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文字在老房子里生根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文字在老房子里生根

来源:海南日报2021-11-01 10:0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凯

  今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200周年诞辰,作为世界一流的文学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与托尔斯泰比肩的俄罗斯文学高峰。如果说托尔斯泰代表着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这个古老国家文学的深度,托尔斯泰手里拿的是画笔,将恢宏的历史画卷一笔一笔勾勒;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拿的是手术刀,把这个鲜活的社会一刀一刀解剖给读者。

  晚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命运多舛,一生陷于债务、赌博和不停搬家的漩涡,先后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西伯利亚、旧鲁萨等地留下了足迹,从他笔尖流淌出的那些或清新或锐利的文字,也在这些斑驳的俄罗斯老房子里落地、生根,并弥漫于后人的精神世界之中。

  莫斯科的童年时光

  陀思妥耶夫斯基父亲是莫斯科一家慈善医院的医生,他们一家住在这所医院的宿舍,陀思妥耶夫斯基就诞生在这里并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这家医院至今尚存,所在街道已被命名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大街,附近的地铁站也以作家的名字命名;而他童年居住的那所房子已被辟为故居博物馆,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他们希望在这所老房子里感受和体验这位俄罗斯文豪的童年生活。

  院子里有一尊陀思妥耶夫斯基全身塑像,身穿长衫,神色忧郁。故居里只有两个房间和一些辅助性设施,与俄罗斯其他文豪旧居相比,显得有些简陋和寒碜。走进房门,迎面桌子上放着一本圣徒彼得保罗教堂的笔记簿,如实记录着在1814年—1823年间本教区教民的婚嫁生死,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情况记在第148页上:“(1821年)11月,贫民医院的校级军医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家里生下一名婴儿,起名为费多尔。”这个孩子就是后来蜚声世界的俄罗斯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莫斯科故居的雕像。

  陀思妥耶夫斯基圣彼得堡故居。

  故居右侧有个半地下室式的房间,那是小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哥哥的卧室,屋里摆着两张俄式小床,除此之外一无所有。在这个光线昏暗的小屋里,陀思妥耶夫斯基阅读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等许多国外作家的作品,并且第一次知道了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的名字;在这里,陀思妥耶夫斯基还听到了贫民医院那些穷人因病痛折磨而发出的呻吟——这所小屋成为他成长的精神摇篮。

  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到10岁时,父亲获得了贵族称号,在外省购买了土地和庄园,并且拥有了几十个农奴。每当夏天,全家都会去庄园避暑,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父母、兄弟们陶醉于美丽的乡村风光,每天都会到森林和田野里玩耍,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第一次接触乡村生活,了解了庄园和农奴。但好景不长,庄园在一次大火中被夷为平地,一家的农舍、粮库和牲畜圈全部化为灰烬,他们家陷入了经济危机。家里的佣人阿廖娜·弗拉罗芙是位善良的女性,她将自己积攒的用来养老的500卢布拿出送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母亲应急。阿廖娜善于讲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她那儿听到了许多俄罗斯童话和民间故事——所有这一切都为他日后的文学生涯埋下了伏笔。

  183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母亲因病去世,父亲不久也辞职离开了医院。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哥哥同时报考圣彼得堡军事工程学院,双双通过考试,但哥哥没有通过体检,只好报考另一所军事学院。183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正式入学,离开了生活了十几年之久的莫斯科。

  《罪与罚》书影。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穷人》。

  圣彼得堡的哀与乐

  在众多俄罗斯作家中,最能展现圣彼得堡这座城市气质的,无疑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初并不想来圣彼得堡,他的理想是去莫斯科大学攻读文学,但父亲希望他和哥哥能选择有保障的职业,就这样,这位文学少年进入了圣彼得堡军事工程学院。圣彼得堡当时是俄罗斯帝国首都,军事工程学院原来是沙皇的宫殿,大气辉煌,旁边是美丽的花园。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学习,阅读了无数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尝试着写作和翻译。184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期毕业,成为一名测绘军官。

  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不喜欢这个职业,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文学梦。一年后他辞去军职,当了一名自由作家,并以处女作《穷人》登上文坛。184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了中篇小说《白夜》,小说以圣彼得堡为背景,描写天真无邪的姑娘娜斯简卡爱上一个年轻的房客,两人约定一年后在一座桥上相会,但届时房客却没露面,姑娘虽然失望,但信心依旧。小说主人公“幻想家”被姑娘的深情打动,连续四个晚上陪伴她在河边等候,最后房客终于出现,“幻想家”压下刚刚升起的爱情,为他们祝福。

  作为关心民生的知识分子,陀思妥耶夫斯基成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信徒,并与共产主义者打成一片。他们阅读禁书,讨论言论自由和农奴解放等敏感问题,还计划发动政变。后来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沙皇逮捕,随即判处死刑,直到行刑前才改判为苦役和流放——从此,他在西伯利亚待了十几年。

  返回圣彼得堡后,陀思妥耶夫斯基重新开始文学创作,这期间的主要作品有《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死屋手记》《罪与罚》等,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俄罗斯文坛的地位。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圣彼得堡居住过的公寓也被辟为文学纪念博物馆,这所公寓他曾两次居住,第一次是1846年,当时刚刚步入文坛,第一部小说《穷人》才开始连载;第二次是从1878年到1881年,他在这里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并完成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这座公寓见证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生涯的始与终。

  旧鲁萨的一片净土

  旧鲁萨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位于诺夫哥罗德州西部,一条名为洛瓦季的河流穿城而过,风景优美。这座小城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晚年休息和避暑的净土,他名下唯一的一处房产也在这里。

  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所以到旧鲁萨来,主要是为了躲避圣彼得堡的烦扰和嘈杂。从1872年开始,他在这里度过了八个夏天,创作了小说《群魔》,创办《作家日记》期刊,并完成了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大部分篇章。《卡拉马佐夫兄弟》一般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巅峰之作,小说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之间的冲突,最后演变成杀父案件。这是一幕关于人性的悲剧,在小说中,作家用尽了一生中所有的积累,调动了人生的全部经验和事件,小说主要人物身上就有作者本人的影子。

  《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地理背景就是旧鲁萨,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书中这样描述这座风景秀丽的小城:“狭窄的街道横贯着一条条浅沟,坐在书房里就可以俯瞰郊外的景色,绿油油的田野,四周被松树林围绕,有一座古老的修道院在那儿闪着白光。”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晚年唯一的一片净土。(王凯)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