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一炉香》:以暖拍寒,冷得彻骨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第一炉香》:以暖拍寒,冷得彻骨

来源:北京晚报2021-10-28 09: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袁云儿

  早在电影《第一炉香》公布阵容时,有关男女主角的选角就引发了网友争议。待到影片上映后,主演马思纯和彭于晏则毫不意外地遭到大面积吐槽,影片口碑也受到连带影响,成为导演许鞍华职业生涯评分最低的电影作品。不过,如果冷静下来看,除了男女主角的选角与原著相去甚远,《第一炉香》在视听、服装、美术、音乐等方面皆可圈可点,许鞍华也拍出了她所理解的张爱玲。

  电影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是这部作品头一次被搬上大银幕。许鞍华第一次改编张爱玲小说是《倾城之恋》,周润发和缪骞人的演绎太过言情,放到现在就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俗套故事。第二次拍《半生缘》,终于有了出彩的选角,民国生活气息也被许鞍华抓得特别准。不过,第三次拍的《沉香屑·第一炉香》,则跟前两部完全不一样,前两部在苍凉之余,尚有人间温情,但这一部则只有彻头彻尾的寒了。无论是姑妈,还是乔琪乔,对葛薇龙都充满了算计和利用,没有一点爱和温情。葛薇龙自身也并不是无辜的,从她开始敲开姑妈的大门起,内心就有自己的算盘,最后也任由自己在欲望的深渊中逐渐沉沦。拍《第一炉香》,就要把道德的脆弱与人性的悲剧拍出来。

  许鞍华这次的改编基本还原原著,很多桥段的场景设置、对白甚至完全复刻原著,比如开场葛薇龙登门、片尾葛薇龙和乔琪乔逛集市。电影还对原著一些留白的段落做了补充,让故事更加完整,对于没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这样的处理也更加友好。

  此外,电影还增加了一些小说没有的原创情节,这些内容可以看作许鞍华以导演身份对张爱玲作品的一种理解和表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通过葛薇龙和姑妈姑侄二人共同的悲剧命运来批判男权制度。原著中,姑妈作为幕后黑手,是葛薇龙悲剧的最大加害者,张爱玲对这个人物的刻画以讽刺、批判为主。但在电影里,姑妈不单单是加害者,也曾经是受害者,或者说正是有了前因,才种下了恶果。电影通过几段闪回,补充了姑妈的前半生,她为了荣华富贵不惜给年老的富商做四房姨太太,这么多年也饱受欺凌压抑。当姑妈把葛薇龙当成敛人、敛财的工具时,葛薇龙也成了第二个姑妈。电影有好几处这样的表达,比如姑妈看着婚礼上的葛薇龙,想起自己当年嫁人时给正房敬茶的场景,还有葛薇龙被迫献身其他男性时,与姑妈年轻时的影子擦肩而过。这些原创内容都能看出明显的女性主义立场,这也是许鞍华在改编张爱玲作品时一直就有的态度,比如《半生缘》里曼桢那句“以前我以为我和姐姐不一样,其实我是跟在了她的后面”。

  有评论认为,许鞍华的风格太质朴,拍不出张爱玲作品里那种冷与寒,但《第一炉香》的手法更像是“以暖拍寒”,全片虽以葛薇龙为核心,但更像是当时香港上流社会的风月场群戏,上至乔诚、司徒协这样的权贵,下到姑妈家的丫环睇睇、睨儿,每个人物都有不少戏份。许鞍华以平视的镜头拍摄这些男男女女,并不着褒贬,把评判权留给观众,在花团锦簇的暖色调中,反而让人后脊梁一阵发凉。这正好与张爱玲那句名言相对应: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袁云儿)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纪录片《曹俊》:华彩绽放 丹青无际

  • 刘上生:曹雪芹的“隐秀”之笔——品味《会芳园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