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是群星闪耀,更是步履铿锵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是群星闪耀,更是步履铿锵

来源:解放日报2021-10-21 09:5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李佳

  不谈收视率和网络评分——当然电视剧《功勋》在这些方面成绩是傲人的;因为更令人动容的,是它在我们身边引发的无声无息的“震荡”。到超市购物,听到爷叔阿姨们聊得热闹,讲的全是李延年、于敏;身边一位年轻朋友,连日来张口必聊《功勋》;《功勋》的弹幕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评论是:应该多拍这样的剧。

  《功勋》最可贵的是,通过它的讲述,让观众在价值多元的喧嚣年代,“用心”看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用自己的生命所呈现出的理想的纯粹、信念的坚守、追求的执着,感知一种沉静而澎湃的精神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剧不仅好看,而且充满力量。

  影像力量

  在“至重”和“至短”间谋篇

  一部电视剧的力量何在?首先,在于影像表达的方式。《功勋》展现了至简质朴的风格和富有文学性的谋篇结构。

  其在创作时,应该遭遇过这样的难题:一者因其“重”,二者因其“短”。该剧讲述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于敏、张富清、黄旭华、申纪兰、孙家栋、袁隆平、屠呦呦的人生故事;每一位人物的故事长度,只有6集。内容至重,篇幅至短,两者之间的矛盾如何调和?

  因为其“重”,对于每个人物,该剧都未做过度渲染。片中很少出现自下而上的仰视镜头,也很少有反复强调的“高光时刻”和过分煽情。这些功勋人物曾走过共和国最艰难的岁月,历尽重重考验,在他们身上“催泪点”必然很多,诸如李延年浴血的阵地、于敏酷寒的戈壁滩、张富清漏雨的房子等,但电视剧非常克制,对这些并未大肆渲染,而是将之无声融入人物的日常生活,让生活成为功勋人物成长和发挥的“舞台”;用一种心平气和的镜头语言,让我们记住了:李延年目睹战友牺牲一刻的痛苦眼神、下一秒坚毅的继续出击;于敏妻子深夜在临盆前独自就医,艰难地走在无人的街上;张富清的女儿建珍重病时念念不忘的苹果……融入寻常生活中的不凡,展现在“普通人”身上的顽强,更加深化了苦难的意味,将单纯对“吃苦”的描述丰富成“筚路蓝缕”的注脚,让“悲伤”这样浅层的情绪得以加深,成为回望历史的沧桑感、悲壮感,于是唤起人们期盼英雄、敬爱英雄的深切自觉。

  因为其“短”,电视剧紧紧围绕人物核心,根据其突出特点和个性,精选角度,截取断面;时而工笔刻画,时而重笔描摹;有叙述,有比兴,有艺术想象,用丰富的手法、精到的“笔触”勾勒人物特写。如,战斗英雄李延年参加过大大小小战斗20余次,剧中仅选取了抗美援朝战场上保卫346.6高地一战,是典型的以点带面,于紧张的节奏中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前线指挥员、一群有血有肉的志愿军战士;至于默默无闻的老英雄张富清,故事则从他左腿截肢进入,通过回忆串起其大半生,采用的是散文般“以线串珠”的结构,将一个“平凡人”的点滴汇聚成汹涌的激流、广阔的大海。颇富意味的是,在于敏和黄旭华身上都运用了比兴手法:时而穿插的京剧唱腔和《后出师表》,展露了于敏无法表达的内心,凸显了人物的品质;而以核潜艇的“深潜”类比黄旭华半生为事业“深潜”再贴切不过,更无声传递出一种深沉的责任感。

  看电视剧《功勋》,令我想起茨威格名著《人类群星闪耀时》,那种叙述历史时的举重若轻,勾勒人物时的自然生动,不仅引人入胜,而且总有某个点,会让我们猛然意识到:岁月并非无谓地流走,有些人的生命,引爆了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他们的影响是超越时间的。

  叙事深度

  在“至微”和“至广”上拓延

  在李延年讲述小安东和二妞故事的时候;在氢弹发射成功,于敏孤坐灯下默诵《后出师表》的时候;在95岁的张富清回忆牺牲战友的时候;在黄旭华父亲的葬礼上独缺他一人的时候……泪水,是不知不觉流淌下来的,那感觉不是痛楚,而是心底最柔软处被拨动。

  剧中还有许多令人泣不成声的瞬间。《能文能武李延年》篇章的“彩蛋”便是其中之一:小安东娶了二妞,生了八个儿子,以八位牺牲战友的名字来为孩子取名,但将中间一字换为“少”字……观众记住的不是八个名字,而更是那些曾经生命如此丰沛的人。《功勋》给人的感动,是与生命相通的。究其原因,是它刻画人物笔触之幽微、笔锋之传神。除了功勋人物,它也没有忽略配角乃至小人物,颇具匠心地“设计”他们的出场时机、任务,笔力饱满地塑造个性、铺排其与主人公的关系。虽然有的只是寥寥“几笔”,但都生命力十足,他们在主人公周围构筑起了“能量场”,传递着某种共同的精神,成为对主人公的呼应和补充,也成为对他们这群人生命意义的诠释,和功勋一起“立”在观众心中。

  在刻画人物“至微”的同时,该剧的格局又“至广”。其“广”,是空间,也是时间。一方面,真实的叙事场域,提升了故事的现实感,增强了人物的形象化。例如,在李延年篇章中,拍摄场景选取的是与当年相似的地理环境,剧中所有的战壕、堡垒均为实景搭建,是以观剧时,观众才有被拉回现场之感。同样的现实场景在剧中比比皆是:于敏和团队在滴水成冰的戈壁滩瑟瑟发抖,张富清和村民在恩施的峭壁旁举步维艰……环境成为对功勋人物内心的“透视镜”和“显微镜”,通过现实而切近的视角,观众对其所思、所执有了感同身受的体验。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在人物身上展现的地域性:听着三营长纯正的山东话、罗厚财地道的东北腔,张富清难改的陕北乡音、孩子们满口的湖北调……万里山河的博大丰富渐在观众心目中形成,个体与国家的生命联结是如此深刻而动人。

  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如果仅有故事和细节的堆砌,不能算是成功的,还必须有大历史观的思考,着力回答个人在历史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等严肃而深刻的问题。仍以李延年篇章为例,故事开篇处,并未急着让主人公“亮相”,而是从一场谈判开始。这是一场各执己见、不欢而散的谈判,正是它为李延年们留下了“必须通过战斗把敌人打回谈判桌去”的任务,这个任务贯穿故事始终,也是它给人物的行动赋予了历史意义。《功勋》着力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进行拍摄,既刻画人物,也呈现人物背后的风云;将人物艰苦奋斗的步伐嵌进共和国发展的脚步之中,使得这样的讲述获得了历史深度与时代意义。

  是的,脚步。在《功勋》引发热议的片头里,就是这样的脚步。当看到他们在“共和国勋章”的映照下徐徐走来,意气风发的面孔在时光里渐渐变老、最后成为功勋人物时,观众看见的是共和国历史上闪耀的群星。“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脚步,唤起的不仅是感动,更是一种富于历史感的震撼和共鸣。(李佳)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稍微想起一些》:在恋爱终结点回眸爱情

  • 非遗的保护传承需要更年轻的文艺语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