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跨越山海的家书》:立体呈现华侨先贤的家国情怀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跨越山海的家书》:立体呈现华侨先贤的家国情怀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10-15 10:4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梦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通讯不发达时代,中国人素有鸿雁传书寄托相思的传统,因而流传下来众多关于家书的诗词歌赋。家书勾连着在外游子与家人的情感纽带,家书承载起割舍不断的亲情,而近代史上还有一种兼负养家糊口功能的特殊家书,这就是侨批,亦称“番批”“银信”,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寄回国的侨汇凭证和家书的统称。

  纪录片《跨越山海的家书》聚焦侨批及其背后的华侨群体,以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为载体,分《漂洋过海》《信短路长》《家国情怀》三集,揭开了华侨先贤的尘封往事:“批一封、银二元,叫妻刻苦勿愁烦,仔儿着支持……待到赚有猛猛归家来团圆。”该片以实景拍摄、口述历史、情景再现等多种方式,回溯历史深入挖掘,展现了华侨开拓进取、守信重义、爱国爱乡的情怀。

  故事化:浓缩普通人的真挚情感

  中国人有乡土情结,“父母在不远游”,然而近代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清王朝的大门,贫苦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签下不平等契约,从而踏上了远赴异国他乡的漫漫征途,海外移民渐成潮流。该片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带领观众来到广东省江门市台山海口埠,重现了19世纪50年代后江门人从码头出发远赴海外的场景。在时代背景的铺陈下,影片选取了大量的侨批,一封封饱含历史陈迹的泛黄信纸铺开,真实的信件、真挚的情感,使得裹挟于时代洪流下的侨民面孔也立体生动起来。贯穿始终的信件,奠定了影片浓厚的故事基调,呈现宛如故事片的戏剧张力。

  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真挚的情感是众多侨批的共性,虽然是只言片语,但字里行间喷薄出浓浓的关心关爱令人动容,也侧面折射出人物命运轨迹的片段。有父亲对女儿出嫁的叮嘱:“要年岁大细十年八年之间,要他有屋住有田地”。有对维护家庭关系的劝解:“虽有小嫌,亦要化除意见,免启阋墙之争”。其中兰仲的几句家书尤令人印象深刻,他告诉母亲,邮寄回去的皮棉袄要常常穿在身上抵御寒冷,不要以为是贵重物品,穿旧了再买新的。反复的叮咛正是出于儿子对母亲生活习惯的了如指掌。即使时代变迁,何曾相似的母子亲情,亦能搭建起观众与主人公的情感桥梁。

  影片还对一些侨批进行了深入考据,梳理出完整的故事脉络,使得我们洞悉到其后的个体、家族乃至对国家命运的关照。坐落在汕头的中国第一家侨批文物馆,收藏了最早的侨批。叶和仁来自嘉应州的叶氏家族,成年后随父亲先后在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创业打拼。1881年至1910年,叶氏父子留存下了95件珍贵侨批,其中有写给母亲妻子的,也有写给同族乡亲的,所言之事涉及面广,完整地拼接出叶氏一族的相关信息,亦折射出社会思想文化、政治理念等。“情长纸短,寸墨难喧,笔言不尽,谨此奉禀”。在水深火热的旧时代,他们背井离乡的苦楚溢于言表、思乡之情切切。

  文化解读:闪烁着的精神光芒

  印尼华侨陈君瑞寄给母亲侨批信封上的“难”字醒目异常。难,不是颓废和困难,而是主人公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内心独白。陈君瑞身上正闪烁着熠熠生辉的华侨精神:进取、勤劳、开放、包容、奉献。华侨精神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在海外的结晶。围绕着华侨精神的再解读,影片并不满足于事件表层的记录,而是通过梳理侨批业自清末形成,民国兴盛,新中国建立后没落的这一纵向时间线,由侨民到侨乡再到历史进程的关键节点,进行深入提炼和挖掘,给予文化层面的关照,加深了影片的思想深度和历史厚重感。

  影片将视角投向侨批业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经营者。在上百年的发展中,“诚信”是行业的灵魂和不二法则。批局的建立源自华侨需要,虽是他们谋生之需,但经营者也尽量服务和让惠于乡邻。如华侨郭有品创建的天一信局,在侨批信封上印有“无甲小银,专分大银”的告示戳,只兑换更划算的大银,目的是让侨眷得到实惠。抗日战争中,因日军封锁,东南亚至潮汕的侨批业务被迫中断,潮汕地区的侨批业经营者们为了保障侨眷生活来源,冒险开通了著名的东兴汇路。“寄批人的承诺,送批人的信用,收批人的诚实”是行业规则,诚信也进一步确立为侨乡社会不容置疑的行事准则。华侨将对乡土的依恋、故乡的情感化为不遗余力的回馈。有资料记载,仅从1902年至1936年的30多年里,江门华侨投入大笔资金在故乡修桥、建路、建厂、办企业……

  史料价值:一部关于侨批的影像志

  侨批档案于2013年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侨批也被视为华侨历史文化的“敦煌文书”。在对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影片坚持真实性的创作原则,实地拍摄、多方求证、严谨考据,呈现给观众一部有关侨批的影像志。

  摄制组先后前往侨批主要涉及的江门、汕头、漳州等地进行拍摄,寻访与侨批有关的开平市赤坎镇司徒美堂故居、塘口镇自力村碉楼群、梅家大院、银信博物馆等。通过“天一总局”传人郭伯龄、“振盛兴批局”后代曾益奋、“魏启峰批局”第六代传人魏壁光等的现场口述,还原批局的发展境况。

  影片还把视角投向了一批特殊的侨批,通过众多专业人士的分析和解读,展现鲜为人知的细节。如,黄开物的400多封寄自马尼拉的侨批不囿于家庭琐事,更涉及时政见解、商贸往来、社会民情等,是侨民影响侨乡思想转变、社会进步的缩影。

  侨批虽已经成为时代的记忆、历史的见证,但其中蕴含的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侨民心系故土、回报桑梓,诚实守信、精忠爱国的崇高品质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作者王梦洁为八一电影制片厂青年编剧)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