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工业题材小说新收获——评长篇小说《长安》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工业题材小说新收获——评长篇小说《长安》

来源:人民日报2021-11-02 09: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孟繁华

  读阿莹的长篇小说《长安》,总会自觉地联想到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工业题材这一脉络。《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发表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引发当时社会的热烈关注,代表着这一题材创作的高光时刻。《乔厂长上任记》中乔光朴心怀大局,勇于担当,在机电厂处于困境时大胆改革,其大刀阔斧、刚正不阿的性格成为时代精神的象征,也使得改革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写进了当代文学史。

《长安》:阿莹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在这一脉络上,《长安》可以说是工业题材写作的新收获。它从秦岭方向奔涌而来,声势浩大,气概不凡。其题材是更为具体的重工业题材,这一题材的特殊性质以及相关创作经验的稀缺,决定了小说创作的难度。

  作者从小生活在一个负有盛名的工厂大院里,在这座工厂参加了工作,又参与过企业管理,尽管后来离开了,依旧对工友们一往情深,依旧和他们保持着热络的联系,工业情结已经渗透进他的血液。把工人群体呈现到文学舞台上,是作者一直以来的梦想。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几代工人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勇于奉献,为共和国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但在文学艺术的舞台上,他们的形象相对较少。《长安》要做的,正是还原他们的血肉,让读者一同去体味他们沐浴过的建设热浪、经历过的前进磨难、获得过的成功喝彩。小说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为故事的开头,一直写到改革开放大幕启动的1978年,在我国现代工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写就一部壮丽的中国社会主义重工业的“创业史”。

  作者深得小说创作之道,始终将笔墨集中在人物塑造上。忽大年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人物。他命运的一波三折和国家的时代风云、行业的际遇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是那个不平凡年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分析忽大年英雄性格的形成,除了个人和家庭原因,也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时代的托举。成司令关键时刻对老部下的救助,钱书记的倾心交谈……这些都体现着党的领导和关怀。忽大年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年代,不同时代特征也在他身上留下烙印。作者将这些烙印熔化到事件的肌理里,表现在具体的工作进程中,使作品人物在浓郁的时代背景下,一步步完成人格塑造。

  忽大年也是一个有个性、有感染力的人物。小说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节,展现他农民出身的军人性格,展现他的直率真诚。许多情节体现世情小说特色,写出了世道人心的变化,也使作品有了人间烟火气和生动的可读性。除了忽大年,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黄老虎、忽小月、黑妞、连福等,也都写得有个性,有年代感。通过这些人物,读者能感受到一代人的创造与奉献。他们以勤劳和智慧推动着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魅力在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体现。

  作为读者,我们除了希望看到独特的文学人物,也希望在作品中了解那个时代更多信息,这是文学的知识性要求。作者在创作之初,翻阅了包括企业厂志在内的许多档案,借阅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和《陕西日报》,近两人多高的合订本,一页一页翻过。在《长安》里,我们能看到深刻的时代烙印,看到作者对时代深入而又体贴的描摹。小说的基本创作手法是现实主义的,尤其是对历史的客观态度,显示了一个作家的勇气和探索精神;同时,作品中有诸多现代小说元素,特别是人物心理的摹写,大大丰富了小说内涵。因此,《长安》的丰富性是多种元素合力构成的结果。它为工业题材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经验,这是尤其值得关注的。(孟繁华)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赵 莹:人生如荒原,你我皆勇者

  • 环境式舞剧《云梦泽》:用肢体情绪重新转译屈子形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2022-10-12 10:29
加载更多