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长安》:一部共和国军工的“创业史”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长安》:一部共和国军工的“创业史”

来源:陕西日报2021-11-01 09:3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柏桦

  “‘长安’,是历史、是地理,更是期望与祝福,是使命与承担。这部书所写的,就是‘长安’的精神,是新中国初创年代、火红岁月里,一代人对山河、对人民、对国家民族的承担奉献,是中国社会主义重工业的‘创业史’。这是中国社会主义重工业的‘创业史’,同时也在当代史的背景下重新讲述着我们伟大祖国社稷干城的永恒故事。”

  《长安》封皮。

  近日,作家阿莹的军工题材长篇小说《长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前,先后被《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21年第3期)、《人民文学》(2021年第9期)节选发表,并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是我省2021年唯一一部入选作品。该书正式出版之际,被蒋子龙、贾平凹、李敬泽、吴义勤等评论家、作家联袂推荐,李敬泽郑重地为之写下了这段推荐语,称之为“中国社会主义重工业的‘创业史’”。这本书究竟有着怎样让人为之动容的历史真实与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安》,去探索这片当代文学书写的处女地。

  一部共和国重工业的“创业史”

  小说《长安》以近50万字的篇幅和30年的历史跨度,讲述了1949年至1978年我国第一代军工企业的建设历程,全面立体地反映了中国军工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小说通过忽大年、黄老虎、忽小月、黑妞等众多典型人物的人生际遇和情感纠缠,生动形象地写出中国军工企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迎难而上和特殊贡献,写出了这个特殊行业乃至整个国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辛探索,再现了新中国火热的奋斗岁月。这是为一代建设者画像立传的现实主义作品。

  《长安》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现代军事工业起步之际为时间开端,在军工厂大院——长安机械厂的工作生活空间中,通过小说主要人物忽大年从战场转战共和国第一代军工厂担任厂长,冒着生命危险拆弹,顶着被撤职的压力以及牺牲了妻子和妹妹的各种痛苦,坚持上阵指挥为共和国制造尖端武器的故事主线,勾勒出一群走过血染的战场、经过时代的摔打依然矢志用生命和热血捍卫国家安全的新中国军工人的人生轨迹。

  作为一部讲述新中国军事工业发展史的作品,作者将人物置身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势极为复杂的大背景下,在当代中国的历史脉络和国际关系的框架中,将中苏关系、中印边境冲突、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时代变迁折射在人物生活和命运发展之中,体现了新中国军事工业起步发展的艰难与不易。通过金门炮战、对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三次战争的明线讲述,揭示、反思了悲惨壮烈的战争真相,阐明了新中国军工事业发展的必然逻辑和重要性——为了减少流血牺牲,为了避免战争,为了国家能够长治久安,为了人民能够幸福生活。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长安》里,他们是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研发新技术的“长安人”,他们是万千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军工人,他们是无数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军人、为建设繁荣昌盛的新中国而默默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这部小说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对军工人的精神品质的揭示。”评论家贺邵俊评价《长安》说,“我从中读出了‘国家意识’,尽管在小说中并没有出现这个词,但小说中的军工人,都在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他们内心充溢着的‘国家意识’。”“《长安》从一定程度上为开掘国有企业这一文学资源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用文字为军工人立碑

  “军事工业从来都是尖端科技的首选之技,是大国重器的诞生之地,我国几代军工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默默无闻地劳作着拼搏着,形成了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勇于奉献的军工精神,为共和国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章,是共和国名副其实的脊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的生活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文学艺术的舞台上几乎看不到军工人的形象,其实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有痛苦也有悲伤,他们也与共和国一样,沐浴过建设的热浪,经历过前进的磨难,也获得过成功的喝彩。正是军工人忘我地奉献,我国的国防事业才能不断突飞猛进,我军才能成为当今世界一支不可轻视的正义之师!”作者阿莹在小说《后记》中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初衷,“把军工人呈现到文学舞台上是我始终的梦想!”

  为了找到更加贴近生活、真实鲜活的艺术形象,创作之初,作者对几十份军工人的档案、数十年的报纸文献资料和多家军工企业的发展史进行了悉心研读。2017年,作者开始创作并于当年完成20多万字的初稿。在历时4年、10余稿的反复修改打磨后,《长安》率先在《当代·长篇小说选刊》《人民文学》上与读者见面,后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让这些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军工人形象在文学舞台上得以呈现。

  作为工业题材小说,作为我国工业题材小说中前所未有的军工题材小说,作者并未过多地描述专业层面的故事,而是紧紧抓住人物在工厂大院里的命运来铺排,将国家和民族的每一次起落投射在人物命运的兴衰起伏之中,让工厂大院里的喜怒哀乐具有更为深刻的时代烙印。与此同时,作者将政治因素与时代特征融入事件的肌理里,表现在具体的工作进程中,一步一步完成小说人物的人格塑造,使之站立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小说的叙述过程中打破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贯穿到底的传统写法,从一个个人物的视角展开,通过不同人物的心理感受、情感语调让读者收获不同的阅读感受和情感冲击,从而沿着人物的思想去感受每个人物的情感脉络,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这让小说形成了强大的艺术张力,塑造出一个个复杂而又真实、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并在他们的生活境遇和命运抉择中呈现战争、时代、政治等因素对人物成长发展的巨大影响。这种写法不仅是阿莹对自己文学创作的一次突破,也是《长安》对当代工业题材小说的一个突破。

  《长安》用近50万字的体量和几十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命运写就一部鲜为人知的新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史,刻画出当代文学舞台上的第一组军工人群像,用文字为军工人树起一座独属于他们的丰碑。“难得一见的神秘的军事工业场景,不可多得的各色文学人物及他们的故事:炮火连天下的爱恨交加,大山深处的世俗争斗……交织成一个时代的传奇。好读,耐读,不可不读。”作家蒋子龙如是评价。

  让军工精神绽放出新光芒

  20多年军工企业的生活工作经历,让作家阿莹有着深深的军工情结和源自心底深处对于表达军工人这个特殊群体生命轨迹、精神历程的渴望。其实早在1989年,他的短篇小说集《惶惑》出版时,这种渴望就已经显露。

  《惶惑》创作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蓬勃进行的年代。那个年代的人们,怀揣着破旧立新、改变自我的激情,从封闭走向开放。在传统与现代的冲撞之时,整个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身处军工企业之中的作者敏锐地感受到了改革给普通百姓与社会带来的冲击、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改变,便以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勾勒出改革开放带给经济社会、军工企业的机遇与变革,以及身处其中的人们观念的转变和种种前所未有的社会现象。

  《惶惑》出版后,阿莹萌生出创作长篇小说的念头,但繁重的工作最终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此后,他以散文、戏剧创作为主,相继推出报告文学《中国9910行动》,散文集《俄罗斯日记》《旅途慌忙》《大秦之道》《饺子啊饺子》《绿地》,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大明宫赋》,画论集《长安笔墨》,话剧《秦岭深处》,秦腔剧《李白在长安》,实景剧《出师表》等。

  他的多篇作品被收入多种全国年度选集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并斩获众多国家级重要奖项。其中,散文集《俄罗斯日记》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和俄罗斯契诃夫文学奖,散文《饺子啊饺子》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报告文学《中国9910行动》获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优秀奖,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获第九届国家文华大奖特别奖、优秀编剧奖和第二十届曹禺戏剧文学奖,话剧《秦岭深处》获第三十一届田汉戏剧奖一等奖。

  在多年的持续创作中,阿莹深谙“写作就该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的真谛。当他的工作内容再一次与企业有了关联,完成夙愿,创作一部书写英雄史、记录军工人、展现军工精神的长篇小说的想法再度萌生。自2017年开始,阿莹将创作重心放在这部小说上,每天在工作之余进行写作,经过4年的写作和不断修改,这部被寄予了“长治久安”美好祝愿的作品终于完成。《长安》也因此而得名。

  《长安》一经面世,就受到多位评论家、作家的高度评价。因为《长安》所展示给读者的,不仅是新中国军工领域热血沸腾的奋斗岁月,中国文学画廊里的第一组军工人群像,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崭新经验和方向,还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勇于奉献的军工精神。而这也正是中国能够崛起、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力量。(柏桦)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