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唐诗:诗歌中的诗歌

来源:解放日报2021-10-22 09:5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莫砺锋在“扬州讲坛”上为我们讲述了唐诗欣赏应该怎样入门。

  什么是唐诗

  什么是唐诗?唐诗是诗歌中的诗歌。在中文的范畴内,它是最具有诗歌美学特征,也是最能充分发挥汉语、汉字美学功能的文学文本。

  为什么偏偏在大唐三百年间,五言诗、七言诗取得了这么大的发展和成就?这并不是因为唐代人特别聪明,而是因为历史的选择。

  其实,早年的汉字诗歌主要是四言句式,《诗经》时代就是如此。《诗经》的四言句结构可分成两个双音节,基本上是“2+2”的结构。但是,长期这样写诗会觉得呆板,缺少变化。所以,发展到汉代,诗人们就在中间加了一个字,把四言扩展为五言。虽然只加了一个字,但是加了一个音节,变成了二一二或二二一,不但一句话有三个音节,而且其中既有双音节又有单音节,变化无穷。再往后,又加了两个字,五言变成了七言,变化也就更多了。为什么六言诗很少?唐朝也有人写过,但是“2+2+2”的句式结构有些呆板,慢慢就被淘汰了。

  所以,诗歌变成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并不是唐朝人天才的发明,而是历代诗人长期摸索的结果。

  唐朝诗人对于古诗的贡献还在于音律,也称之为平仄格律,就是唱、读诗歌的时候有一种声调的美。对于音律的摸索开始于东汉末年,经过魏晋南北朝,最后由唐朝人把这个规律建立起来,形成了我们迄今还在遵循的诗歌格律。

  怎样读唐诗

  怎样读唐诗?

  第一,选什么样的书。关于唐诗的书太多了,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全唐诗》。《全唐诗》是清代康熙年间由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扬州主持编纂的唐诗总集,但当时编纂的时间非常仓促,所以不够精细。

  一开始读唐诗,不要贸然去读《全唐诗》,最好读一个选本。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的唐诗选本超过800种。如果要从中挑选,我的答案是首选《唐诗三百首》。

  第二,怎么去读唐诗。这个问题涉及阅读的态度。我们读古代的作品,就像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一样,不要老抱着一种挑剔的眼光,站在我们现代人的高度来批评古人的局限。当我们研究古代文史的时候,我们要怀着一种理解的心情走近古人,理解他们当时是在什么条件下写作的、他们为什么而写,然后才能认识到这些作品的真正价值。

  唐诗距离我们1000多年了,为什么我们不读现代人的作品而读古人的诗歌呢?因为唐朝诗人写的那些长久流传的经典作品,其表达的情感、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与价值判断,都具有永恒的意义。它不是一时的,它可以穿越时空,在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读诗就是读人

  读诗,其实就是读人。通过阅读诗歌文本,我们可以了解诗人内心的所感所思,进而产生共鸣。

  先说李白,云游天下漂泊无踪,他有一些诗我们很难准确解读。我觉得,李白虽然一辈子并不顺利,24岁就仗剑出蜀,但在政治上始终没有施展的空间。然而,在他的诗作中,你看不到沮丧,而是意气风发、豪气干云,这是李白最大的特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启示。

  白居易曾经把自己的诗进行分类:第一类是写民间疾苦的,叫作讽喻诗,如《卖炭翁》《杜陵叟》。第二类是感伤诗,代表作如《长恨歌》《琵琶行》。第三类是白居易本人认为价值比较低的闲适诗,这类闲适诗表现了白居易对晚年生活的满足。这种乐天知命的思想从哪里来?主要是他善于用一种“比下有余”的方法来获得心灵的满足。

  还有“诗圣”杜甫。杜甫的情怀在于忧国忧民。钱穆先生曾说,杜甫是唐代的纯儒——最纯正的儒家。杜甫48岁带领全家人逃难的时候写过一组诗叫作《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这7首诗的内容依次是这样的:第一首,我自己穷愁潦倒;第二首,和我一起逃难的家人忍饥挨饿;第三首,思念远方的弟弟;第四首,思念远方的妹妹。第五、六、七首则是关心天下苍生,战火还没有平息,百姓流离失所。诗人所关注的正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我们后人在读杜诗的时候,除了审美享受以外,还可以得到人格意义上的熏陶和启迪,这是一份了不起的精神食粮。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