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如何以爱筑起生命的营垒

来源:文汇报2021-10-19 09: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桫椤

  言情小说是大众文学中备受读者喜欢的“宠儿”,在当下网络文学阅读市场上也是占比最大的类型之一,因为得到了跨媒介传播的加持而影响力剧增。网络言情叙事在演变过程中不断细分,如按照所描写的时代有现代言情、古代言情之分;按照不同的情感体验则可分为“甜文” “宠文” “虐文”等;按照爱情发生的生活空间又可分为校园爱情、职场爱情、乡村爱情等。由于不同性别的情感和审美心理的差异,女性读者是网络言情小说最大的读者群。

  网络文学遵循接受美学原理,注重读者喜欢什么,作者就偏重写什么。一些作品成为爆款,是因为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因为受到差异化审美趣味的诱导,才出现了上述类型区分。由此可见,网络言情小说中的不同类型的叙事模式反映着社会大众,尤其是女性群体的婚恋观念、爱情体验和情感期待,其中以现代言情小说的表达最为直接。在顾漫、叶非夜、蒋离子、沐清雨等的一些超人气作品中,折射出当下时代的情爱征候。

  在现实的困境中重塑普通人对爱的信任

  在传统观念中,爱情因纯洁而神圣。张生与崔莺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之所以代代传颂,正是因为它们寓意着人人都心向往之的圣洁爱情。古代生活中的一些封建观念钳制了爱的自由,但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忠贞爱慕、内敛含蓄、互敬互爱的爱情方式深入人心。在历史发展交替之际,追求爱的自由成为新潮生活的标志;伴随新婚姻法的实施,自由恋爱、追求爱情成为人的基本权利。进入现代社会,浪漫奔放的爱情成为时代生活的重要表征,但在消费价值影响下,“爱情”有时成了金钱、权力和欲望消费的对象,娱乐明星们的婚恋八卦与某些剧情中的背叛爱情的故事交织在一起,造成了一种爱情不可信任的感觉。对爱情的追求伴随着爱而不得,情感何处是归宿?当代青年中也会出现因渴望爱而引起的焦虑。

  上述情境也投射在网络文学中,一些作品表现出对爱情生活的热切期盼和美好想象,女主渴望遇到真爱。顾漫的小说《何以笙箫默》中的爱情发生在校园里,性格开朗的赵默笙对法学系才子何以琛一见倾心,“女追男”的独特方式吸引了何以琛的目光,二人开始了甜蜜的青春之恋。但随之而来的误会使赵默笙远赴美国。七年之后她学成回国,又遇到了这个让自己百转千愁的初恋。俗世的爱情生活会陷入“七年之痒”的困顿中,但时空距离不仅没有使赵、何之间的感情变淡,分别之后的回忆,相逢之后的误会,更多的沟通使他们更加明白了对方的心绪,从而找到了爱的路径,有情人终成眷属。

  顾漫的另一部作品《微微一笑很倾城》讲述了贝微微与肖奈这对网络侠侣在线下相爱成亲,并诞下爱情结晶的故事。两部小说通过甜蜜而又曲折的情节极尽对真爱的歌颂,尽管如此理想化的爱情是乌托邦式的,但心理补偿机制使小说很好地慰藉了读者的心。

  在恋爱中找到生命和灵魂的皈依之所,是根植于女性潜意识里的生命期待,因此对真挚爱情的渴望是所有现代言情小说推动情节的动力。这类小说的终极叙事目标,就是要通过对人物命运和情节结局的安排来满足读者对爱的期待。无论是赵默笙与何以琛旧情重续,还是贝微微与肖奈在现实世界里结婚生子,这种“大团圆”式的故事套路丝毫不影响读者的热情,究其原因,在于这些作品重新塑造了普通人对爱的信任。

  爱情“白日梦”的爽感对接被宠的渴望

  言情小说围绕爱情设置情节,“爱”本身及其精神意义作为被形象阐释的对象出现,这是“甜文”的显著标志。在表现方式上,虽然是在主观幻想中呈现爱的甜蜜与幸福,但爱的双方具有大体平等的主体地位,人物行动基本上是符合生活情理和情感心理的。但在“宠文”路数上,女性的爱情观发生变异,渴望得到心仪男性极端和特殊的宠爱成了人生的唯一内容。这类作品的感情套路一般先是“男虐女”或“女虐男”,然后再转向“男追女”和“男宠女”;在情感关系中,女主变成了爱情的“纯粹客体”,男女之间平等的情感交流消失了,男主就像是为了专宠女主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爱几乎成了“宠”的工具。

  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爱情,堪称成年女性的爱情童话。叶非夜的小说《我的人间都是你》讲述一场男性主动发起的爱情攻势,面对男主的进攻,女主景好先是采取守势“虐男”,告诫男主良辰自己不是随便可以赢得芳心的女性,男主非但没有知难而退,反而以“宠”追求。女主从开始的反感到最后的依赖,在男主无条件的爱中获得了无限的幸福,契合的正是女性期待被宠的渴望。《亿万星辰不及你》更显示了叶非夜对“甜宠文”故事范型的娴熟运用,小说开篇是“男虐女”,读高中的女主季忆认为酒后与自己相恋的男主贺季晨喜欢自己,但当她倾心表白时,却遭到了侮辱式拒绝。四年后男主以室友男友身份出现,女主不仅没有怨恨,而且依旧百般欣赏。在命运的戏弄下,二人以一年为期假结婚,相约到期后离婚。但婚后的剧情发生翻转,男主对女主开始了无原则的宠爱,一年后不仅不肯离婚,还成了女主的“宠妻达人”。当然她的小说在“虐与甜”的关系上,还是把握得很好,梗新和甜度都很有吸引力。

  爱情“白日梦”小说的流行有着社会原因,最根本的心理基础当然来自于女性对爱情的向往,但背后关涉的则是生存境遇。大部分城市女性要承担家庭和职场的双重责任,生活压力使她们极度渴望得到爱的抚慰,但在骨感的日常生活中,看似简单的理想并不易实现,她们只得从“白日梦”的爱情想象中体验被爱的感觉,所以小说中女性越是被宠爱,越能使读者获得阅读中的代偿与追捧,让“甜宠”在现代言情的小说叙事中蔓延。

  在现实生活的考验中对爱的追求和坚守

  “纯爱”和“白日梦”的爱情书写尽管看似在现实世界里建构故事,但本质上缘自对爱情的渴望和想象,而非对现实生活和情感逻辑的审美反映。另有一类现实向度的爱情小说,它们在复杂的时代生活现场审视爱情,一方面使爱情回归生活的原位,另一方面诠释爱在女性生命中的意义。这类作品虽然采取类型写作的方式处理现实题材,但充满现实关怀感,呈现了当代青年在现实生活的种种考验中对爱的追求和坚守。

  沐清雨的《无二无别》融合了“中药产业+乡村助学+爱情”三重主题,但归根结底是一个爱情故事。小说讲述媒体人余之遇与具有药师和教授双重身份的肖子校的爱情纠葛。一则关于中医乱象的报道将二人卷入其中,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教学实践中互生爱慕,肖勇敢向余表白,共同投入到女童救助计划和中药产业化发展中,更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们共同奔赴抗疫前线。毫无疑问,爱情是这部作品的核心主旨,无论是两人的相遇,还是余与前男友之间的恩怨,以及化解初恋女友林久琳对肖的纠缠,都是言情小说惯常的情节。小说的不俗之处,是为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找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支撑,使人物对爱情的追寻,对事业的追求形成了人生的一体两面,摒弃了为了爱而爱的狭隘,提升了爱情的意义。作者另一部作品《你是我的城池营垒》被改编为电视剧后热播,情节与此异曲同工,医生米佧和特警队员邢克垒在医院与警校联合应急演练中相识,却因为误会心生裂隙,几次意外救援中的合作使他们得以互相了解,尽释前嫌后,走向了爱情的殿堂,彼此为对方筑起了生命的营垒。警察和医生在危难面前视死如归的精神与意志经由爱情故事得到表达,但其意义已经超越男女私情,彰显的是社会主流价值。

  蒋离子的《糖婚》是一部生活伦理小说,作品对爱情的处理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小说以周宁静、方致远夫妇婚后的生活为主线串连起了几个高中同学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当下青年群体的情感和家庭状况。有评论家分析时说:“周宁静和方致远的情感是否能经受得住来自爱人的信任考核,陆泽西在任性的感情游戏结束后会不会尘埃落定,付丽丽‘磨刀霍霍’向同学的金融诈骗最终如何收场等等。作品通过他们对于婚姻和爱情的质疑与出离,对婚姻进行更为深入的拷问。”显然小说是将爱情作为构成婚姻家庭的伦理基础来处理的,同时人物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对爱的渴望,更通过对爱的唤醒,拯救灵魂进而拯救生活,小说开掘的主题对现实是有警醒作用的。

  作为流行风潮的风向标,网络文学是一定时期的社会心理情绪的反映。即便是那些玄幻、仙侠还是架空、穿越小说,讲述的也并非毫无来由的故事,而表达着大众的朴素愿望、价值认同和对世界结构的基本认知。在上述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现代言情小说与现实情感之间的紧密关联,从模式化的情节中窥看到了当下社会青年的情感律动,折射出他们的爱情观在新时代生活中的趋势性变化及其对网络言情叙事的深刻影响。

  (作者为河北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研究员)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稍微想起一些》:在恋爱终结点回眸爱情

  • 非遗的保护传承需要更年轻的文艺语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