虽然也汲取过序列十二音作曲技术,将新兴的爵士乐元素引入作品,却仍坚持自我,寻求音乐本质,探索永恒问题——生与死,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等,可以说,他的音乐体现了几代人乃至一个国家的时代轨迹。

《第十一交响曲》专辑封面。资料图片

《第七交响曲》专辑封面。资料图片

  追求思想性同时保持高艺术水准

  肖斯塔科维奇一生创作颇丰:15部交响曲、15首弦乐四重奏、小提琴、大提琴及钢琴协奏曲、大提琴奏鸣曲、钢琴五重奏、歌剧和舞剧若干。除此之外,他还为100多部苏联电影配乐。

  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创作的一座高峰。作曲家的交响曲命名均以苏联时期的事件为标题,与艺术创作合二为一,在追求思想性的同时保持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早期作品如《第二交响曲》(1927年)和《第三交响曲》(1929年)分别取副标题为“十月”和“五月一日”,展现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蓬勃的乐观精神。中期作品《第七交响曲》(1941年)、《第八交响曲》(1943年)和《第九交响曲》(1945年)是作曲家在二战初期被包围的列宁格勒创作的,都是纪念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佳作。《第十一交响曲》(1957年)和《第十二交响曲》(1961年)的副标题分别为“1905年”和“1917年”,以纪念1905年俄国革命和1917年十月革命。

  评论家认为,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在技术上相当杰出,一方面因为作曲家个性化的创作使然,例如在非调性环境中创造了一个调性曲式的功能;另一方面,每部交响曲都有其特定的管弦乐语言,它们虽然隐含着体裁的风格转变,但没有一部是重复的。作曲家以革命性的新艺术表达去呈现苏联社会的变化,管弦乐风格的演变与所处的社会事件联系密切。例如在创作早期,肖斯塔科维奇在运用高度色彩化配器组合的同时,以自由的复调手法发展主题,使音乐更具有爆发力。而在创作晚期,作曲家加强了个别乐器的处理和合奏用法(例如打击乐),更关注不同和声与音色的混合效果。肖斯塔科维奇在交响曲中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实验,其作品常带有戏剧性效果,体现力量的冲突。聆听其作品有很强的图像感,能够产生战争重现般的视觉通感。

  二战中诞生的传奇名曲

  在众多作品中,肖斯塔科维奇于1941年创作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作品60号)令他的声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一部凝聚了苏联人民对反法西斯战争必胜信念的交响曲。正如作曲家所言:“我希望在战争中塑造这个国家的形象,并将其印刻于音乐中。”

  《第七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15部交响乐中篇幅最为长大、蜚声国际的作品。它由4个乐章构成,其中“调性”和“主题”依然是音乐曲式确定的因素。《第七交响曲》的标题十分鲜明,4个乐章分别以“战争”“回忆”“祖国辽阔的大地”以及“胜利”为题,为听众指明具体形象,增强乐曲的画面感。这些主题或以调性方式体现,融合了大小调和中古调式;或以无调性呈现,在古典的框架里迸发出革新的力量。由于奔放的生命感,特别是反法西斯的顽强抗战与必胜信念,《第七交响曲》在全球的传播可以用“星火燎原”来形容,迅速在全世界奏响,铺展了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战争的壮丽图景。

  《第七交响曲》的诞生过程颇为特殊。1941年底,列宁格勒陷入德军包围,身为作曲家的肖斯塔科维奇参与了保卫战。他加入消防志愿兵并在炮火连天的艰苦环境中完成了《第七交响曲》。这部作品于1942年3月5日在萨马拉进行了全球首演,引起轰动。为了让这部曲子能在列宁格勒公演,1942年8月9日,苏联召集为数不多的幸存音乐家,在围困中演奏了献给这座城市的交响曲。为了防止德军炮击音乐厅并保证演出正常进行,苏联红军甚至事先发射了数千枚炮弹压制敌军的进攻节奏。因此,《第七交响曲》成为一部罕见的由军方“保驾护航”的交响乐,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国家意义。

  《第七交响曲》问世不久,其乐谱微缩胶片还被空运到海外,启动了世界巡演,获得了跨越国界的成功,鼓舞了饱受战争摧残的各国人民,也为苏联筹集到大量抗战资金。特别是1942年7月,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在纽约进行了《第七交响曲》的美国首演,随后一个季度内,该作品在全美巡演就高达60场。托斯卡尼尼还和英国指挥家亨利·伍德爵士通过广播向数百万抗战同盟国听众播放了这部交响曲,引发更广泛关注。这部在战火中诞生的作品给同盟国听众传递出这样的信号:作曲家在列宁格勒被炸毁的危险中都能写出如此磅礴大气、正义凛然的交响曲,纳粹不会也更不可能获胜。由此,头戴消防帽的肖斯塔科维奇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成为抗击法西斯的“时代人物”。

  艺术家常被时代赋予各种美誉与标签,把这些一一拂去、细细体味,往往才能理解究竟是什么让其人、其作品能够与时间相伴而行。岁月流逝,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并未因其具有的时代特性而削弱了艺术价值,反而因凝聚了人类共同的情怀尤显隽永。时至今日,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依然是音乐史中的独特篇章,因代表人类英勇不屈的反法西斯精神而永存于世。(刘益玎)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毛夫国:一只猿的“进化”寓言

  • 杨韵莟:仙侠古偶剧的“工业糖精”何时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