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诗意与激情的草原赞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10-20 09: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斯琴朝克图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由美丽其格作词作曲,创作于1951年,首演于中央音乐学院学生作品演唱演奏会,演唱时反响热烈,很快在全国流行开来,广为人知。歌曲歌词精炼、寓意深刻,以充满真情、富有激情、饱含诗情的旋律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貌,同时抒发了人民群众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领袖,热爱家乡、赞美生活的心声。1954年,这首歌曲在全国群众歌曲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993年被评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2009年,入选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委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

  从上世纪至今,经典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一直流传在祖国大江南北。

  1952年,还是中央音乐学院学生的美丽其格应作曲专业课程《歌曲作法》的要求,上交一首原创歌曲作为结业作业。联想起1950年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的情景,融入草原牧民对中国共产党、对祖国的无比感激之情,美丽其格以内蒙古民间曲调为素材,创作出一首名为《蓝蓝的天上》的歌曲。创作完成后,有朋友向他建议,《蓝蓝的天上》只能让人想到蓝天,无法体现全曲的精神面貌,不如用歌词中那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令人想象的是太阳下的整个草原,感觉更为辽阔壮观。美丽其格听后非常认同,于是将歌名改为《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从此,这首歌家喻户晓。

  一般来说,歌曲的创作应该是先有词后谱曲,或者是先有曲后填词。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却是美丽其格连词带曲一同写出来的,这要得益于他数十年草原生活的积累。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用简洁质朴的语言描写了大草原阳光普照的美丽画卷,也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牧民积极投入生产、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良好精神面貌;“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们的家乡”“这里的人们爱和平,热爱家乡”表达了草原人民对家乡由衷的赞美与热爱;“毛主席呀共产党,抚育我们成长,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则赞美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领袖带领蒙古族乃至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翻身得解放并过上了好生活。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音域为中低音区,旋律优美动听,朴实感人又不失豪迈,创作技法高超。第一乐句的旋律以级进为主,同时结合四度跳进,从主音低音6开始,上行后反向,回落主音,句尾逐渐高涨,落在中音6,宽广舒展。辽阔草原的音乐形象在第一句就得到体现。第二乐句包含了级进和跳进,反方向级进加六度跳进,最后回落主音低音6,舒缓中带着奔放,将牧民纵情驰骋于草原的画面勾勒得入木三分。整首歌曲注重旋律重复与对比,并强调了四度音程的运用,高潮的安排、情绪的起伏恰到好处,具有浓厚的蒙古族音乐的旋律特征。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蒙、汉两种语言传播,不仅在内蒙古大草原流行,也被全国各族人民所喜爱。它优美、形象、淳朴、逼真,像一幅移动的画,亦像一首飘逸的诗。我是听着这首歌曲长大的,印象中,我家乡小学、中学的校园广播经常播放这首歌曲,大家每次都会跟着一起唱。这首歌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每次听到这首歌曲,我就会想起我的故乡,也会想起天安门,想起五星红旗。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始终受到各年龄段人们的喜爱,演绎方式更加丰富,与歌曲同名的舞剧、电影等也广受好评,这再次印证了经典的魅力不仅不会因时间而褪色,反而会在岁月的沉淀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毛夫国:一只猿的“进化”寓言

  • 杨韵莟:仙侠古偶剧的“工业糖精”何时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